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的几种常见腹泻性传染病的防治

2011-04-13陈保生四川省会东县畜牧局6152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1年5期
关键词:死亡率日龄母猪

陈保生 (四川省会东县畜牧局 615200)

猪腹泻病源种类繁多,病性复杂,近年来又不断有新病源出现,同时还存在多种病源混合感染,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世界性问题。腹泻通常见于仔猪,也见于母猪。但近年来,在规模化猪场中,腹泻性传染病的发生增多,它已是仔猪生长受阻和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有的猪场仔猪腹泻率高达50%以上,死亡率15%~20%。引起猪腹泻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猪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主要包括:轮状病毒(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肠道病毒(EV)、疱疹病毒(HV)、猪瘟病毒(HCV)、腺病毒(AV),其中以前三种为害最重。

1.1 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ble Gastroenteritis) (1)病因及流行情况:本病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厌食、呕吐和腹泻为特征,特别在寒冷季节,能迅速传播到各种年龄的猪,感染率几乎100%。10日龄以内的仔猪常发生严重脱水和电解质丧失而病死率很高;5周龄以上的小猪病死率很低;较大的或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一般取良性经过,并产生免疫力。据报道,康复猪带毒可达10周,甚至达100d,有的猪发病后,排毒时间虽然不长,但病毒在体内却能保存很长时间,可在不良因素诱发下重新排毒而导致病的传播。该病病源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空肠和回肠,由于病毒的大量复制,导致小肠绒毛萎缩、肠黏膜的功能性上皮细胞迅速破坏脱落。剖解可见轻重不一的卡他性胃肠炎。胃内充满凝乳块,肠内充满白色至黄绿色液体。病毒在呼吸系统和肾内含量也高。本病多发生在冬季,而在炎热的夏季不易流行。在疫区,由于母猪具有免疫力,其初乳中的母源抗体可为哺乳仔猪提供保护力,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但在断奶后又可成为易感猪。(2)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分析以及用免疫荧光、免疫酶技术,若可能还可进行病毒分离和病毒中和试验等加以确诊。(3)防治:给予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注意保暖和保持仔猪舍干燥卫生,小猪初生后6h内应给予足够的初乳,以提供足够母源抗体保护。本病主要以局部及全身的细胞免疫发挥抗感染作用,而以肌肉注射疫苗建立起体液免疫无抗病毒感染的能力。怀孕母猪于产前45d及15d左右,用弱毒疫苗经肌肉、鼻两处接种,使对母猪产生一定的刺激而产生免疫力,这样出生后的哺乳仔猪便能获得母源抗体被动免疫保护。在仔猪出生后也可口服弱毒苗而产生主动免疫。

1.2 猪流行性腹泻(Prorcine Epidemic Diarrhoea) :(1)病因及流行情况:本病是70年代发现的一种猪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感染率近100%,在小猪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哺乳仔猪死亡率平均50%,临床上以排水样粪便、呕吐、脱水为特征,其流行无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该病的病原为冠状病毒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形态与冠状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猪的小肠上皮细胞及粪便中,它不仅引起肠道局部感染,而且可以随血液循环感染到其它组织,病毒在呼吸道也可检出。经口、鼻实验感染强毒后,病毒进入小肠引起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上皮变性损伤、吸收功能障碍等而引起腹泻、脱水死亡。(2)诊断:可根据临床证状,所有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但在哺乳仔猪中死亡率较低,在猪群中蔓延相对较慢等,确诊可用免疫电镜和单抗ELISA检测以及免疫荧光等特异性检测方法。也可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及间接免疫荧光(IFA)等血清学方法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3)防治:该病对外界低抗力不强,一般碱性消毒药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在治疗中可试用微生态制剂-调利生,据报道有较好治愈效果,其它可结合对症疗法灌服磺胺、活性炭以及注射氯霉素等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1.3 猪轮状病毒感染(Porcine Rotavirus Infection) (1)病因及流行情况:由于本病毒感染引起猪肠道急性炎症症状,从十二指肠末端各段小肠的柱状上皮细胞受破坏,一些消化酶消失、肠壁变薄、肠绒毛萎缩、消化功能减退,经2~3d就出现症状。感染猪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与猪的免疫状态、年龄、感染剂量、环境因素有关。发病仔猪主要表现厌食、精神委顿、腹泻(腹泻表现与仔猪黄、白痢相同)、脱水死亡,而中猪和大猪则呈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感染的哺乳仔猪和断奶小猪死亡率为7%~50%不等,体重减轻约10%~15%,若有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情则更加严重。病源体是猪轮状病毒,该病毒是于1968年Mebus等在美国的一个农场犊牛腹泻病例中发现的,由于病毒形状似车轮状,所以1975年国际病毒委员会正式采用了轮状病毒这一名称。该病毒曾从多种哺乳动物-犊牛、羔羊、仔兔、仔猪以及婴孩中分离到,它们之间十分相似。研究证实:轮状病毒有6个抗原上不同的血清组(A-F)。在猪已发现4个血清组A、B、C、D,并均有保护性。现已知在血清组中至少存在两种血清组。母猪因感染本病而获得免疫,其乳汁因含有特异性抗体可为哺乳仔猪提供免疫保护。(2)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并结合ELISA、电镜和病毒核酸电泳等方法进行确疹。(3)防治:一是注意供给乳猪充分的初乳,使其获得被动免疫;二是注意用中服补液盐补充营养,防止仔猪脱水;三是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

2 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主要抱括:沙门氏菌、埃希氏大肠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C型产魏氏梭菌。

