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探讨
2011-04-13林彧
林 彧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辽宁 盘锦 124010)
1 概念
1.1 图书馆联盟
所谓图书馆联盟(library consortia),是图书馆联合的最新形式。它是随着知识经济兴起、信息资源竞争加剧,图书馆之间为了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而组织起来,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它既可以理解为馆际合作,也可以理解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和虚拟图书馆,纸型资源与电子资源的互补共存。它是图书馆以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新的对策来顺应社会的发展,构建支撑知识创新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1.2 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
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是指若干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共享图书信息资源,以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促进图书信息的流动和知识创新,并通过各种契约关系而形成的联合体。它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界为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复杂竞争环境、日益增大的投资风险、相对匮乏的人力资源、捉襟见肘的资金支持等问题在管理模式上的突破。它较大地缓解了高职院校单个图书馆文献信息不足与读者需求多样的矛盾。通过联合编目和合作开发数据库,开展合作参考咨询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打破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校自我封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局面,有利于面向周边及外围高职院校、公共图书馆、社会,建立一种既有统一规划又有分工合作,既有全面分布又有各自特色、协调优化的文献资源网络。对其领域的馆际合作与资源共建共享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2 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模式
2.1 高职院校图书馆地域联盟
高职院校图书馆地域联盟主要是一个地区或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 (或与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合作。这种联盟模式是由各个成员馆、政府或社会共同出资兴办的一个新机构,实施集中采购并存储在一个地点,进而实现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例如:2002年安徽省教育厅为节约在合肥市的8所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建设投资,积极敦促这8所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构建馆藏地域联盟,实施集中采购并存储在一个地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该8所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率,有效避免了重复购置图书信息资源造成的浪费。
2.2 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主题协作联盟
高校图书馆馆藏题协作联盟目的在于突出基于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的专题馆藏,将同一主题的图书信息资源集中到一起,从而方便师生从专题角度查找有关文献资料。高校图书馆藏主题协作联盟与馆藏地域联盟相类似,馆藏需要集中采购,并存储在相关地点。典型例子是印度科学文献中心 (Indi-an National Documentation Center)。该中心事实上是印度政府通过协调国内100多家高校的图书馆以及其他图书情报机构建立的,旨在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主题的协作联盟。
2.3高职院校图书馆藏全面协作联盟
该种模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成员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资源共享的支持程度和水平,共同协调采购工作,以避免图书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其优势:(1)实现各图书馆图书信息资源互借共享,包括印刷型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2)每一个成员馆都作为一个图书信息资源的供给者,提供一系列或某个主题的期刊,而且明确规定,如果没有联盟协会统一协调和批准不能擅自退订或自行处理。(3)所有成员馆开启一个E--mail账户,以发送在线电子信息资源。(4)每一个成员馆都必须提供自己的馆藏目录,并保证其他馆也能使用。
3 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现状
3.1 全国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情况
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后发展迅猛。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2000年4月5日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2000年6月12日成立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C),收集和开发理、工、农、医等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是我国建立起来的第一个科学图书馆联盟。
3.2 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存在的问题
一是构建图书馆联盟意识不强。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属于小型,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一直在学院处于被排斥地位。学院发展正处在上升阶段,教师群体科研需求强,但学生对科研兴趣却不高。就领导而言,将工作及经费的投入重点放在扩大学院规模和师资培训上,很少关注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
二是联盟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现状是条块分割,系统缺乏横向的协调机制。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设平台,缺乏具有指导、规划、协调、管理的组织及领导、监督管理机构。不具备关于联盟发展的法律文件,部分联盟在管理上仅仅依靠联盟章程来约束联盟行为,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协调和沟通,导致在资源开发时无法发挥联盟的协同作用。
三是联盟发展不平衡性。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已建立了基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图书馆联盟。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联盟难以形成。
4 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对策
4.1 更新观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逐步建立健全联盟各方认可的服务章程,服务体系,服务质量标准等,尤其是要具有完善的法律政策。图书馆联盟之间必须通过政策和法规建立起一种利益平衡机制,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和发展。
4.2 建立新颖的信息管理服务模式
图书馆服务的提升,需要一定的管理工作制度为其护航。从近几年高职院校图书馆实际情况来看,旧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服务工作提升的要求,应对管理模式实行改革,采取集“藏、查、借、阅”为一体的管理服务模式。在方便读者的同时,减轻馆员的劳动强度,简化文献管理程序,提高管理的服务效率,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化奠定基础。
