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禽流感谈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防控

2011-04-13张国红陈以福王泽明

兽医导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致病性禽流感传染病

张国红 ,陈以福,王泽明

(1.四川绵阳国创农牧研究所,四川绵阳 621000;2.重庆市石柱县畜牧局,重庆石柱 409100;3.四川华西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四川绵阳 622153)

从禽流感谈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防控

张国红1,陈以福2,王泽明3

(1.四川绵阳国创农牧研究所,四川绵阳 621000;2.重庆市石柱县畜牧局,重庆石柱 409100;3.四川华西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四川绵阳 622153)

一、正确认识并思考禽流感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AI)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医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采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最早的禽流感记录是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的现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流行性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不过,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引起人类流感暴发,但从进化角度看,人类流感与原先在动物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有关。很可能是在历史上人类驯养猪、鸡等动物的过程中,由于人畜接触频繁,猪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某些毒株发生了变异,获得了对人的致病性以及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成为人类流感病毒。这类事件有可能再次发生,因此医疗研究和监测部门仍在对禽流感袭击人类的可能性应保持警惕。对个人而言,应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免疫力;食用禽类制品之前要高温充分烹煮,以杀灭病毒。

(二)由禽流感引发的对动物源性疫病防控的思考

1.真正全面贯彻相关法规和制度。动物疫病和人类疫病的防控已经有若干的法规、技术规范和制度的颁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猪链球菌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等,从法律、技术等层面都作了很好的界定。因此,认真解读法律法规,全面发动全员的自觉性执行,以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比如,加强整个防疫队伍和防疫体系的建设,加快兽医体制改革,同时加大对整个防疫体系建设的投入。建设一支兽医防疫队伍,以及加强整个技术支撑体系,对于诸如禽流感等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防控显得尤其重要。

2.公众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疫病的知晓层面。一般公众对问题的理解和技术人员存在较大的差距。新闻媒体必需重视但又不能过分渲染疫病。对于禽流感的预防,重点在于散户饲养的家禽,特别是流动性强的水禽。一旦这些散户饲养的家禽出现问题,全国就会新增一个疫点,其方圆3 km以内地区将被隔离封锁,禽鸟全部扑杀,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现在的防疫技术非常成熟,关键在落实。只要家禽养殖户认识到禽流感的危害性,树立良好的卫生观念,基层做好有效的疫苗接种、卫生管理和定期消毒工作,禽流感在农村是能得到有效防控的。如果农户发现家禽异常死亡,要立即上报当地的防疫检疫机构,而不要自己随意下结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正确评估候鸟对本病的传播。候鸟有沿着其迁徙路线将病毒进行广泛传播的可能性,但可以传播的概率难以预测。候鸟传播病毒需要几个条件,包括飞经的候鸟要感染病毒,同时在飞行路上没有死亡,然后带毒飞过某地或在某地范围内停留。因为候鸟迁徙的路线并不是十分准确的,有时候会有所偏差。所以要准确预测有一定难度。对候鸟的监控主要依靠政府来组织实施。如果候鸟是一个鸟群发病,其落下的粪便中的病毒都有可能随风传播。所以大型养殖场最好设置隔离网和顶盖,但完全切断人和禽鸟的接触很难做到,大家要用积极态度和良好的卫生措施来面对。

(三)建立动物医学与人医学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 我国现行公共卫生体系存在重视人医学,轻视动物医学,人医学与动物医学各自为政,人畜互传病的研究互不通气,或重复研究,或都不研究。动物食品的生产监管机构众多,条块分明,缺乏协调,建议尽快建立动物医学、人医学一体化的公共卫生体系。动物烈性传染病、动物疫源性疾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将会长期存在,必须建立动物疫病和公共卫生的长效机制,主要内容有:建立和完善疫病法律法规系统,使人和动物疫病防治法制化;建立和完善疫病预测预警系统,有效地预测预警,在疫情发生之前即发现疫情趋势,以便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将疫情制止在发病流行之前;建立和完善疫病预防治疗系统,这是预防疫病发生和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建立和完善应急反映系统,在疫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之前有所准备,使扑灭疫情和处理突发事件进入正常工作程序,做到规范化、程序化、经常化和制度化。

