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比较研究

2011-04-13肖光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江泽民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

肖光荣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比较研究

肖光荣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精神状态、执政的第一要务、执政的途径与方式、执政的根本保证、执政权力的监督等几个方面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进行比较,既可从中揭示出各自的鲜明特色,又可看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的一脉相承之处,这主要表现在有统一的哲学基础、统一的政治立场、统一的基本原理、统一的方向目标和统一的检验标准。

毛泽东执政思想;邓小平执政思想;江泽民执政思想;比较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执政思想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的原则下,从执政党的特点出发,根据执政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来研究和指导如何执政、如何领导、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的思想。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的比较研究,对于我们追寻党的执政之脉,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精神状态

党的精神状态如何,是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执政精神状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清醒认识和理性思考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新中国执政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精神状态的思想,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执政学说,又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实事求是”。毛泽东首创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和红军内部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初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P111-112)这是他首次提到思想路线问题。1937 年 7、8月间,他先后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系统地批评了党内的教条主义倾向,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崭新的解释。[2](P801)这表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飞跃,使他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更完备、更具体。1942年毛泽东亲自领导了以延安为中心的全党整风运动,使全党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标志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无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还是全国范围内执政时期,毛泽东都始终强调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执政精神状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针对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教训,不仅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而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必须解决思想路线问题。而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首先解放思想。为了进一步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推动思想解放,他在1978年12月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据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P272)。这不仅标志着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其科学内涵有了新的表述,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执政精神状态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显著特征。

“与时俱进”。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发展的历史高度,在继承和坚持邓小平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作出了新的科学的概括,这就是“与时俱进”。2002年4月,在陕西视察时,江泽民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4]这里,江泽民首次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列在一起,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精神状态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这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一条根本经验。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汲取了国内外历史上是否抓住、抓对执政第一要务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际出发,对执政第一要务的路径和重要性作了重要论述。

“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情,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确定了发展战略目标,即“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6](P350)。1956 年,毛泽东又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初步探索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党的八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要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在这里,毛主席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重要而紧迫的发展自己的任务。邓小平把握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明确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发展自己。他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7](P377)邓小平不仅用大量的语言和文字阐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而且还用大量的语言和文字阐述了如何使理论更加系统和完善。这样,就为中国共产党如何紧紧把握执政的第一要务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理论支撑。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崭新命题:“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8](P49)江泽民指出:“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要靠发展。”[9](P92)不仅如此,“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与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9](P93)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9](P213)换言之,抓住了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抓住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关键。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途径与方式

执政方式是指一定的政党制度条件下政党执政或参与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或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一个与时俱进、最佳选择的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汲取了国内外历史上执政方式与途径选择上的教训,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际出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途径与方式的路径选择作了重要论述。

“还是马青天的那一套好”。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虽然很重视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但他总是将在民主革命中形成的政策经验运用到治理国家的实践中去。他深信“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10](P1286),“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10](P1298)。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毛泽东更加重视政策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1958年8月,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就曾说过:“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还是马青天的那一套好,调查研究,就地解决问题……”,“我们每个决议都是法,开会也是法,治安条例也养成了习惯才能遵守。”中央另一位负责同志提出:“到底是法治还是人治?实际靠人,法律只能作为办事的参考。”[11](P102)会议上对此没有不同意见,会后向省委市委作了传达。这表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主要依靠政策这一执政途径与方式来治理国家的态度。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时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12](P333)1989 年 6 月 16 日,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语重心长地告诫:“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7](P331)这体现了邓小平在治理国家中一条十分清晰的基本思路,即逐步实现依靠制度和法制这一执政途径与方式来治理国家,逐渐由“人治”过渡到“法治”。在他看来,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2001年初,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9](P337)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这对党的执政方式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将成为党的执政方式在新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四、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保证

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各自具有创新意义的执政党建设思想。

“党不变质,国不变色”。尽管毛泽东一再告诫不要学李自成,但是穿着军装进了城的大批党员干部中,还是有人“水土不服”。因此在1949年至1952年三年多时间内,党中央平均每个月就有一项党建方面的措施出台。1950年5月1日,毛泽东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开始了建国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严格地整顿全党作风,首先是整顿干部作风”[13](P217)。整风中,毛泽东指出:“全党整风运动即将来临,这件事已成当前一切工作向前推进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不解决,各项工作就不能顺利地向前推进。”[14](P367)结合这次整党,毛泽东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三反”运动。对于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毛泽东特别强调要坚持和发扬。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我们的国家一要勤,二要俭,不要懒,不要豪华。懒则衰,就不好。”[15](P213)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同年11月15日,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他指出: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在毛泽东看来,“党不变质,国不变色”才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并成为毛泽东生前孜孜不倦的追求。

“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改革开放之初,针对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那种企图削弱、摆脱、取消党的领导的倾向,邓小平特别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依据和现实意义。他说:“事实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现代化?”[12](P170)1989 年春夏之交那场政治风波刚刚平息,邓小平即指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7](P314)此时,邓小平关注的重点已是党内问题,是党的建设的本身问题了。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又说:“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敌对势力知道变不了。但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后,谁来保险?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7](P380)接着,邓小平发人深省地得出了“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的重要结论。在邓小平看来,共产党内部搞好了,始终保持执政地位才有根本保障。

“保持党的先进性”。一部世界政党的发生发展史告诉人们,一个执政党不管它的资格多老,如果不能站在时代进步潮流的前列,不能解决其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丧失先进性,人民就会把它抛弃。资产阶级或民族主义执政党是如此,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也是如此。就此而言,有着80多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解决其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一旦失去了先进性,其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领导资格迟早会丧失。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个重大的时代性问题呢?江泽民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的逻辑出发,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四个多样化”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现实情况,总结了全球执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认真履行和实践邓小平关于“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的政治交代,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的结合点的分析入手,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五、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力的监督

