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临床研究概况
2011-04-13何文玉龚钰霞
何文玉,龚钰霞
(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江苏南京 210029)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临床研究概况
何文玉,龚钰霞
(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江苏南京 21002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临床以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其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异常及外界环境的刺激有关。本病属中医“痢疾”、“肠癖”、“肠风”等范畴。近年来,中医治疗UC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诸病源候论》云:“凡痢皆由荣卫不足,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入客于肠间,虚则泄,故为痢也。”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二十四·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说明了本病与脾胃的密切关系。并在脾胃功能失健的基础上感受湿热之邪,或恣食肥甘厚味,酿生湿热,或寒湿化热客于肠腑,气机不畅,通降不利,血行瘀滞,肉腐血败,脂络受伤而成内疡。病机主要为邪阻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壅滞,脂络受伤,滞下脓血。病位涉及大肠、肺、肝、脾及肾。活动期表现为湿热内蕴肠腑、气滞血瘀、肉腐血败之病机变化,缓解期多有脾肾两虚、肺气失调、大肠不固、湿热留恋之候。
2 治疗方法
辨证治疗:如刘晏等[1]用肠愈宁方治疗UC40例,急性发作期给予肠愈宁2号方口服,肠愈宁1号方保留灌肠;缓解期给予肠愈宁2号方口服。对照组急性发作期以SASP加激素灌肠,缓解期予SASP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应邦智[2]将UC辨证分为3型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药用大黄、党参、马齿苋、黄柏、白头翁、茯苓、薏苡仁;脾虚型治以温补脾阳、燥湿和胃,药用党参、白术、芡实、茯苓、瓦楞子、白及、白扁豆;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药用制附子、五味子、瓦楞子、炮姜、吴茱萸、炉甘石、赤石脂、炙甘草。水煎,肠道用药,治疗 UC共 120例,结果临床治愈 89例,总有效率95.18%。梁郁贤等[3]治疗UC湿热内蕴型,以芍药汤为主方,气滞血瘀型以桃仁四物汤合失笑散为主方,肝郁脾虚型以痛泻要方为主,脾胃虚弱型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脾肾阳虚方以四神丸和附子理中丸为主方,阴血亏虚型以参苓白术散合沙参麦冬汤为主方。治疗39例,总有效率97%。
专方治疗:陈爱霞[4]将84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口服安肠止泻汤,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两组均治疗60天。结果完全缓解率治疗组95.24%、对照组71.43%;1年复发率治疗组为5.00%、对照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周天羽等[5]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清肠愈疡汤,对照组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邓立梅[6]用健脾止泻方(党参、茯苓、白术、黄连、赤石脂、白芍、当归、木香、炙甘草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UC33例,总有效率97.2%。冯桂英[7]用理脾化湿止泻汤(太子参、车前子、白芍、白术、茯苓、木香、诃子、葛根、黄连、黄芩、当归、炙甘草)随证加减治疗UC76例,总有效率93.4%。
灌肠治疗:李薇等[8]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山药、黄芪、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陈皮、防风、白芍、炙甘草)灌肠治疗UC35例,总有效率94.3%。王春成[9]以清热解毒、逐瘀排脓,兼扶正祛邪为治法,用加味附子薏苡败酱散(附子、薏苡仁、败酱草、白头翁、白花蛇舌草、苍术、白及、土茯苓、五倍子、丹皮、乌梅炭联合锡类散经直肠加压灌肠治疗UC,总有效率达91.9%。
灌肠加中药口服:刘少琼[10]将U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四白汤(白头翁、白及、白芍、白参、黄连、黄柏等)配合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SASP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保留灌肠,两组治疗10d为一疗程,间隔5d,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6.7%和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王培东[11]用健脾清肠方(党参、茯苓、苍术、白术、薏苡仁、白芍、黄连、黄柏、槐花、苦参、败酱草、防风、木香、延胡索、甘草)口服及灌肠治疗UC30例,对照组25例口服SASP,两组均以15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 93.33%,对照组7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针灸治疗: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仅能有效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12],且有良好的止泻效果。于洪[13]吸取其精华采用温针灸(取双侧上巨虚及天枢穴,进针深度为40~50mm,采用捻转补法,施术1min。然后将直径为1.5cm的艾柱截成2cm的小段,穿在针柄上点燃,艾柱燃烬后起针)与中药(生薏苡仁、败酱草、制附子、大黄、葛根、黄芩、黄连、白芍、干姜、吴茱萸、炙甘草)随证加减治疗UC32例,总有效率90.63%。陈凯等[14]用中、西药保留灌肠(中药肠炎方煎剂100mL内加入灭滴灵 0.8g、黄连素 0.3g、肯特令 3g、西咪替丁 0.8g、泼尼松10mg)联合电针治疗(电针治疗仪输出间歇式脉冲波刺激穴位)UC45例,对照组45例单用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李晓兰等[15]采用保留灌肠法的同时,取神阙穴隔姜灸、每日1次、每次3壮,后用电针,第1组取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第2组取合谷、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每次取穴1组,两组交替取穴。治疗 UC32例,总有效率96.9%,1年复发率9.37%。
