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定与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

2011-04-13刘家沂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年9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

刘家沂,谭 帅

(1.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北京 100860;2.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266100)

制定与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

刘家沂1,谭 帅2

(1.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北京 100860;2.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266100)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从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合理布局海洋经济区域、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和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等5个方面,提出制定与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

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

2010年10月18日,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上要求,“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和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当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海洋的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海洋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1 海洋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在世界各海洋大国中,我国海洋经济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1979年全国海洋经济产值仅64亿元。198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80亿元,1986年为226.6亿元。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海洋经济进入快速成长时期。199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438亿元。1996年达到2 855亿元。2000年就达到4 133.5亿元。2002年更是突破万亿元大关,高达10 677.16亿元,实现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6 503.95亿元。2003年达到12 043.64亿元,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7 475.12亿元。2004年达到14 296.73亿元,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8 725.69亿元。2005年达到18 025.86亿元,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10 601.76亿元。2006年达到20 958.26亿元,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12 364.81亿元。2007年达到24 929亿元,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14 844亿元。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3 241.6亿元,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7 840.36亿元。在过去的20年,全国海洋经济产值年均增长率接近20%,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发展及海洋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快速成长,成就了海洋经济为沿海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1.2 海洋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综合判断海洋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我国海洋开发活动迅速展现其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海洋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平衡、海洋污染严重、海洋生态恶化、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滞后、海洋法律制度不健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相对滞后、海洋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管辖海域和岛礁等仍与他国存在争议、争议海域的资源共同开发力度不足等。以上问题表示我国海洋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和谐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可持续能力问题已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与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世界范围内对海洋开发的日益重视和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促进了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每1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70年代初为1 100亿美元,1980年为3 400亿美元,1992年为6 700亿美元,1995年为8 000亿美元,2000年海洋产业对全球GDP的贡献达到了31万亿美元。到2002年,世界海洋开发经济总量1.3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的4%。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海洋高技术,深化海洋资源利用,推动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海洋精细化工产业和海洋医药产业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海洋产业已超过20个,成为新的经济领域。21世纪,沿海地区的人口可能达到人口总数的3/4。今后,世界海洋经济仍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全球在海洋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建立起越来越多的合作,国际海洋大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

1.3 实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为最高原则;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开发事务的原则;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科技引导发展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要提出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制度体制创新为重点的海洋开发战略至关重要。遵循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促进和谐人海关系形成,走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之路。主要宗旨: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人的健康安全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的重要原则,有效延长产品的服务周期和强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同化能力,实现资源节约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正确处理陆地开发与海洋开发的关系,加强陆海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支援,发展既要以陆地为后方,又要积极地为陆地服务,相互依托,相互促进,陆海并举的策略。

1.4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

1.4.1 总体战略目标

按照我国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以及科学确定的海域功能,全面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能力,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共享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环境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以及健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利用,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保障国防安全,实现我国海域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的需求。

1.4.2 近期目标

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国土资源,开发重点是海岸带、海岛及有争议海区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的贡献率明显加大,以提升传统海洋产业为主,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逐步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入海污染物排放量得到进一步控制,海洋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沿海城市附近海域和重要海湾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渤海治理取得预期阶段性成果。

1.4.3 中长期目标

不断扩大开发重点区域,并在重点区域和重点技术上加大投入。海洋生物开发利用科学技术全面发展;深海科学研究和探测勘探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持续创新与集成应用。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海洋国土资源,世界海洋资源得到多元化利用,海洋产业种类增加,新兴海洋产业显著发展,以新兴产业为主,远洋渔业大幅度发展,深海产业初步形成,海洋经济规模显著扩大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海洋产业门类增加到2个,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近海重点海域污染整治成效显著,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基本达标,建立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1.5 未来15年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任务