2.1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1)病因及流行情况: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发病猪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初生乳猪,3日龄以内的乳猪发病率90%左右,死亡率50%,更小的仔猪甚至100%死亡。7日龄的乳猪也几乎感染发病,因此有人认为该病是由母猪带菌引起。在消化道内的病原菌在肠粘膜上皮绒毛上繁殖,产生肠毒素,扰乱小肠代谢而发病。尸体严重脱水,颈、腹部皮下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十二指肠最严重。(2)诊断:根据发病日龄、腹泻、排黄色稀粪、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急性死亡等临床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3)防治:预防仔猪感染可于接产时由每个乳头挤掉乳汁少许,以冲除乳头孔的细菌和污物,用0.1%高锰酸钾冲洗乳头,同时做好圈舍卫生和消毒效果良好。也可对临产母猪或初生仔猪进行疫苗注射。在有本病的猪群中,仔猪出生后12h内用抗菌药物物口服或注射连用数天,可以防止发病。

2.2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 (1)病因及流行情况: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10d到3周龄仔猪非败血性、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灰白色、糨糊状、有腥臭味稀粪,病率高、死亡率低为特征。在饲养场中普遍存在,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2)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3)防治:氯霉素、土霉素、呋喃唑酮、磺胺脒等都有防治效果。

2.3 仔猪红痢(C型魏氏梭菌型肠炎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 (1)病因及流行情况:该病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一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新生仔猪多见,偶尔发生于2~4周龄的仔猪。据观察,0~3日龄发病率在71.1%,4~7日龄为10.5%,第2周龄为13.2%,第3周龄为5.3%,死亡率一般在20~70%。发病仔猪以坏死性肠炎为主,肠壁变厚,由于肠黏膜炎症和环死以排红色稀粪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2)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特点可以初步诊断。或进行实验室诊断。由于C型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人、畜肠道、土壤、下水道及尘埃中,往往在饲养条件不良的时候容易引发此病。(3)防治:注意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在接生前母猪的奶头要进行清洗和消毒,这样可以以减少本病的发生。也可在母猪临产前一个月进行疫苗注射,使初乳含有抗体,让仔猪获得免疫。还可以用抗猪红痢血清,直接给初生仔猪进行注射。

2.4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 (1)病因及流行情况: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腹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20日龄至4月龄左右的小猪,其它年龄的猪少见。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和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大肠环死性肠炎,消瘦和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2)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情况、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查做出诊断。(3)防治:如果发病可用对细菌敏感的药物,如土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等,但要以足够的剂量和相当的时间,如中途停药往往会引起复发而死亡。二是注射疫苗预防。

2.5 猪痢疾 (1)病因及流行情况:猪痢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猪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以正在发育的小猪受害最严重。其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环死性炎症,主要症状为病猪的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在出现下痢的同时体温稍高。可引起病猪死亡,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低。本病的病原体为猪痢疾密螺旋体。据研究肠道内的一些微生物也参与了促进本病的发生。该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一但传入猪群就很难根除。据报道病猪康复70d后仍可同居感染。猪的发病死亡率一般在25%~30%。有人实验认为该病只能做到临床净化,不能彻底清除,除非全部淘汰。(2)诊断:可用病猪带粘液粪便或大肠粘膜抹片染色镜检或将病料制成悬液标本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道活动菌体,也可将病料做分离培养,进行诊断。(3)防治:防治该病可用痢菌净,混于饲料中,每个疗程7d,喂2个疗程,疗程中间停药3d。尔后再喂3个预防量疗程,预防量为100mg/kg饲料。也可用四环素、氯霉素、呋喃唑酮等药物。美国已研制出油佐剂灭活苗用于预防些病。

3 寄生虫性

引起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球虫、蛔虫、类圆线虫、鞭虫、棘头虫等。对于寄生虫病我们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1)定期驱虫。(2)注意饮水清洁,保持环境卫生,定期进行圈舍消毒。(3)妥善处理粪便。

4 猪腹泻的综合防制

(1)使用口服补液盐:由于腹泻,猪导致脱水和营养物质的丧失,其日龄愈小愈严重,死亡率也就愈高。畜禽口服补液盐是目前应用于腹泻与脱水的最好方法,由葡萄糖、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等混合制成。临用时加水饮用或灌服,极易为胃肠黏膜所吸收,使猪腹泻时丧失的各种离子、碱性物质及水分等很快得到补充。同时它还能通过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生理效应,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在防治腹泻中具有良好效果。(2)药物治疗:对猪腹泻应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确诊是由细菌引起的腹泻,应辅以抗生素治疗。用药时应选择对病原微生物敏感的抗菌药物,可以通过药敏试验或平时临床资料分析来选择。(3)根据微生态学原理使用微生态制剂。研究表明,动物肠道中正常定植的大量微生物菌群以厌氧菌为主,需氧菌较少,比为100∶1左右,猪腹泻时厌氧菌减少,需氧菌增加。使用好氧性非致病菌制剂,经口服进入肠道,产生厌氧环境,可使厌氧菌增加,使致病菌受到抑制,从而恢复调整肠道内菌群平衡,达到防治效果。(4)使用疫苗:由于抗菌素的长期大量使用,肠道内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所以药物防治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多数猪场已广泛使用疫苗预防。由于沙门氏菌有2000多个血清型,大肠杆菌有1600多个血清型,种类繁多,采用单一菌株苗不能有效预防,可以在本地多个猪场进行分离筛选菌株制备灭活苗来预防,具有良好效果。(5)一般免疫程序如下:传染性胃肠炎母猪产仔前6周和2周分别接种1次疫苗。仔猪黄、白痢猪,产前14~21d注射本地菌株疫苗。发病严重的猪场,仔猪出生后1~2d,14~20d分别接种本地菌株疫苗1次。仔猪红痢,母猪产前28d和14d各免疫1次。仔猪副伤寒仔猪首免出生后30日龄,二免出生后70日龄,用本地菌株苗效果最好。

猜你喜欢

死亡率日龄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