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责任与“互动责任说”

2011-04-13田书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相关者主体责任

田书源,魏 欢

(四川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企业责任与“互动责任说”

田书源,魏 欢

(四川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日益面临着发展危机与文明转型的挑战,并逐渐认识到与社会、政府、自然界之间构筑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对企业来说是否承担社会责任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责任与利益永远相互依存。对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责任等相关概念的梳理与划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责任,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与基础。互动责任说的提出使“责任”的履行由“被动”、“主动”,最终走向“互动”,为企业更好地落实责任、实现责任管理奠定了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责任;互动责任说

一、企业社会责任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2010年1月22日,在以“开启中国式责任”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表示,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为全球所关注;在全球性金融危机、G20峰会和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等一系列全球瞩目事件中,中国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力争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同时,中国企业的表现也开始引人关注,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同时,今年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立十周年,十年前,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首次提出了全球契约的概念,号召企业以承诺遵守国际行为准则的方式,使经济活动兼顾社会公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和中国企业报社联合主办201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深入探讨和交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主题就是“走向全面社会责任管理”。

另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胡锦涛2008年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责任观念,自觉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遵守所在国法律和国际通行的商业习惯,完善经营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各国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监督,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为企业自主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环境。

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社会还是政府都把“责任”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重视“责任”不仅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可以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政府治理提供巨大的动力。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彼得·德鲁克(1999)曾经说: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一个组织在确立共同目标的时候,必须合乎社会的正义,满足社会的需求,就像个人服从组织一样,一个百年企业,往往是一个道义集团,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利益集团。……[1](P88)。从德鲁克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企业责任的落实与履行离不开对责任主体的研究,提高其道德修养,让责任主体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自觉承担责任,这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发挥才能提升价值的基础。但是,仅就企业社会责任而谈“责任”,对于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来说感觉未免有点不实用,另外责任的履行和落实也是一个平衡互动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基础的责任落实到位了才有可能去为社会贡献力量。因此,从当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上的误区 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在很多地方被认为是企业对社会所应履行的责任,而这其中包括最多的就是慈善、捐赠和环保等责任,另外,也有文章把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等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目前这种概念上的混乱不利于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研究,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当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应负的责任做一个概念上的梳理,以及表达方式上的统一,以减少大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片面理解,为其研究打好基础。另外,有的企业甚至认为企业责任的建设可早可晚、可有可无,觉得履行“责任”是大企业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没有意识到责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引擎,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种长远的战略投资,而并非纯粹的成本支出。

(2)对责任主体研究的单一以及责任承担的被动 另外,目前对企业责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一方,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应负的责任,着重要求企业对员工、消费者、社会等利益相关者负责任,责任的指向是单方面的,但是,企业生产经营是所有参与者或者说是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的过程,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以及互动性原则,需要加强对除企业以外其它责任主体在企业管理中相关责任的研究,勇于承担责任就意味着权力的拥有与利益的获取,责任与义务都是相对的,使责任双方都尽职尽责、主动地承担责任,从而形成责任的互动与平衡,改变以往那种一提到责任就意味着是负担,并需要企业不停付出的思想意识。

二、企业责任

以责任管理为核心和管理创新正在构成企业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推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进入中国的时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果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当西方用他们的责任概念衡量东方崛起的时候,他们的评论带来了多少困惑、争论和障碍。[2](P168)无论从企业共同治理模式理论、企业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还是从责、权、利平衡的角度来说,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承担都是双边和互动的,本文把企业社会责任归纳为企业责任组成部分之一,既是东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理解,也是对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研究的一个视角。

1.企业责任主体的界定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组织,承担着包括社会责任在内的相关责任已获共识,但是与企业经济行为联系紧密的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没有责任呢,能否成为责任主体呢?德国哲学家忧那思曾说,“当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责任问题,但它并没有触及到责任的载体是谁这样一个关键性的方面,在找不到正确的载体的情况下谈责任显然就缺乏着力点。”[3](P256)因此,对于责任主体的认定也是企业责任研究的根本问题。

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界定一个行为者是不是责任主体,首先要看他是不是行动主体,以及行为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然后看它是通过何种手段实现目的,行动是否造成了一定的后果。[4](P211)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企业及各利益相关者是否是责任主体:第一,道德责任主体首先是行动主体,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消费者、员工、股东等群体都是有一定行动能力和决策能力的主体,消费者参与企业服务及产品销售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想要的服务和产品;员工在企业里工作是为了生存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员工有选择在哪里工作的权利。所以说,消费者、员工等责任主体有自我决策如何行动的权力,同时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时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二,看责任主体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目的,以及行动是否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就股东而言,他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投入方式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股东投资的多少可以影响到企业的扩大生产及发展前景的问题;对于供应商来说,他直接为企业提供原材料,其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品质。所以说,对于包括企业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来说都具有责任主体的基本条件,也应当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改变以往只有企业才是责任主体的不合理划分方式。