我国沿海地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海洋经济的带动下,利用占全国13.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60%的国民生产总值,提供了全国41%的就业岗位。一方面,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贡献很大;另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资源的负效应凸显。全国沿海城市中有70%出现水资源短缺,约60%的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用电缺口,海洋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赤潮等各种灾害时有发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沿海地区必须尽早制定并实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全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必将经历几个重要战略阶段:一是顺利通过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阶段,即:力争海洋资源消耗速率零增长,力争生态环境退化速率零增长;二是必须经历一个别无他途的战略持久期,即:实现海洋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普遍形成集约、节约、循环的海洋生产价值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三是战略目标实现的理想阶段,即:确保海洋生态环境退化速率实现零增长。因此,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基于长期部署、认真落实、常抓不懈、艰苦奋斗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战略任务领域包括:海洋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海洋科技的有力支撑,建立健全海洋资源管理体系,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海洋绿色GDP核算体系,制定发展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投入和创新,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建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洋观测、预报、预警和减灾工作,加强国际合作等。

2 合理布局海洋经济区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海洋经济区域包括海岸带及邻近海域、海岛及邻近海域、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和国际海底区域。开发建设的时序和布局是:由近及远,先易后难,优先开发海岸带及邻近海域,优先开发有争议海域资源,加强海岛保护与建设,有重点开发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加大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开发力度,拓展在两极的海洋经济利益。

2.1 合理布局海洋经济区域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辽阔的管辖海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海洋经济平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海洋产业的直接产值已经由1979年的64亿元,增至2007年的24 929亿元,28年间增长了266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由0.7%上升到10.11%(增加值14 844亿元占6.0%),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依托海洋是我国沿海地区的最大优势。未来几十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将会继续增大。我国海岸带及近海海域的开发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主动引导区域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协调好地域空间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开发海岸带及临近海域,遵循陆海联动和陆海一体化开发思路,把海岸带陆域及其邻近海域建设成我国第一海洋经济带,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海岛开发建设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加强海岛保护与海岛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我国管辖海域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重点开发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适度加强对黄海、东海和南海争议区的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开发,逐步减少对渤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在专属经济区形成生物资源开发和海产品生产基地,在大陆架区域形成油气资源开发基地,逐步将渤海变成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储备基地。加大对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开发力度,使我国成为国际海底和深海研究开发强国之一。积极拓展在两极的海洋经济利益,维护我国的国际海洋权益。

2.2 立足沿海经济核心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三大经济和城市密集区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9.42%,人口占全国的34.23%,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导区域,决定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和宏观区域格局。从陆海互动和一体化发展视角出发,立足三大经济核心区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战略需求,重点打造三大沿海经济核心区,形成我国海洋开发的区域宏观战略格局。

2.3 建设蓝色海洋经济区

按照《全国海洋经济规划纲要》和沿海地区海洋开发总体战略格局的要求,在海岸带及邻近海域建设辽东半岛、辽河三角洲、渤海西部、渤海西南部、山东半岛、苏东、长江口及浙江沿岸、闽东南、南海北部、北部湾和海南岛11个海洋经济区。海洋经济区建设的总目标是:根据国际海洋开发趋势和我国海洋开发的实际,通过临海工业布局建设,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整体区域经济布局重点向滨海地带推移,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分区发展格局。

2.4 发展海岛生态经济区

开发海岛、发展海岛经济,要坚持因岛制宜、开发建设与保护并重、军民兼顾、平战结合的原则,实现海岛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和国防安全的统一。一是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生态脆弱的无居民岛,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对于有居民岛坚持在开发中保护方针。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海岛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要坚持因岛制宜,打好“特色牌”。从海岛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建设特色海岛生态经济区。

海岛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任务:维护国家主权;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海岛周围海域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投入;加大海岛和跨海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中心岛屿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电站建设;调整海岛渔业结构和布局,重点发展深水养殖;发展海岛休闲、观光和生态特色旅游;推广海水淡化利用,建立各类海岛及邻近海域自然保护区。