(四)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减少人与野生动物的接触 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病原微生物可能大量增殖,并发生变异,对人类造成危害。因此,对原始生态环境应加以保护,不要继续开发。为了减少病原从野生动物宿主转移到人类宿主,减少动物疫源疾病的发生,应尽量减少人与野生物接触机会,善待动物,严禁捕杀、出售、收购、运输、进出口野生动物,对驯养野生动物的养殖场实行控制。

(五)进行流行病学论证,加强动物疾病监测 在制定经济发展、工程项目时,要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学论证,应考虑对病原体和宿主的影响,要听取流行病学家的意见,进行流行病学论证。建立健全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和宠物疾病监测制度,特别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如鸽子、麻雀、喜鹊等城市鸟类和鼠、宠物等携带致病因子动物的数据系统,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数据库中的疾病谱和防治措施,对疾病和所带的病原体早发现、早处理。积极参与全球化动物疾病防疫体系,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密切关注国际疫情动态。

二、防控动物源性疫病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需要解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应对重大动物传染病的威胁,要加强科技研究,不断克服科技难题。著名传染病专家陈焕春院士认为,要有效的防控重大动物传染病,减少重大动物传染病的危害,在科学与技术上,目前需要解决以下10个问题:动物重大传染病的病原生态学与流行病学、动物重大传染病的病原分子进化与遗传演变规律、动物重大传染病的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动物重大传染病病原体的跨种间感染、动物重大传染病的分子免疫机理、动物重大传染病的病原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学、动物重大传染病的防制技术、潜在人畜共患传染病及外来跨国重大传染病发生机理与监控、抗性遗传与功能基因的研究、转基因植物与可饲疫苗的研究。

(二)需要解决的体制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要有效防治重大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减少损失,在体制方面当前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加快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兽医卫生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紧急预案机制、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时对疫区动物的扑杀和补偿制度、兽医行政执法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有效剥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和标准的制定、各部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协调与合作机制等;监测疫情,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储备疫苗及药物,开展防控科技攻关,重点做好诊断试剂、新型高效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制和推广;一旦有新的疫情发生,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扑杀、消毒和隔离。对疫区家禽扑杀和受威胁区强制免疫实行合理补偿补助的政策。抓紧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增加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基层兽医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能力。改善动物防疫条件,推进饲养方式转变,引导和支持标准化养殖、清洁养殖和集约化养殖,促进动物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防控动物传染病,我们有理由不需要恐慌

(一)技术上确保有效防控动物传染病 近年来,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防控在技术上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如生物芯片技术在传染病领域中的应用。其作用如下:分析微生物基因多态性及其在药物作用下基因表达变化,了解病毒或细菌的抗药基因和耐药机制;分析研究在药物作用下微生物基因的表达情况;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宿主感染微生物后细胞基因组表达变化,探索病原致病机制;鉴定候选毒力基因;进行微生物的分型与鉴定。吴时友等进行了用基因芯片同时检测禽六种常见病毒的研究,将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病毒性疫病可灵敏、特异、快速的检测病原。

全国各地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对禽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轮状病毒病、狂犬病、猪链球菌等对畜牧业危害严重的重大动物疫病的调查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数据,为制定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在广大兽医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在禽流感疫苗研制、猪链球菌诊断技术、禽冠状病毒研究、小反刍兽疫研究、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与异种移植安全性研究、免疫检测技术在生物制剂和传染性疾病鉴定应用方面的研究、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基因工程疫苗、动物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很大进展。

(二)有成熟防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经验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经历了禽流感的侵袭、非典的肆虐、口蹄疫的惶恐。在惨重的损失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一是形成了紧急预案机制,在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方面,我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紧急预案机制。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都各自制定了相应的重大动物疫情紧急预案机制,在经费、人力、技术等方面都有了保障。二是建立了专家库,国家有关部门在疫情一旦出现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派遣相应的专家及时出现在疫区,及时作出诊断,制定出适当的防控措施。三是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标准和措施,在每次疫情出现之后,政府相关部门都及时地组织专家制定出了有效的标准和措施,并且作为长期的机制执行,比如《猪链球菌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四是形成了良好的疫情公布和通报制度,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疫情。

(三)加强认识做好防范 人类要有效与动物源性传染病进行抗争,必须加强公众对疫病的认识,减少人们的恐惧心理,明确疫病的综合防控观念;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全面掌握疫病防控的基本技术、理论和物资基础;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法规宣传,从制度和组织上保障防控措施的有效执行。

猜你喜欢

致病性禽流感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