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信息服务 提高大学图书馆社会效益
2011-04-13李志
李 志
(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1)
大学图书馆在以往较长的时期内,都以校内教学与科研服务为主,应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面,提高管理与服务质量,进而提升社会效益上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知识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如何创新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大学的馆藏和信息资源优势,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层次、提高社会效益,已成为大学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必须考虑的一个课题。本文所指创新包括业务、服务和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即以大学图书馆、馆员和广大读者为主体,以提高大学图书馆社会效益为目标,通过对社会、图书馆信息、资源、新技术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产生新思路和新服务方式。
1 社会效益的体现形式及必要性
1.1 大学图书馆社会效益的体现形式
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的文化机构,既创造了经济效益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又表现在不同的方面。社会效益体现形式:①大学图书馆配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给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优良环境,使学生博览群书,提高主动服务性,把图书馆逐步由第二课堂变为第一课堂,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建设数字图书馆系统,提高服务效率,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环境支撑的同时,加强各馆的横向联系,设立跨区域的大学图书馆协作网,如主要由高校图书馆组成的CALIS系统,提高了资源的管理质量,帮助了大学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②随着大学图书馆开放意识的增强,有步骤地逐渐打开大门直接为社会服务,服务对象不仅限于学校,还可以面向社会上大量读者,面向科研单位、产业,将服务延伸到经济建设上,实现全方位的服务,向周边读者提供借阅服务。随着社会科技创新需求的信息范围越来越广、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站的合作参考咨询服务在为学校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外,对企业、科研部门提供服务,借助查新部门情报人员提供的最新情报资料及相关研究动向进行科学研究,使科技人员高效率地创造出科研成果,使知识、信息资源运用到生产上,转化为生产力,造福社会,逐步提高社会效益。
1.2 提高社会效益的必要性
1.2.1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知识、信息的追求与渴望越来越迫切,人们已意识到“知识、信息能够带来无尽的财富,是继物质、能源之后,又一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重要资源”。伴随着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知识、信息需求量与日俱增。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已从原来的精英阶段转为大众化时期,在大学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水平、服务社会这一过程中,社会效益也明显提高,同时也对大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学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在信息服务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大学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科技服务社会上,国外有不少大学为社会企业服务的成功案例,如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量就占到了40%,对社会、企业的科技、技术的创新起到了有力支撑,说明大学图书馆科技社会服务有着不言而喻的优势。所以大学图书馆在做好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疏通服务渠道,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加大社会服务力度,创新信息服务理念与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本身也具有提高社会效益的权利与义务。
1.2.2 大学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大学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门类齐全,内容广博,同时还拥有大量的数字资源,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多年来大学图书馆一直在追求上档次、上水平,苦心经营文献资源建设、网络建设等,忽视了关注、了解社会读者的信息需求,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目前大学图书馆大都具有功能齐全的网络系统,实现了图书资料、咨询、检索等计算机一体化,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的容量越来越大,利用效率越来越高,不仅能满足大学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而且有范围的向社会借阅服务,但服务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基本都是孤立存在的,虽然体现了自身的基本价值,但没有从实现其根本价值上进行信息资源向服务社会新领域的拓展和转移。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本身是大学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价值在于知识服务的社会效益的逐步提高,必须体现在提升社会效益的绩效上。大学图书馆应创新信息服务,立足自身发展,面向社会,有利于扩大自身的影响,吸引整体社会力量支持建设,同时也是对社会的回报。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上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机构,吸引了众多的信息用户,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而大学图书馆有社会信息服务机构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加强合作,更新观念,增强社会服务意识,把社会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优势借鉴到大学图书馆服务上,既是实现普遍均等服务,也是自身发展需要,自身价值的新体现。
2 创新信息服务,提高社会效益的措施
2.1 加强新技术应用,提高服务效率
图书馆经历了从手工到自动化,从自动化到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过程,然而,图书馆最基本的功能,即馆藏文献管理与服务几乎仍停留在传统的或者说是手工方式阶段,因而在技术上应进一步提高。无线射频﹙RFID﹚技术,虽然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查询到文献信息,但获取文献却如“大海捞针”,随着无线电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而RFID技术或许是解决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RFID技术正以其非凡的魅力成为图书馆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外许多图书馆和图书馆系统供应商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研究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如美国Seattle Public Library System、新加坡国内公共图书馆系统等。国内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于2006年2月率先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RFID馆藏管理系统的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武汉图书馆也相继实现了RFID馆藏智能管理系统,集成了自助借还书系统、智能安全门、馆藏架位管理、图书编目系统等,大大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和典藏管理模式,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效率。
