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症状急性心肌梗死47例临床分析
2011-04-13张静
张 静
(信阳市中医院,河南信阳464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为特殊症状时,往往易漏诊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47例临床表现为特殊症状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观察组为临床表现为特殊症状的患者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56~80岁、平均68岁。对照组80例,具有典型的胸痛症状,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38~70岁、平均54岁。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无痛型18例(38.30%),疼痛部位不典型9例(19.14%),胃肠型5例(10.64%),颈肩背症状5例(10.64%),脑型4例(8.51%),心搏骤停型4例(8.51%),休克型2例(4.26%)。观察组心电图(ECG)不典型23例(48.94%),对照组不典型21例(26.25%),P<0.01。观察组心肌酶谱不典型20例(42.55%),对照组14例(17.5%),P <0.01。
讨论:有典型缺血胸痛表现的AMI患者,临床医师多能够早期诊治,预后较好。临床表现比较特殊的AMI,其漏误诊率较典型AMI明显增高,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非常重要。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均无AMI典型临床表现,无痛型占多数(38.3%),可能与患者合并糖尿病及血管疾病,心脏自主神经衰弱对疼痛敏感性降低有关;部分不典型AMI表现为异位疼痛,即其他部位而非心前区疼痛,部分患者疼痛发生在上腹部,有的发生在头颈、肩背、四肢、咽喉、牙周、臀部等部位而误诊为相应部位疾病,由于医生对疼痛部位变异缺乏足够认识,尤其是对特殊表现不熟悉,缺乏感性认识,忽视特殊疼痛部位与胸痛及全身症状的关系而延误诊治;也有部分症状被休克、心衰掩饰或被其他系统疾病混淆,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胃炎、关节炎等,当AMI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医生极易忽视AMI的存在,往往先入为主以首发症状或原有疾病而进行诊治,从而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特殊症状AMI患者不典型ECG比例较高,原因可能是大面积心梗或再梗致原发部位或相应部位向量抵消,梗死Q波消失或诊断时间错过AMI的ECG动态变化,或未加做右室,后壁ECG或伴严重心律失常AMI被掩饰。观察组42.55%的患者心肌酶谱亦不典型,高于对照组,多因小面积AMI或错过心肌酶谱高峰时间,使峰值不超过正常上限的2倍。
所以,对特殊症状的AMI应给予高度重视,不过分限制于AMI诊断标准,要密切观察其动态变化,具体患者具体分析。老年人尤其伴糖尿病不明原因气短、乏力、多汗、休克,难以解释的腹痛伴大汗、低血压,左侧偏头痛、牙痛,既往ECG正常,突发性传导阻滞、窦缓或心律失常等,均应怀疑AMI的可能。对疑似病例加做18导联ECG,尽早做心肌酶学跟踪。作为临床医生,尤其是门诊急诊一线医生,对AMI的不典型表现应充分掌握,时刻警惕,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把ECG作为一项常规检查。尤其对那些高危人群,不论以何种主诉就诊,都应重视心脏方面的相关检查,对不典型而又高度怀疑AMI者要严密观察和反复检查,尽量做到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做出正确诊断,从而减少漏诊、误诊,挽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