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蚁族”现象解析

2011-04-13白鑫刚

关键词:蚁族大学社区

白鑫刚

(河南师范大学 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河南 新乡453007)

“蚁族”是指接受了高等教育、从事临时性工作甚至失业或半失业、平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在大城市城乡接合部聚居的大学毕业生群体。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北大青年学者廉思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就业结构等一系列的调整,“蚁族”现象将长期存在,可能还有扩大的趋势。

一、大学生“蚁族”的归因分析

大学生“蚁族”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个人理想追求、综合素质、专业特长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也是我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变化叠加效果的综合表现。

大学生遭遇就业危机。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已由“入学难”转变为“就业难”。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达到212万),2009年突破600万(达到611万),2010年则增至630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首先,地区“剪刀差”和工农“剪刀差”的存在使得过多大学毕业生集中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造成劳动力相对过剩。其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也受到不小冲击。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已就业的大学生由于工资待遇较差而不得不到城乡接合部租房,没有就业的毕业生有的在这里准备考研,有的暂住这里找工作,他们都成了“蚁族”的一分子。

折射教育困境。首先,由于大学门槛逐渐降低,一些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进入高校,由于基础差,大学毕业后而不得不从事档次较低的工作。其次,大学的不断扩招导致很多高校软硬件设施不到位,学校只注重生源数量而不重视学生培养,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在专业上并没有得到多少锻炼和提高,这也是学生毕业后没有实际技能而不得不成为“蚁族”的一个原因。再次,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很多学校为了经济利益,盲目设置专业,社会需求与学生培养脱节,致使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合适的领域就业。

反映政府缺失。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蚁族”大量出现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却不能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管理和服务,这不能不说是政府作用的缺失。首先是管理缺失。到目前为止,政府还没有把“蚁族”作为一个独立群体纳入社会管理体系,也没有指定或者成立相应部门、制定相应社会政策进行有效管理,而是任其存在,自然发展。其次是服务缺失。“蚁族”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以及未来发展普遍较差,他们应该享有的公共基础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保障,而不完善的市场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也给他们的未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后,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和房地产政策也是导致“蚁族”大量出现、反映政府管理与服务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价值观念狭隘。狭隘的价值观是“蚁族”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就业观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认为大城市的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其次,强烈的虚荣心导致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回到家乡工作,认为大学毕业回去没面子,宁可在大城市漂着。再次,艰苦奋斗意识较差。“80后”是喝着牛奶长大的一代,各方面物质条件较好,没有经历过艰苦磨炼,大学毕业后不愿到基层和西部相对艰苦的地方工作。最后,传统的社会观念也为“蚁族”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部分“蚁族”认为只有到行政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就业才算好工作、“铁饭碗”,于是很多大学生把眼光盯住机关或者大型国有企业,渴望通过考研、考公务员来改变现状,实现理想。

二、大学生“蚁族”带来的社会影响

从“蚁族”社会价值功能来看,蚁族对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客观来讲,“蚁族”作为社会“并发症”产生的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又可能对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容易引起社会价值观念错位。首先,对高等教育认识的错位。社会的行为规范是由制度和观念来指引的。大家殚精竭虑考上大学,是为了命运的改变和机遇的扩张,而现实是读过大学仍旧要从事和没有上大学一样的工作,而且不能实现普遍认同的个人价值。那么,可以想见,人们对大学认同观念会发生变化,大学自身的形象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其次,对社会的价值认同错位。同样是大学毕业,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特别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出现,对很多大学生甚至家长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对社会的价值认同带来负面影响,容易产生社会仇视心理,“学得好、干得好不如有个好爸爸”就是对现实的生动写照。最后,“蚁族”的现实境况也会使“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