4.3 建立精品资源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联系学校教学和科研实际,加强对校内现有图书文献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形成一批符合学校学科发展、有特色的精品图书文献资源。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成员馆的优势,在提高为本校师生服务的前提下,以强大的实力服务社会。
4.4 构建图书馆联盟网站
联盟网站应该是开放型的具有一级网络域名,在任何一台计算机终端上都可对联盟网站进行访问,使用联盟网络资源。在网络已成熟的今天,在全国甚至可以跨国实现,这是图书馆知识联盟服务的技术基础。
整合联盟资源,包括图书资源、数字资源、人才资源等,建立可查询的图书联合目录等。整合网络数据库资源,大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文献。节省购买数据库的成本,开放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向广大师生和企业单位服务,将成员馆的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向市民开放。同时,简化实物图书的借阅手续,实现通借通还。
4.5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开展合作式虚拟参考咨询
人力资源建设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该项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联盟应该有计划的指导全国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立起包括专职、兼职、合作等多种层次的人才阶梯,并尽可能创造机会为这些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做好共建共享的人才储备。同时,在联盟内建立人才资源共建共享体制。各个高校馆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为各个成员馆所共享,从而降低人员成本。在此基础之上,联合成员馆专家开展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向用户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咨询服务,从而共享人力资源,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成本。如我国的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专家咨询服务项目”,CALIS的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基本都实现了 “网页推送”、“同步浏览”、“咨询日志归档”、“提问转发”等功能。
4.6 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的资源优化配置
信息资源配置是指按照一定原则和模式,将各种信息资源合理分布和存贮在不同信息机构的一种信息活动。
图书馆联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资源合理布局和经费的合理开支,达到经费投入最大效益,从而建立完备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改变信息资源建设分散、无序、各自为政的状态与模式。打破了地区间,馆与馆之间,系统与地区之间的界限,强调图书馆和各类信息机构之间的联合协作,强调整体规划和分工协调,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信息资源分布格局。提高信息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使效益增值,服务增效。
4.7 建立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联盟文化
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要借助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发行联盟出版物,鼓励读者参与投稿。倡导知识创新,营造学习文化氛围,为用户提供劳动技能和社会福利、就业等情报。联盟要提倡全民读书,提高读书率,分层次有计划地为居民培训图书情报检索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此外建立联盟和读者关系的长效机制,让联盟倡导和提供的教育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4.8 延伸资源共建共享范围,与公共图书馆联合构建跨系统的区域性联盟
高校图书馆读者对象是在校的师生,其资源专业性强;而公共图书馆读者群广泛,可以囊括社会各个群体。随着学生素质教育和公民终身学习热潮的兴起,读者对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广泛。高校师生需要用专业以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社会读者也需要专业文献来帮助自己的科研和工作,这种馆藏资源的普及性和专业性的区别正是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因而,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互补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4.9 探索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保证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4.9.1 在联合引进电子资源时,应充分发挥联盟的群体优势。在与出版商的谈判中争取最优惠的条件,签订有利于数字资源可利用许可协议。借鉴国外的做法,研究和制订许可协议的标准模本与规范。
4.9.2 发挥核心馆作用。组织协调联盟内具备实力的图书馆,建立精干的技术攻坚团队,在共建共享数字资源领域建立数字保存使用先导和示范项目,制定数字资源保存及长期使用的先导和示范项目。确保教育、科研等重要信息有效保存与利用,抢救正在流失的数字资源。
4.9.3 建立资源保存中心。对已有长期使用权的商业资源进行保存。对可以公开访问的有价值的免费资源,与相应机构沟通获得这些资源的保存权,并进行保存。
4.9.4 建立绩效评估系统,推动共建共享进入良性循环。为了维持联盟和项目的生机,了解其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对成员馆的贡献程度,应该及时构建联盟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绩效目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联盟业务运作、信息反馈等诸多环节。通过各项指标,能够直观地对管理、资源、服务和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对比与分析,对联盟及其所开展的项目进行科学系统全方位的评价。
4.9.5 采取“一卡通”联机借阅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与服务共享的整合。目前,重庆高校图书馆、天津高校图书馆通过共享一套管理系统、一个书目数据库和最新完善的馆际互借互阅条例,将馆际互借变成了系统内的异地借还“一卡通”,缩短了图书中转周期,降低了馆际互借管理成本,读者乐于接受。
实践证明,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联盟是促进图书馆界开展馆际互借、进行资源共享的最有效方式。图书馆联盟形成的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更好的互补并存创新服务模式,必将引领高职院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
[1] 朱亚玲,程华.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机制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9(12).
[2] 张勇.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9(12).
[3] 周慧芳.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浅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1).
[4] 张学福.图书馆联盟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1).
[5] 龙敏.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