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口蹄疫的防控技术
2011-04-13李笠
李笠
(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畜牧兽医站,重庆涪陵 408100)
一、病原体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属。为无囊膜的RNA病毒,其核苷酸变异频率很高,导致病毒表层蛋白质具有高度变异的特性。目前口蹄疫病毒已有A、O、C、亚洲1型、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种亚型,各主型病毒之间无免疫学交叉反应,同型的不同毒株之间,抗原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我国发生的主要是O、A与亚洲1型。
病毒在低温下(-70℃)十分稳定,可保存几年。37℃下,48 h内可灭活,80℃~100℃病毒立即死亡。病毒在污染的干草中于室温下可存活20周,猪舍内干燥分泌物中的病毒可存活1个月,冬季可存活2个月。冻肉中的病毒可存活很长时间。但高温和直射阳光对病毒有杀灭作用。病毒对酸和碱十分敏感。
二、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失的黏膜和皮肤而感染。各种野生动物,鸟类、啮齿类、猫、犬、吸血昆虫等也可传播本病。人和空气是本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猪发病主要是由O型口蹄疫所引发的,由于在猪群中长期反复发生流行,致使病毒对猪的毒力增强,对幼仔猪可引起100%的发病,病死率可达80%以上,成年猪病死亡率也很高,妊娠母猪发病可引起流产、部分死亡。有的猪群存在O型口蹄疫与亚洲1型口蹄疫混合感染,仅病情复杂化,增大了发病率与病死率。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病多见于冬、春寒冷的季节,特别是春节前后,夏、秋季节发病较少。
猪群流动大,饲养集中,密度过大,以及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易诱发本病的流行。
易感动物卫生条件和营养状况也能影响流行的经过,畜群的免疫则对流行的情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曾患过病的被新成长的后裔所代替,在数年之后又形成一个有易感性的畜群,从而构成一次新流行的先决条件,据大量资料统计和观察,口蹄疫的暴发流行有周期性的特点。每隔一二年或三五年就流行一次。
三、临床特征
猪口蹄疫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发病初期体温升至40℃~42℃,不食,精神沉郁,蹄冠、蹄叉、蹄踵部、口鼻部、口腔黏膜及乳头皮肤出现水疱和溃烂。蹄冠蹄叉蹄踵等部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逐渐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如无细菌感染,一周左右痊愈。如有继发感染,严重者影响蹄叶,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常卧地不起,病猪鼻镜,乳房也常见到烂斑,尤其是哺乳母猪,乳头上的皮肤病灶较为常见,但也发于鼻面上。其他部位皮肤如阴唇及睾丸上的病变少见,还可常见跛行,有时流产,乳房炎及慢性蹄变形。吃奶仔猪的口蹄疫,通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60%~80%,病程稍长者,亦可见到口腔(齿龈、唇、舌等)及鼻面上有水疱和糜烂。
隐性感染猪突然发病死亡,并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剖检可见心脏呈“虎斑心”病变。
病理变化可见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有烂斑或溃疡,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仔猪死亡后可见心包膜有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皮上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本病仅从临床表现确诊较难,应进行血清学诊断。猪口蹄疫和猪水疱病、猪水疱疹、猪水疱性口炎在临床上比较相似,难以区别,注意这四种病的鉴别诊断。
四、防控技术
(一) 平时的防控技术
1.搞好饲养管理,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坚持消毒制度,防止其他动物进入猪舍和生产区,实行隔离饲养,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
2.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和疫病监控,按国家颁发的《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法规文件的规定落实各项防控技术措施。
3.搞好免疫预防。
(1)猪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苗。
仔猪:40~45日龄首免,每头每次肌注1 ml;100日龄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注2 ml。
种猪:每3个月免疫1次,每头每次肌注2 ml;妊娠母猪分娩前1个月免疫1次,每头肌注2 ml;引入后备种猪或育肥猪时,应于引入后的1周内补注疫苗1次,每头肌注2 ml。
(2)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
仔猪:20日龄首免,30 d后2免,120日龄加强免疫1次,每头每次肌注1 ml。
种猪:每年免疫3次,每头每次肌注1 ml。
(3)猪O型与亚洲1型口蹄疫双价灭活苗(牛源性)。
