论大学图书馆如何在期刊阅览室构建创新式的管理模式
2011-04-13侯蕾
侯 蕾
(山东大学西校区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12)
从学术角度而言,期刊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新颖性、广泛性,是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极为重要的根据,也是广大师生了解最新科技成果的前沿阵地。期刊阅览室是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最能体现图书馆服务人员职业操守的窗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广大读者对期刊阅览室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如何在期刊阅览室构建创新式的管理模式,大力提升期刊阅览室的工作效果以及文献资料的使用率,切实体现“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开拓进取”的新型服务理念,已成为当前大学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大学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1 “期刊过少、人员过多”的矛盾日益凸显
近几年,各大学不断扩大招生计划,人员暴增,可是投入图书馆建设的资金却极为匮乏,加之期刊价格一路飙升,导致大学图书馆的期刊出现了数量不够、种类不全、陈旧滞后的局面,已完全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在阅读上的正常需要。加之,当前不少高校都建有离市区较远的新校区,文化生活较为单调,而到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阅读杂志则成为学生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很多新校区的图书馆经常座无虚席,尤其是夜晚和临近考试阶段更是人员爆满。并且目前高校都在由专业型向综合型发展,因此不少大学开设了很多新的专业,可是图书馆却不能与之配套发展,致使很多新增专业的学生在图书馆无“书”可读。
1.2 杂志损坏、乱架现象极为严重
很多大学图书馆的杂志阅览室都对读者实行了开放式阅读服务,这种阅览方式的推行不但拉近了读者与杂志之间的距离,扩大了读者选择所需杂志的空间,更是为广大读者免去繁琐的程序,提高了借阅杂志的便捷性,并进一步提升了杂志的利用率。可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开架阅览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首先则是期刊破损的问题。大学生一般都思想新潮,喜欢阅读一些新颖且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娱乐、军事、体育等期刊。因此这类期刊的借阅率一般都较高,加之实行开架阅览后借阅书籍更加便捷,上述杂志的使用率更是节节攀升,如此高频率的借阅导致此类期刊破损极为厉害。譬如《动感新势力》、《轻音乐》、《青年文摘》等畅销期刊一上架后马上被一“借”而空,但不久后这类杂志就会出现缺角、撕裂、纸张掉落等现象,甚至有些图片被撕去,不但对其他读者的阅读和使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也令期刊的利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大打折扣。
1.3 管理方式与时代脱节
当前形势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一些大学图书馆在文献资料流通、采编、收藏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的信息集成管理,而期刊管理上的信息自动化过程却迟迟不能实现。很多名牌大学在期刊信息化管理上都还是刚刚起步,而一些普通大学的图书馆对期刊的管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原始阶段。近几年,我国不少大学为了满足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的需要,兴建了多个校园图书馆,但只有主馆全面实现了期刊管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而分馆的期刊管理则仍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从而导致主馆与分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化自动管理体系,让很多读者不能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查阅到所有馆藏文献,最终降低了期刊的利用率。不少高校的期刊阅览室受“杂志配座位”陈旧理念的影响,信息化的阅读设置极为匮乏,让很多读者难以享受到信息化阅读的快感。此外杂志阅览室缺乏现代化的宣传手段,譬如不能充分利用网络、知识讲座、读者问卷调查等方式去大力“推销”阅览室在管理和服务上与众不同的优势,去了解广大读者的心理需求。
1.4 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现代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图书馆的馆藏文献须数量多、类别全;另一方面在于馆藏文献是否获得充分利用。[1]目前期刊阅览室的工作人员虽然已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文献资料使用率的重要价值,但在实践操作中还是过于注重收藏而轻视“用”。一些工作人员总是一味拘泥于整理文献、坐守阅览室等常规的服务项目,不能主动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加之不少工作人员不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服务上已经出现难以适应的现象。如一些工作人员由于知识的缺乏对专业期刊的归类以及阐述的核心内容不能准确熟练地向读者提供解答疑问、导读建议、期刊推荐等专业性的服务。近年来,由于各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日趋多样化、纵深化,因此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化的服务已成为期刊阅览室关键的服务项目。可是当前由于一些馆员信息化的知识极为匮乏,难以为广大读者提供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服务,从而降低了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资源中心的效能。[2]
2 优化管理体系的创新策略