2.企业责任的本质

根据责任的哲学依据及本质,企业责任首先应是企业在对其行为结果做了谨慎判断基础上自由意志的选择,是企业的价值判断体系以及由其引发的一系列行为。因此,无论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还是员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对其责任的落实,首要的基础就是这些责任主体对其所应负责任的选择与认同,确定应负什么责任,以及为什么要负这些责任才是各责任主体践行责任的基础与前提。当责任成为各责任主体主动接受的一种价值观后,才可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体现出来,它是企业制度的有益补充,更是规章制度制定的源头所在。

3.企业责任的终极目标

企业伦理学就是研究在企业的各生产环节中,通过道德方面的约束使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化解利益冲突的思想规范,企业责任作为企业伦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同样具有这一目标,特别是随着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共同治理模式理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除了要关注经济指标,还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等,也就是达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这才是企业责任的终极目标。

4.企业责任的履行方式

根据管理学上强调的“责任”与“权力”的对等、“责任铁律”以及各责任主体之间“共生”的关系法则,各项责任和各责任主体之间对责任的履行必须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企业内部责任的履行是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基础,企业对员工负责的行为也同样需要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予以回报,彼此间达成良性循环后才有利于企业责任的落实。企业责任要求改变以往企业对责任履行的“被动”及“主动”局面而形成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间的“互动”状态。

5.企业责任的概念

一般来说,企业一经创立就意味着它已经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例如:为安排员工就业承担着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的责任;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承担着解决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责任;依法交纳税费承担着由政府统筹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以及在捐赠公益事业方面所体现的社会责任等,在经济生活中这些责任被当作企业理所应当必然应负的责任,但是,这些责任的承担与履行永远都不是企业主体单方面可以做到的事,它需要责任客体的配合与互动;同时,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利益相关者来说,在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时,企业又成为责任客体,他们需要为企业尽到爱岗敬业的责任、消费者责任,以及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政策与环境的责任等。因此,对于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责任”,只有在上述不同的责任主体与客体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平衡后才可得到落实。

对于企业责任的划分从不同责任主体的角度来理解可以分别表述为:第一,以企业为主体的责任:依法登记责任、依法用工责任、财会管理责任、合同签订、依法融资责任、合理分配责任、产品质量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广告诚信责任、公平竞争责任、员工培训责任、安全生产责任、珍惜资源责任、环境保护责任、节约能源责任、依法纳税责任、社会公益责任等;第二,以员工为主体的责任:爱岗敬业责任、遵纪守法责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责任等;第三,以消费者为主体的责任: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责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责任、检举假冒伪劣产品的责任等;第四,以供应商为主体的责任:为企业提供物美价廉原材料的责任;按时供货的责任等;第五,以政府为主体的责任:为企业提供良好经营环境的责任、为经营良好的企业宣传推广的责任、为特殊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的责任等;第六,以社会(社区)为主体的责任:企业所处的社区、行业协会、相关媒体等都有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宣传推广、行业自律等责任。

三、企业责任的划分与“互动责任说”的提出

企业责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单成繁(2009)在企业责任类别分析中将企业责任分为了四个大类[5](P88):第一,当前企业责任划分的主要类别;第二,事项责任说;第三,特征责任说;第四,人本责任说。本文在单成繁“当前企业责任划分的主要类别”的基础上整理分析,将企业责任分为了以下七种:

1.古典责任说与现代责任说

古典责任说,亦即企业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Classical View)。该观点认为,利润先于伦理,主张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这一观点的支持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认为,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就是从股东的最佳利益出发来从事经营活动。现代责任说,也就是社会经济学观点(Socioeconomic View),也被称作现代责任观点。这种观点更关注的是“对更大的社会系统的关心”以及“社会响应”等,认为伦理先于利润,利润最大化只是企业的第二位目标[6](P198)。

2.社会责任说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说是当前比较流行的说法。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CSR的理念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环境、社会的贡献[7]。

3.四分责任说

四分责任说主要是按照经济、政治、社会、伦理等不同义项对企业责任进行考察和分析,进而形成的企业责任类别分析,共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这种划分实质上是将慈善责任作为经济责任的对应责任,将伦理责任作为法律责任的对应责任,用以体现企业责任的周延性[8]。