中西医结合治疗:陈立中等[16]在用SASP治疗的基础上另用加味芍药汤治疗UC30例,与单用SASP治疗的30例比较,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显效率治疗组86.3%,对照组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吴春华等[17]将 UC6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在SASP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解毒祛湿的溃结方随症加减,对照组31例单用SASP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1%,对照组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
3 机制研究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①对淋巴细胞的影响:范恒等[18]应用结肠康、SASP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实验动物,治疗后两组模型动物的Ea-RFC(活性E-玫瑰花环形成率)、Et-RFC(总E-玫瑰花环形成率)、LTR(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升高(P <0.05或 P <0.01),IgG 降低(P <0.05),结肠康的疗效与SASP相近(P>0.05)。结肠康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T细胞玫瑰花环形成有促进作用,同时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调整作用。张学明等[19]用振脾汤口服治疗UC60例(治疗组),另60例(对照组)服用SASP,15天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前IgG均高于正常范围,治疗后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前IgA均高于正常,治疗后治疗组呈下降趋势(P<0.01),对照组无变化;说明振脾汤对异常的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两组治疗前淋巴细胞转化率均较正常低,治疗后治疗组淋巴细胞转化达正常范围,而对照组仍低于正常,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振脾汤有显著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史伟等[20]用健脾溃结方治疗脾虚型UC2个疗程(20天为一疗程),治疗后CD3和CD8明显上升,CD4/CD8比值恢复下降至正常水平,免疫球蛋白IgG、IgA含量明显下降,Ts细胞提高,从而缓解自身免疫及变态反应所致的系列临床症状。②提高对细胞因子(cytokines,CK)的影响:高庆华等[21]用温脾清肠饮(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制附子、干姜、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治疗UC30例8周,有效率93.3%。能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IL-6、IL-8、TNF-α,下调免疫激活所致的促炎细胞因子。王新月等[22]用温下法(生大黄、炮附子、炮姜、党参、炙甘草)治疗UC29例、温涩法(党参、当归、炒白术、肉豆蔻、肉桂、炙甘草、白芍、木香、诃子)治疗27例,治疗1个月。结果温下法与温涩法均能降低血清和结肠IL-8、TNF-α水平,减轻炎症损伤。
影响血小板功能状态:赵立群等[23]观察中药灌肠对 UC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中药灌肠治疗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P)含量、TXA2含量、血小板黏附率与最大凝集率均显著降低,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血小板活化功能异常在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是中药灌肠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安贺军等[24]将UC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益气活血解毒中药汤剂,对照组用SASP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及结肠组织P2选择素(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的特异性标志物)[25]。结果治疗后中药治疗组血浆及结肠组织P2选择素水平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说明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可抗UC复发,与SASP比较可有效降低血浆及结肠组织P2选择素水平,从而抑制血小板及内皮细胞活化,减轻黏膜局部炎性浸润。
清除氧自由基:王献坤[26]用肠安康胶囊治疗复制大鼠乙酸UC,结果能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胺苷肽过氧化酶(CSH-Px)活性,提高机体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通过抗炎、降低OFR损伤而对大鼠乙酸UC有明显治疗作用。
调节一氧化氮(NO)异常:喻春钊等[27]观察了结肠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浆NO、内皮素(ET)及肠黏膜血流量(IMBF)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浆NO、ET及IMBF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异常增高,血浆NO与ET平衡紊乱导致的肠黏膜血流异常是溃结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而结肠康治疗可显著降低溃结大鼠异常的NO、ET及IMBF高水平,其改善程度与强的松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结肠康对UC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异常的NO、ET水平,改善结肠组织血液循环状况来实现的。
