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重新认识
2011-04-13杨晓丽杨爱华
杨晓丽 杨爱华
(江苏省姜堰中学 江苏姜堰 225500)
在高一的教学中,对于初中教学的衔接一直受到教师们的关注。随着近三年我市初中教材的版本更换,特别是严格执行“五严”禁令后,初中教学已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做了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去及时了解并在教学时做相应的调整。我们通过和初中化学教师、学生的沟通交流,并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对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衔接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差异性的认识
初中化学课程是启蒙性质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纵观整个初中化学教学大纲[1],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初中化学教材语言通俗易懂,循循善诱,亲切委婉,辅以很多实物图片和趣味性实验,紧密联系生活实践,重在介绍引导各种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并没有系统深入地研究。
而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高中化学要求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
而高一新生刚从初三过来,认知特点并没有多大改变,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上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上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特别是新课标淡化的“双基”,在相应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上来理解把握初中化学知识,对今后深入系统地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二、针对初中教学删减内容的教学设计
施行新课改后,泰州市高中化学教材一直是使用的人教版(本文中所引用的高中教材都是指人教版),但初中教材几经更换,从人教版到苏教版到现在使用的沪教版,教学要求也在调整,加之施行五严禁令后,课时大大减少,所以初中老师压缩删减了一些新课标删去的传统的教学内容,那么就此删减我们如何应对?列举几点:
1.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难度大大降低,而这一部分本来是很好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所以近几年初中生的计算能力较以前弱很多。而处理较为复杂数据的计算能力是高中生必须要求的,且在高考中计算的比例在提高,所以我们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计算水平差不必诧异,但要积极应对,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即“洋葱式”电子排布初中教师基本都不再讲解了,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些学校老师不再当做正规教学内容讲解,只做简单介绍。而这一部分内容在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2节出现,较为抽象且对理解元素周期律是基础和铺垫,很重要,所以我们在教授时不能向以往一样一带而过,要慢一些、细一些,并加强举例训练,让学生能理解接受。
3.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包括电子式的书写。这部分内容在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3节化学键部分出现,概念的接受没有问题,但在缺少了初中教学的铺垫后,学生们的应用判断明显困难了许多,错误率增加。如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如Na2O2,总是把O22-误认为是习惯中的2个O2-,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达不到,所以对有些难度的新概念认识有个消化的过程。
4.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以及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这两组概念初中化学教师基本都不再补充讲了,而我们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并不清楚,都把他们作为学生已知概念对待,而化学概念的琐碎又使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些是新知识点,所以造成在元素化合物教学时的很多物质属性的表达传递不到位。如教师在教授SO2化学性质时说“SO2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和易碱反应”,学生对此不甚理解,影响了知识的接受。
5.对于一些涉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知识,如Cl-、SO42-检验、CO2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由 KClO3制O2等,这些删去的知识,对于高中教学并无影响,因为这些知识会在相应的部分作为新授知识传递给学生。
6.一些陈旧的知识,无论是初中教学还是高中教学,都不再要求的,我们应该坚决舍弃不讲。如酸酐,这个概念对学生理解知识并没有帮助,不如酸性氧化物更贴近本性,所以考纲删去,我们教学包括命题时也无需再涉及。再如启普发生器,这个仪器本身结构较复杂,制作成本高,实验较危险,而其功能完全可以被其简易装置所代替,所以中学化学实验中现在基本已不用此装置了,那么我们就无需再费周折介绍此仪器了。
三、充分利用初中教学已强化内容的教学设计
在认识到很多知识删减后我们需在高中阶段进行必要补充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很多重要的知识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得较好,而现在高中的化学课时大为缩水的情况下,我们在涉及这些相关内容的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少做无用功。列举几点:
1.在教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对于初中从得失氧、氢的角度定义学生非常熟悉(乃至到高二学到有机化学部分对氧化、还原反应界定时,学生都能迅速回忆说出来),所以这里可不复习直接带入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包括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和化合价变化角度下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直接提问学生,通过回忆列举整理成框图,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节约了时间。同时我们还惊喜发现,很多初中化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他们也引入了从化合价角度的的分析,所以大大减轻了学生在高中对这一难点突破的负担。
2.酸、碱、盐和氧化物之间发生的复分解,是初中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中考的重难点,所以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了大量的训练。我们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以及第三章、第四章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采用类推、类比的方法,点拨提高,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SO2和CO2性质异同点的比较,SO2是酸性氧化物、SO32-盐的溶解性直接可类推CO2及CO32-盐,把教学重点放在强化差异性上。
3.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教学中,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以及一些实验如淀粉溶液遇I2变蓝,葡萄糖遇新制Cu(OH)2悬浊液受热变红、蛋白质的盐析、变性和灼烧实验在初中都已做过了,但我们不少高中化学教师并不清楚,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在必修2第三章第4节基本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无需面面俱到,只要有所侧重就行。这里建议把选修1相应的知识补充过来,完成知识的系统性,因为这样对学生来说,将来无论是选修化学参加高考选拔或是不选化学要通过学业水平测试都是知识的一步到位,大大节约了时间。
4.计算题中“差量”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但初中化学教师几乎都借助于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定量计算引入了这种方法,采用的是质量差,所以我们在高一教学时可结合有关元素化合物反应的计算进一步补充讲解利用物质的量差、气体体积差等巧解,扩大其运用范围。
经过一年的针对性研究,我们在教学时做到了贴近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看到,在教师努力做到“知己知彼”,逐步完成自己确立的过渡性复习目标后,学生很快消除了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适应了新的教师、教材、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较为扎实地掌握了“双基”知识,顺利完成了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学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