4.客体责任说

客体责任说是根据企业责任面对的相应客体对企业责任内容进行分类。从客体分析的角度,有关学者将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划分为十类。对此互联网“智库百科”有如下表述:(1)对股东;(2)对职工或工会;(3)对政府;(4)对供应者;(5)对债权人;(6)对消费者 /代理商;(7)对所处的社区;(8)对贸易和行业协会;(9)对竞争者;(10)对特殊利益集团。

5.国际惯例分类说

国际惯例说就是按照对国际惯例的理解,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大体分为以下几部分:

(1)企业对投资者或股东的社会责任。保护股东及其他出资人的投资,并使投资增值,使股东和其他出资人得到合理的收益。

(2)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不歧视员工;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保障劳动安全和完善善待员工的其他措施。

(3)企业对顾客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4)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

(5)企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6)企业对社区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和其他公益性事业的社会责任。

6.事项责任说

事项责任说,是按照企业责任的事项对企业责任进行分类,明确企业在不同事项中的责任。本文引用单成繁先生的事项责任说,他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将企业主要事项责任划分为18项:依法登记责任;依法用工责任;财会管理责任;合同签订、履行责任;依法融资责任;产品质量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广告诚信责任;专利保护责任;公平竞争责任;员工培训责任;安全生产责任;珍惜资源责任;环境保护责任;节约能源责任;依法纳税责任;合理分配责任;社会公益责任。

7.互动责任说

本文结合心理学对“责任”内涵的界定、责权利在管理学中的统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事物间矛盾双方发展的互动机制,并且在“社会责任说”、“客体责任说”和“事项责任说”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站在责任主体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责任,把企业责任阐释为一个动态的体系,各责任主体在不同责任之间的落实会相互影响,这就是“互动责任说”,也是“企业责任文化”的理论基础,它主要包括以下含义:

(1)“责任”在责任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互动的。在“客体责任说”中详细描述了企业作为责任主体,而其它利益相关者作为客体时,企业所应负的责任,为了进一步推动责任的落实,“互动责任说”阐述了“责任”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例如,企业管理者有为员工改善福利待遇、提升发展空间的责任,员工有爱岗敬业为企业生产合格产品的责任;企业对供应商有保证付款时间的责任,供应商也有为企业提供质优价廉原材料的责任;企业有纳税的责任,政府有为企业提供适合其发展政策的责任等等。

(2)每项“责任”的落实在不同责任事项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根据“事项责任说”中企业所应负的十八项责任,按照互动机制,它们的落实也是相互联系的。例如,企业把产品质量责任落实到位了,就能在生产出适销对路产品的同时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信誉,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公益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反之,如果企业管理者、员工在生产经营中的“依法用工责任”、“安全生产责任”、“消费者保护责任”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生存问题,企业发展不好就无法尽到“依法纳税的责任”、“社会公益责任”,即,企业内部的责任循环不好就会影响到企业外部责任的落实。

(3)强调责、权、利在责任主体内部的平衡与互动。责任主体有多大的责任就应具有相应的权力,最后也要获得相应的利益,若三者之间比例失衡就会产生责任大权力小的现象,从而影响到责任主体的积极性;或者是责任小权力大,使责任主体发生滥用权力的现象,从而为管理工作带来混乱。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注意责、权、利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平衡分配,在不合理现象产生时及时调整,使其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综上所述,企业对相关责任的履行是一个多方面、多方位、多层次的问题,需要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需要责任主体对待责任的视角从“被动”、“主动”,变为“互动”,才可以明确识别出彼此的责权利所在,为企业责任管理提升空间。

[1][美]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责任篇)(王永贵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李 荡,祁少云.赢在责任——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新选择[M].北京:工业出版社,2008.

[3]甘绍平.伦理智慧[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4]曹凤月.企业道德责任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与共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单成繁.企业责任论[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6][美]斯蒂芬·P.管理学(孙健敏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李继武.财富演进形态的实践定位[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0.

[8]王小章.公民权与公民社会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67.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Interactive Responsibilities

TIAN Shu-yuan,WEI Huan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5,China)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enterprises are confronted with crisis of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about civilization.Enterprises ca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ety,the government and the nature.CSR are not indispensable to enterprises,while duty and interests are integrity.To define the concepts of CRS and CR i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ed duty.It is also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for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the CSR.“Interactive responsibilities”laid the foundation to liability management and make the“duty”from passive,initiative to interactive.

CSR;corporate responsibility;interactive responsibilities

F402.3

A

1000-2529(2011)04-0116-04

2010-09-0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战略管理的企业责任文化研究”(09XJE630001)

田书源(1976-),女,山东潍坊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魏 欢(1981-),男,江西南昌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校:文 心)

猜你喜欢

相关者主体责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