对传统道德观念带来不利影响。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其中许多优良的道德思想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影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道德正在受到冲击,“蚁族”的出现也会对我们的道德文化带来不利影响。首先给见利思义的传统思想带来冲击,我们历来强调“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义然后取”、“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而在现实社会中,“蚁族”如果长期处在被动的环境中,在义与利的取舍中就会作出错误选择。其次,传统的“仁爱”思想受到冲击。我们要求人们替别人着想,同情人、敬重人、相信人、关心人、帮助人,待人以诚、施人以惠。但“蚁族”的境况却没有人关心同情,因而反过来他们的这种仁爱思想也会在不断弱化,直至消失。最后,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受到冲击。“蚁族”受过良好的教育,毕业后本来应该孝敬长辈,但较差的工作待遇却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经济能力来表达他们的孝心,久而久之,在愧疚的心态中他们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爱心也会慢慢被剥夺。

给社会安定团结带来潜在危机。首先,“蚁族”生活在城乡接合部,居住人员成分复杂,管理相对混乱,很容易发生入室偷盗、打架斗殴等社会丑恶现象,居住条件的简陋和拥挤也给火灾发生带来了很大隐患,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其次,大量受过高等教育而自身价值不被认可、理想不能实现、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的青年人聚居在一起,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最后,“蚁族”的对外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大量“蚁族”聚集网络,他们的不良言论或者受到不良思想蛊惑,都有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消极影响。

三、用从社会工作角度介入的方法解决“蚁族”问题

大学生“蚁族”是社会发展特定时期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全面系统规划,综合整治,这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本文对从社会工作角度介入的方法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开展家庭社会工作。“蚁族”大多来自农村或者二三线城市的弱势家庭,社会资源较少、家庭经济基础较差。因此,他们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相对就少,甚至一些父母还给他们灌输一些片面的、狭隘的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念。开展家庭社会工作主要是协助家庭开展子女教育,建立家庭支持网络,包括情感支持、价值追求与就业指导。首先,家庭社会工作者指导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加强相互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子女在各个阶段出现的身心变化,协助他们克服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尽量缩小彼此之间的代沟,特别是不应该给他们过多的要求和目标,让他们处处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其次,家庭社会工作者应给家长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主要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家庭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时,家庭成员应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认识到,”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最后,在进行职业选择时,父母可以凭借个人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子女比较了解的优势,给予子女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协助子女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期望。

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专业知识,与社会联系相对较少,学校给大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时间短暂,并且很多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大学生对社会整体状况特别是就业形势没有全面直观感受。很多“蚁族”往往就是通过网络、报刊或者是从师兄、老乡等渠道了解到一些不全面甚至滞后的信息后就对自己毕业后的去向作出决定的,因而带有很大非理性成分。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就是通过建立专业的支持网络,为全体学生提供成长与发展服务,进行职业辅导。首先,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利用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重要资源,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考查,将评估与诊断的结果告诉教师与家长,以便一起为学生提供协助。也可以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协助大学生进行,就业设计、职业选择等。其次,学校社会工作者也必须与教师、行政人员及学校其他人员协力合作,对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了解各种信息并为他们提供科学的分析引导,从而达到学习教育的目的。最后,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发挥学校软硬件优势,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工作开展,构建网络服务平台,采用间接服务的方式协助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锻炼。

开展社区社会工作。“蚁族”居住的社区人员流动大、综合环境比较差、社会服务跟不上甚至没有。开展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是指依托社区组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大学生“蚁族”提供社区服务与社区教育。首先,建立完善服务体制机制。我国现在的社区组织网络由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构成,社区组织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蚁族”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其次,大力构建安居乐业工程。应改善“蚁族”居住条件,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优化人际交往,让“蚁族”把社区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构建和谐社区。最后,提供专业服务。应建立“蚁族”管理库,详细记录“蚁族”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现实状况等信息,在便于管理的同时,加强与社会保障机构及社区组织与市场中介机构密切衔接,建立广泛的就业、教育等社区支持网络,从而为社区待业“蚁族”提供系统的专业服务。

[1]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刘世颖,张东芝.“80后”啃老的社会现象解析[J].新西部,2008(12).

[3]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作蚁族全国规模达百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9-11/12/content_12438017.htm.

[责任编辑 迪 尔]

猜你喜欢

蚁族大学社区
“留白”是个大学问
社区大作战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以“蚁族”为例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