3 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保持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国管辖海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洋固体矿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旅游资源等。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产与服务活动形成了不同的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矿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同时,随着海洋产业的迅速发展,海洋相关产业也在快速成长,包括涉及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和涉海服务业等的上下游产业。

3.1 促进海洋产业集群发展

目前,海洋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海洋产业群逐步扩大,海洋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从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出发,遵循陆海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海洋水产、海洋运输和海水制盐等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的步伐,大力发展海洋油气、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化工和海洋能发电等新兴产业,加快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海洋信息技术、新型海洋能开发和海洋生物基因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以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生物医药等为支柱,促进海洋产业群不断壮大。

3.2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海洋产业结构是海洋经济的基础,反映了海洋资源及其开发中的各个产业构成的比例关系。低层次的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是以过度利用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不利于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努力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由较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变和演化。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通过传统海洋产业转型以及新兴海洋产业强化,改善和优化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清洁生产,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是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3 加快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和提升步伐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海洋渔业、海洋港口和交通运输业、海水制盐业和滨海砂矿开采业等的生产方式的改造和提升。

积极推进海洋水产业和渔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海洋水产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变。加快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及配套的服务产业,努力增加渔民收入,实现海洋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采取放流和底播等养护措施人工增殖资源;鼓励发展与渔业增长相适应的第三产业,拓展渔业空间,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调整港口及海洋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推进市场化,建立结构合理、位居世界前列的海运船队,逐步建设海运强国。

积极提升海盐及海洋化工业。坚持以盐为主、盐化结合、多种经营的方针,做好结构调整,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继续进行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技术革新,加强系列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发展化肥和精细化工。海洋化工要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的海水化学资源开发产业。

以渤海海滨,北黄海海滨海岛,沪、浙、闽、粤海滨海岛以及海南岛和北部湾等区域为重点,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进一步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努力开拓国内、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发展海滨度假旅游、海上观光旅游和涉海专项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科学确定旅游环境容量,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大力发展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及现代海洋工业

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要重点发展海洋钻井平台、移动式多功能修井平台、海洋平台生产和生活模块、从浅海到深水区导管架和采油气综合模块、大型工程船舶和浮式储油生产轮。

重点发展海洋油气业。勘探与开发并举,利用与保护并重。开展海域综合地质调查,提出新的油气远景区和新的含油气层位,积极开展近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前期工作,并纳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积极探索争议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方式。重点建设面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的南海、东海、渤海天然气田,逐步形成3个区域性市场供应体系。石油开发建设近期以渤海为重点,在现有开发区域周围扩大储量规模;海南岛近海及珠江口的现有油田以挖潜为主,同时加强新层系及深水区域的勘探。加快滩海地区重点区域的勘探开发。

发展高端海洋船舶工业。海洋船舶工业要突出主业、多元经营、军民结合,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稳步发展。形成环渤海船舶工业带和以上海为中心的东海地区船舶工业基地、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海地区船舶工业基地。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轮、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和大型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及船用配套设备,同时稳步提高修船能力。

3.5 培育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

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海洋产业和海洋支柱产业。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和科技协作等方面提供对新兴海洋产业的支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海洋未来产业技术储备的研究,促进海洋未来产业的发展,逐步开发海洋清洁能源和深海采矿业、海水综合利用。不断开拓新兴的海洋空间利用领域。

大力培育海水利用业。把发展海水利用作为战略性的接续产业加以培植。编制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推动海水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全面启动;继续积极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技术,重点是降低成本,扩大海水利用产业规模,逐步使海水成为工业和生活设施用水的重要水源;推进海水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到2010年,海水淡化年产量达到2 000万t以上,海水年利用总量500亿m3以上;在北方沿海缺水城市(海岛)建立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大规模海水利用的沿海示范城市。

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积极发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筛选技术,重视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加强医用海洋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重点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努力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海洋中成药。积极开发农用海洋生物制品、工业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保健品。到2010年,形成初具规模的海洋医药与生化制品业。