2.1 树立读者至上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大学图书馆杂志阅览室的在管理上一直以来都是遵循“收藏、管理”的传统模式,工作质量的优劣完全由文献资料的丢失率与损害率来决定。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图书馆的服务重心应该转移到为读者提供信息化、人性化的服务上来。因此,期刊阅览室的服务工作应体现出这一时代特征,广大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读者至上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以此改变当前落后、机械的服务模式,力争做到“想读者之所想、忧读者之所忧、急读者之所急”,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力争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此外还应大力加强阅览室人文环境的建设,为读者营造一个上进、雅致的阅览环境;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一定要端庄大方,充分利用微笑的力量创设温馨、和谐的阅读氛围;工作人员要坚持耐心服务的原则,倾听每一位读者的建议,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满足所有读者的要求;图书馆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由收藏工作的好坏转变为读者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率。
2.2 构建新型管理模式,缓解“杂志过少、人员过多”的矛盾
要从根本上解决期刊阅览室“杂志过少、人员过多”这一矛盾,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让期刊的数量增多、种类齐全。可是不少高校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因此大学图书馆要树立“不断创新、自力更生”的理念,彻底走出传统管理模式的羁绊,奋力挖掘潜在资源,构建新型管理模式,力争最大程度上缓解“杂志过少、人员过多”的矛盾。具体可从如下两方面入手:第一,科学处理新期刊与过期期刊。对新到期刊须在第一时间内上架,以免延误时间而降低了期刊的时效价值。而对于过期杂志则可以把阅读率较高的期刊简单装订成合本放在阅览室侧旁的刊架上让读者选择阅读;对于学术性较强的过期期刊则可进行精细装订成本上架,以便满足广大教师科研之需。第二,对读者进行合理引导。很多期刊阅览室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不少读者会凭借自己的兴趣从书架上拿出很多期刊,但实际上却远远超出其阅读能力,造成了文献资源的浪费。因此,阅览室可明文规定:“读者拿书,只限一本,看完再换。”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此项规定,以此提高期刊的使用率,令更多读者的需求获得满足。
2.3 合理布局,减少期刊损坏以及乱架现象
要解决上述问题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规范期刊的排架方式。期刊阅览室排架方式须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安排,通常情况下书架是围绕在阅览区的周围排列,然后再根据阅览室的具体结构安排各种不同的书架。一般来说,在内墙旁边摆放高书架,在窗户旁边摆放齐窗的矮书架,此外还应避免在阅览区设置障碍物。如此书架布局不但利于读者取放杂志、更利于工作人员的检查监督,从而减少杂志的损坏率、丢失率,并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乱架现象。其次要不断创新期刊保护制度。可针对每种期刊利用网络系统构建档案跟踪体系,对每本期刊的登录日期、上架、下架以及装订的情况、每次借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跟踪记录,以此保护期刊的完整性。这种跟踪记录的方式让工作人员只要一登录网络系统即能发现杂志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开展修整工作,修整完后马上进入网络系统详细登记本次的加固情况,以备下次查用。
2.4 开展纵深服务,打造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数字化与信息化的今天,大学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应为广大读者提供纵深式的信息化服务。为此图书馆应为期刊阅览室配置数字化的设备和信息化的网络服务体系,让读者在期刊阅览室能实现信息文献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利用馆藏资源。[3]此外,通过在阅览室开设复印、传真、扫描等业务,以此让文献资源获得广泛运用。同时还可建立读者兴趣档案,工作人员可根据读者的兴趣充分了解他们对文献资料的真实需求,并可据此主动为其提供导读服务,介绍最新期刊。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为专业性期刊找人,最大限度开放读者所需的期刊。譬如开发科研报告、学术专题文献资料、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等期刊信息;其次为人找专业期刊,让读者最大限度利用文献资料来解决实际问题。譬如为课题研究提供专项文献服务,为教师的个人科研项目提供最新研究文献等,以此提高杂志阅览室为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服务的能力。
2.5 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期刊阅览室不论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服务方式上都会朝着全面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对图书馆的一线工作人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他们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的操作水平,全面掌握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服务。[4]这就需要广大馆员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在闲暇之余参加培训班或通过自学的方式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才能彻底实现杂志采编、阅读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同时馆员还应广泛了解当前各种杂志的分类情况,最新杂志的前沿动态以及对自己所管理的杂志有全方位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出色完成导读工作和咨询服务。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的要求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阅览室的服务工作也必须不断更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认清形势,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操作技术,博闻强记,丰富专业知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以此推动大学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1]林官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6-57.
[3]刘佳.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研究[C].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102-103.
[5]何小清.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思想[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