在政治社会中,执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汲取了国内外历史上权力缺乏监督与制约的教训,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际出发,对执政权力监督的路径选择作了重要论述。

“人民监督政府”。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考察期间,讲了一个由盛而衰的历史周期率定律。他坦率地问毛泽东:共产党能否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长期艰难探索的必然结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外政党执政历史的认真考察、分析,并加以总结后所得出的历史性结论。

“还是要靠法制,法制靠得住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12](P333)邓小平还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说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2](P146-147)这表明了邓小平摒弃人治、加快法治建设步伐的决心。

“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16](P176)这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所提出的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目标与措施。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是防止以权谋私的根本举措。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8](P52)

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的一脉相承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各自面临的具体任务不同,加上各人自己的执政经验、个人禀赋有所不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执政方式与执政风格有各自的个性与特点,但他们的基本思想与基本原则又是一脉相承的,具体体现在统一的哲学基础、统一的政治立场、统一的基本原理、统一的方向目标和统一的检验标准上。

1.统一的哲学基础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的统一的哲学基础。它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他们的执政思想之中,成为其思想的精髓。

(1)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毛泽东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1](P797)而邓小平则第一次明确将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2](P278)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突出强调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与时俱进的必要性,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增添了新的内容。

(2)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实事求是的关键要求。毛泽东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2](P817)邓小平也曾明确提出:马克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12](P114)江泽民说:“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16](P166)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毛泽东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5](P663)邓小平对 1978年我国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并多次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发展领域中的具体化。

2.统一的政治立场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都牢牢把握住了执政为民这一政治立场。

毛泽东执政为民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认为,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建国后,他又多次重申:“共产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15](P800)

邓小平将人民视为自己的父母,将自己视为人民的儿子和公仆。1981年,邓小平十分明确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17](P182)邓小平认为,共产党人无论担负多么重要的领导职务,都不能从人民的公仆变为人民的老爷,变为压迫人民的统治者。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共产党人只能是人民的公仆,党的干部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7](P141)这些深情而又朴实的话语深刻地揭示了邓小平执政为民思想的实质,展现了邓小平既是人民领袖又是人民儿子、伟人与凡人两者集一身的双重人格魅力。

江泽民认为在执政条件下的无产阶级政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观,关键就是要解决好“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问题:“所有的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16](P162)无产阶级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做到“三个一致性”,即:“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16](P161)

3.统一的基本原理

生产力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8](P696)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19](P623)。

上述原理无疑成为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和“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在文化观点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强调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18](P233)。无产阶级文化的功能在于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人。列宁强调要建设好无产阶级的文化,必须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要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强调必须对无产阶级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

上述原理是毛泽东执政思想中的“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邓小平执政思想中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执政思想中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来源。

人民群众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个基本观点。他们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根本特征。列宁认为: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俄国共产党,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谋取切身利益等等。

上述原理成为了毛泽东执政思想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执政思想中的“人民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江泽民执政思想中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4.统一的方向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中的统一的方向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统一的方向目标,三代领导人都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在为实现各自当前的具体的历史任务与奋斗目标时,始终不忘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无数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由此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并进一步阐明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纲领。他强调这个纲领“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来说,这是我们的最低纲领”[2](P1058)。毛泽东特别强调这个最低纲领的重要意义。他说:“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2](P1060)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如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阶段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始终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相统一的原则,邓小平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深层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完成党的基本纲领,才能逐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的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20](P522)

5.统一的检验标准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之所以是一脉相承的,还在于它们具有统一的检验标准,即实践检验标准。

毛泽东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1](P284)毛泽东还把实践标准创造性地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进一步阐明了生产力标准,他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5](P649)

在邓小平看来,实践始终高于理论,实践标准始终高于任何理论标准和领袖人言论标准,因而实践标准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在“文革”结束后的历史性转折时期,从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到对待历史问题和毛泽东的功过是非评价,他都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是评价一切理论是非、历史功过和政策对错的最权威标准。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并得到历史实践检验后得出的结论。从中国共产党全部历史来看,党之所以能够无往而不胜,就在于党高举了“三个代表”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了其全部经验在于从总体上实践了“三个代表”,其全部教训则在于曾经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上违背了“三个代表”的要求。[21]

总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各有其鲜明特色。毛泽东执政思想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首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政策是党的生命,主要依靠政策来治理国家;注重从意识形态上解决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问题;着重解决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制度问题。邓小平执政思想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强调党政分开与改善党的领导紧密结合;注重从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上解决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问题;着重解决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任务;着重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江泽民执政思想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主张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重解决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着重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又是一脉相承的,主要表现在有统一的哲学基础、统一的政治立场、统一的基本原理、统一的方向目标和统一的检验标准。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4]江泽民.在西安主持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4-03(1).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十年[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4]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5]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列 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1]彭大成,周树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5):8.

A Comparison of the Thought on Construction of Party in Power between Mao Zedong,Deng Xiaoping,and Jiang Zeming

XIAO Guang-r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

The article analyses several aspects,such as the mental condition of the CCP,ruling essence,ruling methods and measures,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ruling,supervision to the ruling power,to compare the thought on construction of party in power between Mao Zedong,Deng Xiaoping,and Jiang Zeming,in order to reveal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Their thought comes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mainly in:unifie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unified political stance,unified basic principle,unified direction and goals and unified inspection standard.

Mao Zedong’s governing thought; Deng Xiaoping’s governing thought; Jiang Zeming’s governing thought;comparative study

A85

A

1000-2529(2011)04-0079-06

2011-01-20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比较研究”(04YB004)

肖光荣(1966-),男,湖南汉寿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校:彭大成)

猜你喜欢

江泽民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实事求是”定乾坤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