4 小结
近20年来,中医治疗UC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在改善UC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更有优势。但是,中医治疗UC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临床研究设计缺乏随机、对照、双盲及重复原则,辨证缺乏统一标准,尤其缺乏前瞻性、多中心的大样本随机临床研究。随着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可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探索适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研究模式,深化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更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
[1]刘晏,张萍,项平.“肠愈宁方”治疗 UC40 例[J].江苏中医药,2007,39(4):25 -26.
[2]应邦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UC120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15(2):21 -22.
[3]梁郁贤,宋乞棉.辨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UC39例[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3):427 -428.
[4]陈爱霞,冯江曾,张磊.安肠止泻汤治疗 UC42例[J].新中医,2009,41(2):73 -74.
[5]周天羽,张扬,宫照东,等.清肠愈疡汤治疗UC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6):416 -419.
[6]邓立梅,于忠学,荆丰德.自拟健脾止泄汤治疗UC36例[J].中医药学报,2003,31(1):44.
[7]冯桂英.理脾化沮止泻汤治疗慢性UC76例[J].新中医,2009,41(4):78.
[8]李薇,赵虹,唐智.中药灌肠治疗UC35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2):29.
[9]王春成.加味附子薏苡败酱散合并锡类散灌肠治疗慢性UC86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7):1354-1355.
[10]刘少琼.四白汤口服加灌肠治疗UC60例[J].陕西中医,2007,28(1):56 -58.
[11]王培东.健脾清肠方治疗 UC30例[J].光明中医,2008,23(10):1544.
[12]张声闳,陈静.对经络纵深的再思考[J].科技导报,2001,(3):24-25.
[13]于洪.针灸与中药并用治疗UC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8,25(2):167.
[14]陈凯,李晓兰,杨清,等.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UC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6):819-820.
[15]李晓兰,李兴谦,陈凯,等.中西药物保留灌肠合并针灸治疗UC的临床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3):161-163.
[16]陈立中,严小大,朱湘生.加味芍药汤治疗UC(湿热证)30 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7,13(6):34 -35.
[17]吴春华,李彬,董子亮.溃结方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UC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4):69-70.
[18]范恒,段雪云.结肠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UC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2(2):13 -15.
[19]张学明,李勇.振脾汤对UC缓解期远期疗效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3):191 -192.
[20]史伟,葛文松.健脾溃结方对脾虚性UC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9):60 -62.
[21]高庆华,廖圣宝.温脾清肠饮对U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IL-8、TNF-α 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12):1137 -1139.
[22]王新月,林燕.温下法与温涩法对UC患者IL2-8、TNF-α的影响比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6):376-379.
[23]赵立群,张恭新,张蕴慧,等.中药灌肠对UC血小板活化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2):104-106.
[24]安贺军,王新月.益气活血解毒法对UC复发患者血浆及结肠组织P-选择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2):71 -73.
[25]刘宁,吕晶.P2选择素与血小板活化[M].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23(2):173-175.
[26]王献坤.肠安康胶囊对大鼠UC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4):31.
[27]喻春钊,赵克,刘行稳.结肠康对UC大鼠血浆NO,ET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21(7):3.
R256.347.462
B
1004-2814(2011)11-803-03
201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