2.2 融合新媒体,延伸社会服务链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型媒体逐渐涌现出来,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移动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新媒体特性使图书馆服务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国家又积极推进“三网合并”进程,这必将推动大学图书馆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步伐,使大学图书馆传承人类文明方面的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拓展延伸社会服务是当代大学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社会效益和完善大学文化形象的重要举措。①数字电视不仅是一种收看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传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备图像清晰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支持互动等优点,这些特性为图书馆利用数字电视传播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②手机使用者目前几乎达到了全国成年人口的2/3以上,普及率极为可观,目前我国已有20多所公共图书馆和高效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手机服务试验系统,提供手机信息服务,其中公共图书馆主要有:上海市图书馆、深圳市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等,大学图书馆主要有:清华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使用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功能一般体现为:图书借阅信息查询、图书预约、图书续借、图书到期提醒、公共信息发布与搜集、移动阅读等,服务方式以手机短信息为主。2008年12月22日,国家图书馆启动移动服务——掌上国图,通过信息推送、读者自助、信息互动等服务模块,读者不仅可以用手机完成预约、续借等功能,甚至可从手机上阅读1000余种图书,充分显示了服务的即时性、便利性、普及性。“手机图书馆”突破了图书馆依靠传统模式为读者服务的界限,以手机为终端,为延伸图书馆服务时空,提供即时性与个性化服务,增加与读者互动又提供了一新途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付诸实施,3G将加快移动网络和传统互联网的融合,手机图书馆系统必将随着无线信息技术的进步,由简单的文字短信到图文并茂图声俱全的多媒体信息,随着手机图书馆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借阅管理、在线阅读、参考咨询等几乎所有的数字图书馆功能都将能在手机平台上实现。
2.3 整合大学、社会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服务环境
思维模式禁锢了大学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的范围,降低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知识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的职能定位限制了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与取得的瞩目经济成就相比,社会整体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就势必影响整个文化事业的良性循环。集中表现为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社会中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远未被有效激发。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是图书馆的生命力所在,是社会对图书馆认同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与社会图书馆集群管理与协同发展模式体现了大学图书馆协同发展的思想,信息资源由孤岛到共享,读者服务由学校到社会的联动的思维转变,将“公益、开放、丰富、便捷”作为大学图书馆公共服务的重要因素,以“融合、优化、整合、创新”理念为指导,强化教育、科技、知识服务社会化意识,在实践中通过整合大学图书馆资源整合社会图书馆,构建有形和虚拟的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网络体系,改进、充实提升社会效益的形式和方式。资源整合的特征与要求:①结构、内容设计层次化。从结构上来看,把各级社会图书馆机构与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在提供信息服务的界面结构、逻辑结构、技术结构等有机集成之后形成统一的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模式。从内容上来看,在确保信息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社会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大学图书馆的教学、科研信息资源等各种信息服务资源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实现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向公众与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结构与内容层次化保证同样的信息资源在不同的硬件终端上能够自动以最为恰当的形式反映并消除其中包含的不确定的因素,确保整体服务平台的顺利运行,以及满足不同深度、层次读者用户的实际需求。②标准规范化与技术开发集成化。信息网络时代信息资源服务的最大缺陷就是信息资源共享组织和信息资源传输的无序化,只有标准规范化才能保证信息资源在不同的组织机构之间通畅流动,使资源建设与信息资源服务的方式、手段在整体上有一新的突破。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整合、构建的基础是各类信息资源系统的集成整合,通过流程、门户等系统的集成,搭建一个通用平台,兼顾原有管理配置,对分散资源系统实现无缝集成整合。③管理服务集群化。实行图书馆群整体协同发展为指导目标,实现图书馆由单类馆到多类馆,信息资源由区域孤岛到整体共享,形成信息服务由点到面再到整体覆盖的图书馆整体发展规划。通过整合大学、社会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而能更好地与新媒体融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与服务环境,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的程度。
以人为本,实现普遍均等服务。图书馆信息资源是知识的载体,普遍均等服务是教育事业的共同原则和目标,也是大学图书馆一直追求的目标。随着科技的进步、服务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把大学图书馆办成实际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体现其知识服务、社会教育、科技创新服务窗口的作用。在这个社会文化服务与大学教育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中,图书馆一直被推在前沿,大学图书馆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将社会服务作为当今乃至今后大学图书馆界的重要任务,创新社会文化服务体系与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融合、整合的体制、机制,结合两种社会效益体现形式,体现多种服务方式,增强辐射能力,把握大学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价值取向的转移,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提高社会效益,发挥先进文化的助推作用。
[1]潘颖,周金元.高校科技查新服务社会化探讨[J].现代情报,2009(9):32-34.
[2]颜丽玉.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9(9):223-225.
[3]龙敏.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3):37-39.
[4]张玲.手机在数字参考服务中的应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3):64-66.
[5]李坤.从信息公平谈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机制的创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64-66.
[6]袁伟.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基本情况论述[J].科技条件平台建设,2006(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