仔猪:30日龄首免,间隔28 d2免,120日龄3免,每头每次肌注2 ml。
注射疫苗时可同时肌注免疫增强剂猪用转移因子或倍康肽(白细胞介素-4),可有效的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抗体产生快,抗体均匀度好,抗体持续时间长,还能降低免疫抑制,减少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的发生,降低应激反应,增强抗病力。
(二) 药物保健预防保健预防要选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应激、防止细菌继发感染的药物,不要滥用抗生素。下列方案,证实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方案1:奇健(黄芪多糖粉)800 g、溶菌酶400 g、板蓝根粉1000 g、干扰肽800 g、转移肽400 g,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 d。
方案2:清开灵粉(中药制剂)1 500 g、抗菌肽400 g、口服排疫肽(5种免疫球蛋白)500 g,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 d。
发病季节,每月保健1次,可有效的预防口蹄疫的发生与流行。
洗心清毒散(柴胡、葛根、甘草、羌活等),具有解肌除热,清心生津,开胃抗病毒功能。预防与治疗高热病、口蹄疫、圆环、蓝耳病、流感等,1吨料中加入洗心清毒散1 000 g、加干扰肽800 g,转移肽800 g、溶菌酶400 g;或者洗心清毒散1 000 g,抗菌肽300 g,口服排疫肽400 g,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 d,可预防口蹄疫与其它病毒性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五、发生疫情时的应急技术措施
(一) 猪场及猪舍实行封锁、隔离、消毒每天选用0.3%过氧乙酸、1%强力消毒灵、1:800卫康、1:800消毒威等进行全面消毒,每天1次;带猪消毒可选用1:1000卫康或1:200农福、1:1000百毒杀、0.1%过氧乙酸溶液等,每周2次;猪舍外环境与排污沟、通道等可用2%火碱水或0.2%强力消毒灵进行消毒,每周2次。
(二)病猪隔离能治疗的猪立即治疗;无治疗价值的一律无害化处理;死亡猪只及污染物一律深埋或焚烧,并用消毒药彻底消毒处理。
(三)立即紧急接种猪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仔猪每头肌注3 ml,同时配合肌注猪用转移因子或倍康肽(白细胞介素-4),每头0.5 ml;种猪肌注疫苗每头4 ml,同时配合肌注转移因子或白细胞介素-4,每头1 ml。
也可用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小猪每次肌注3 ml,中猪4 ml,大猪5 ml,配合转移因子或白细胞介素-4进行紧急接种。
(四)药物控制
方案1:每吨饲料中加喘束治(含有泰乐菌素、强力霉素、微囊包被的干扰素、排疫肽)600 g、黄芪多糖粉1 500 g、板蓝根粉1 500 g、甘草粉300 g、溶菌酶200 g(仔猪)~300 g(成年猪),连续饲喂12 d。
方案2:每吨饲料中加氟康王(含10%氟苯尼考、微囊包被的干扰素)500 g、黄芪多糖粉1 500 g、板蓝根粉1 500 g、排疫肽600 g、抗菌肽400 g,连续饲喂12 d。
发病期间使用,必要时间隔5 d,再进行1次。
(五)病猪的治疗
1.为防制急性心肌炎引发死亡,注射用药之前,可先肌注强心剂,如肾上腺素或樟脑黄酸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0.15 ml,肌注,每日1次;或用强尔心注射液,用量为0.025~0.05 g,肌注,每日1次;也可口服洗心清毒散,小猪每头5 g,中猪每头10 g,大猪每头20 g,用凉开水冲溶后1次灌服,待观察 10 min后,再进行其他药物的治疗,可有效控制急性心肌炎,然后再实施治疗。
2.可选用下列方案实施治疗。
方案1: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0.2 ml),加干扰素(40千克体重1 ml,重症加量)、排疫肽(50千克体重1 ml,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次;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同时肌注头孢噻肟钠注射液(1千克体重5 mg),每日1次,连用3次。下午肌注中成败毒注射液(小猪每头5 ml、大猪每头10 ml),每日1次,连用3次。
方案2:灵芝多糖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0.2 ml),加倍健(免疫核糖核酸,每75千克体重1 ml)、倍康肽(白细胞介素-4,每75千克体重1 ml),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次;防止细菌继发,同时肌注长效多西环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05 ml),每2日1次,连用2次;下午肌注中成败毒注射液(纯中药制剂,治疗心肌炎之用),每日1次,连用3次。
在治疗过程中,给猪只饮用电解多维(200 g兑水500 L)和葡萄糖粉(200 g兑水500 L)加溶菌酶(400 g兑水1吨)或者加口服排疫肽(100 g兑水300 L),连续饮用7 d。
方案3:抗口蹄疫血清,每公斤体重0.5 ml,肌注,每日1次,连用2次;同时配合肌注抗菌素,每日2次。
方案4:口腔溃烂部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涂擦碘甘油;蹄部的溃烂处先用百毒杀或农福喷洒、冲洗,然后撒布冰硼散粉末(冰片5 g、硼砂5 g、黄连5 g、明矾5 g、儿茶5 g,混合成粉),每日处理1次。也可涂擦碘酊或青霉素软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