积极培育海洋能利用业。进一步加强风能、波浪能、盐差能和潮汐能等海洋新能源的科学研究、调查勘探,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此外,应积极开展利用盐差能、波浪能及海上油气等海洋能源发电的相关研究和试验工作,为未来建立港口燃气电厂、盐差能、波浪能发电厂,推进电力生产的多元化做好准备。

3.6 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

建立海洋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包括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经济和统计、海洋文献档案、海洋管理法规、海洋科技、海洋遥感和海洋制图等构成的海洋信息库。建立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加强海洋监测工作,设立若干岸基海洋监测站,建立综合性、多功能的海洋监测系统,并与国家海洋监测系统联网;改进监测台、站的技术装备,提高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加强海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建立海水养殖优良品种和优良苗种供应服务体系;建立病害监控和防治服务体系,做好海水污染后生产调控服务;发展海洋信息技术,加强海洋信息系统维护和网络建设;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海洋环境预报和灾害预警报服务;发展海洋工程技术咨询、资源环境评价服务机构等。

要在用户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开发研究适合各种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并形成生产能力。培育和发展海洋信息服务市场,不断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海洋信息产品的商品化和信息产业化。建立海洋信息发布和服务中心,逐步建立和扩展用户的联机服务网络。以市场机制和公益服务结合的形式,建立信息服务的运营体制。对于减灾防灾、环境保护、国防建设和科研教育等公益事业所需的海洋信息产品,实行非营利服务;对于海洋开发、海洋工程所需的海洋信息产品,实行有偿服务。

发展海洋救助、潜水和水下作业服务产业。发展和不断完善海上搜寻、打捞、救助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研究、开发水下检测技术和发展水下铺管及其配套技术,开展产业化服务。

4 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海洋生态文明水平

面对日趋强化的海洋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海洋危机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海洋开发和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4.1 逐步实现海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基本遏制,重点河口、海湾环境质量根本好转,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溢油和赤潮等海洋灾害明显减少。完善和建立海洋生态环境综合监测预警系统,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海洋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海洋生态与环境领域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综合管理机制,及与其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能力,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统一。

4.2 建设海洋生态环境、资源和灾害的综合监测体系

围绕海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结合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到2020年建成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资源和灾害的综合监测体系,为中央和各级政府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和丰富翔实的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初步建起的卫星、飞机、船舶、浮标和岸站组成的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重点建设生态监控区和生态监测站监测体系;重点进行海洋灾害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全海域海洋灾害业务化监测;增加重点入海河流水质在线自动监测。建设重大海洋灾害的监测、预报和应急系统。建立以遥感和水面观测站相结合的海洋生态资源监测体系,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动态管理。综合监测体系的建设要依靠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的信息获取、加工、传输网络,并与传统方法相互结合,提高系统的总体可靠性。要建立通用的数据格式、可靠的信息交换机制和有效的会商协调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共享。

5 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科技引导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海洋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发挥海洋科技对助推海洋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明显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明显优化,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明显完善,海洋科技总体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5.1 增强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

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消除制约海洋科技进步和创新体制以及机制障碍,加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海洋科技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是要继续深化海洋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抓紧构建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服务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海洋公益事业科技创新体系。二是要大力推进海洋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国家和地方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布局。三是要加快推进海洋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军用和民用科技的双向转移。四是要积极开展建设地方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统筹规划区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科技合作步伐,加速区域创新集群的形成。

5.2 加强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

现代的海洋开发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海洋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海洋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工作。在可持续海洋资源开发中,第一资源就是人力资源。要营造尊重人才的海洋事业发展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紧密围绕新时期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力推进海洋人才战略。结合国家重大海洋专项的实施,部署开展海洋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采取重点扶持与跟踪培养、人才引进与有序流动、团队吸纳与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海洋人才资源,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海洋科技领军人物,努力打造海洋优秀创新群体和创新团队。

国务院海洋领域重大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908-02-09-01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研究”;“908-ZC-I-18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