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2011-04-13辽宁省阜新市第二职业技术中等专科学校123000
王 龙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职业技术中等专科学校 123000)
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王 龙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职业技术中等专科学校 123000)
疫苗接种是防病、控病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新的疫病不断发生和常发病的不断变异,做好疫苗接种显得尤为重要。在生产实践中,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失败时有发生,避免免疫失败是从业者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从宿主、疫苗和免疫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1 宿主方面的因素
1.1 个体差异 机体的免疫应答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动物个体生来就已具备对某病原微生物及其有毒产物的不感受性,这种免疫性是该动物的一种生物学特性,可以和其它生物学特性一起遗传。在一个畜禽群体中,不同遗传背景的动物对同一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有明显的差异。
1.2 免疫力低下 许多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都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先天性免疫力系统缺陷包括脾、法氏囊、胸腺发育不全,缺乏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后天性因素主要与营养和疾病有关,如鸡早期感染马立克氏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会使其胸腺、法氏囊萎缩,从而降低其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结果会严重地影响抗体的产生量;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缺乏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可显著降低抗体形成的能力。
1.3 母源抗体 近年来由于种畜种禽广泛使用各种疫苗,使幼畜、雏禽的母源抗体水平显著提高,高水平母源抗体可以保护其后代免受感染。若接种过早,当疫苗病毒注入幼禽体内时,会被母源抗体所中和,从而影响了疫苗免疫力的产生。
1.4 免疫抑制 有些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或马立克氏病等会损害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抑制。机体受到免疫抑制性病原的感染,会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从而抑制了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使疫苗保护力下降。
1.5 应激反应 不良的应激反应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恶劣的环境,如畜舍酷热、寒冷、拥挤、潮湿、通风不良、气候骤变,机体会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免疫力降低,造成疫苗免疫效力降低。饥渴、转群、突然更换饲料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也可引起应激反应,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
2 疫苗方面
2.1 疫苗质量 疫苗的质量对免疫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所以疫苗的生产要符合GMP标准。弱毒疫苗的关键是免疫原性和毒价,灭活苗的关键是有效病毒含量,对于符合GMP标准的疫苗生产企业,基本都能保证。否则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2.2 疫苗过期失效 微生物在保存过程中,部分微生物会发生死亡,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死亡会越来越多,所以疫苗过期,大部分毒株或菌株死亡,而使疫苗失效。
2.3 疫苗间相互干扰 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养殖场盲目的联合应用疫苗。主要表现在同一时间内以不同的途径接种几种不同的疫苗。多种疫苗进入体内后,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抗原成分产生的免疫成分,可能被另一种抗原最强的成分产生的免疫反应所遮盖,另外,疫苗病毒进入体内后,在复制过程中相互干扰,而导致免疫失败。有些病原的复制会影响其它病原的增殖。因此,不同的疫苗同时或以相同途径接种,疫苗在体内会相互干扰,影响彼此复制和免疫应答,结果导致免疫失败。
2.4 佐剂 免疫佐剂是一些本身没有免疫原性,但与抗原物质合并使用时,能非特异性地增强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的物质,所以疫苗佐剂虽不能改变抗原的免疫原性,但可以提高机体的应答水平,降低抗原用量,增强对抗原的免疫应激,特别适用于抗原量偏少而又需多次接种的情形,不适当的佐剂起不到应有的甚至相反的作用,而好的佐剂可以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
2.5 运输和保存 不同的疫苗株和剂型,其保存温度不同,有效期有区别,要按说明书在指定的温度下运输和保存,稀释液和疫苗也要根据说明书分开或混合储存。弱毒疫苗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一定在0℃以下冷藏保存,保持温度的稳定,尽量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切忌反复冻融,否则引起活力或效价降低。油剂灭活苗、血清及诊断液等需保存在2~5℃,一般不能低于0℃。冻干疫苗应放在-70℃以下的冷冻条件下保存。
2.6 疫苗选择不当 在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仅选用安全性好,但免疫力较低的疫苗品系,如在速发性嗜内脏型新城疫流行的地区选用弱毒的III系或IV系疫苗,产生的抗体不能抵御强毒的攻击。有的疫苗有几个不同的品系,不同的品系其毒力不同,若首免时选用毒力较强的品系,不但起不到免疫保护的作用,而且接种后会引起发病,导致免疫失败。
2.7 活疫苗使用不合理 表现为用疫苗的同时饮服消毒水,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舍内喷洒消毒剂,紧急免疫时同时用抗菌药物进行防治,结果是鸡体内同时存在疫苗成分及抗菌药物,造成活菌苗被抑杀、活毒苗被直接或间接干扰。灭活苗也会因药物的存在不能充分发挥其免疫潜能,最终疫苗的免疫力和药物的防治效果受到影响。
3 免疫方面
合理的免疫程序对免疫的成功至关重要。制定免疫程序应根据以往的疫情和当地流行病学特点,结合疫苗的类型和动物的免疫状况,以保证免疫的成功。
3.1 疫苗稀释 多数疫苗稀释时可用生理盐水、蒸馏水,个别疫苗需专用稀释剂。若需专用稀释剂的疫苗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则疫苗的效价就会降低,甚至完全失效。有的养禽场在饮水免疫时用井水直接稀释疫苗,由于工业污水、农药、畜禽粪水及生活污水等渗入井水中,使井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农药及含菌量严重超标,用这种井水稀释疫苗,疫苗就会被干扰、破坏、使疫苗失效。稀释液选择错误、稀释浓度不当、稀释后放置时间过长,也是导致免疫失败的常见原因。
3.2 接种途径 免疫接种的途径取决于相应疾病病原体的性质及入侵途径。接种疫苗的方法很多,包括注射(皮下、皮内、肌肉)、饮水、气雾、滴鼻、点眼及刺种等,选择哪种途径应根据疫苗的类型、疫病特点和免疫程序来定。因为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的接种途径,免疫接种途径一般模拟疾病病原体的性质及入侵途径,不同的免疫途径激发的免疫应答类型不同,如传染性法囊疫苗的免应采用饮水,滴鼻就不正确了。另外,接种部位未消毒,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不更换针头,都会影响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
3.3 疫苗接种剂量 免疫剂量原则上必须以说明书的剂量为标准,量不足,不能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量太大,产生免疫麻痹而使免疫力受到抑制。目前在生产中多存在宁多勿少的偏见,接种时任意加大免疫剂量,造成负效应。接种疫苗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在一定范围内,抗原愈多,所产生的抗体愈多。但是超过了一定限度,抗体的形成便受到抑制。因此,接种时最好按厂家的推荐剂量进行接种。
3.4 接种时机(间隔) 不同疫苗产生的免疫期和免疫持续期限不同,如果不严格按免疫程序将影响免疫力的产生。一般第1次注入抗原时,抗体形成慢、效价低、持续时间短。但由于第1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保留有免疫记忆细胞,若再次注入同一抗原,则很快产生大量抗体。每次免疫的间隔视抗原性质而异,一般以7~14d为宜。免疫只要认真严格操作,就能成功。
(2011–04–07)
S851.33
C
1007-1733(2011)07-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