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

2011-04-13仇学颜

兽医导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断奶抗原母猪

仇学颜

(宁夏灵武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灵武 750400)

仔猪腹泻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的一种典型的多因素疾病。该病是目前最严重的仔猪疾病群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据调查,仔猪因腹泻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39.8%。近年来,我国仔猪腹泻十分普遍,据报道30 kg以下的仔猪,全年平均发病率46.5%,死亡率10.3%。在养猪业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仔猪腹泻在养猪业危害中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导致饲料报酬较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所谓的僵猪),甚至死亡。由于引起仔猪大量死亡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提高仔猪成活率已成为养猪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仔猪腹泻的病因

仔猪因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物系统,自身抵抗力较低,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哺乳仔猪以传染性腹泻较为常见,而保育仔猪以日粮抗原过敏、断奶饲料忽然更改、寒冷、环境应激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这两类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既相互影响,又互为因果。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仔猪腹泻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呈多重感染或交叉混合感染。

(一)传染病病因 引起仔猪腹泻的传染病因素主要是指传染病病原,其中病毒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类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等。

1.病毒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空肠和十二指肠。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尤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可达100%,5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临床症状以消化道感染为特征,主要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排腥臭水样粪便、呕吐和高度脱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症状和死亡率逐渐降低,在老疫区,发病率较低,症状较轻。

轮状病毒感染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以2~5周龄的仔猪多发,发病率 高(50%~80%), 死 亡 率 低(7%~20%)。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患病仔猪排黄白色或灰暗色水样或糊状稀粪,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较轻且缓和。

2.细菌性腹泻。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一类传染病,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和仔猪白痢(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很高,临诊症状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病仔猪精神萎顿,粪便呈黄色浆状、腥臭,严重者肛门松懈排粪失禁,沾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迅速衰弱,脱水、消瘦、昏迷至死亡。从各个国家报道的血清型来看,差异较大。各个地方的优势血清型O19,与广东省姜卫东等报道的血清型相似,大肠杆菌O19是犊牛消化道致病菌主要血清型,而作为仔猪的优势血清型在国内外少见有报道。

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寒冬、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母猪饲料质量较差、母乳中含脂率过高等常常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临床上以排灰白色浆状、糊状腥臭味稀粪为特征。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仔猪由于肠黏膜炎症和坏死,以排出红色稀粪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二)非传染病病因 非传染病因素主要包括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应激因素等。

1.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断奶仔猪从吃初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酶的水平。据资料表明,断奶后一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使本来就不足的镁含量更少,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场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最终以消化不良而腹泻。

2.日粮抗原过敏。胃肠黏膜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组织,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对抗进入胃肠道的抗原物质。仔猪由于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尤其是蛋白酶的活性在6~8周龄前很低,在采食饲料时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通常可激发系统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耐受之前,通常要经历一段过敏时期,即饲料抗原引发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迟发性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主要表现为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进而引起功能变化而腹泻。此外,由于肠道组织的损伤,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加剧腹泻病程。断奶仔猪在进食固体饲料或变换饲料后一般3~5 d出现腹泻,在无病原微生物的参与下,一个星期左右病情得以缓解。

3.营养因子缺乏。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发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4.应激因素。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母仔分离、食物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腹泻。病仔猪排水样或鸭粪样稀粪。

二、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

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改善饲养、加强管理、血清制剂或疫苗的免疫预防、口服补液盐等。并针对导致仔猪的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对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加以防治。由于本病的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病,发病猪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在产前6周和2周对母猪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能使仔猪获得免疫保护。由于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药治疗,对于患病仔猪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如投服收敛止泻药,口服补液盐,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等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10%)和碳酸氢钠(3%~10%)治疗脱水和酸中毒,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加强护理,一般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推荐配方:1.新必妥30 ml+珠康4 ml肌注,治疗200 kg体重,一日一次连用3 d(新必妥主要成分是转移因子;珠康主要成分是外源性干扰素。)

2.金方肠毒清口服2 ml/10 kg体重,肌注1 ml/10 kg体重,一日两次,连用 3 d(金方肠毒清是以败酱草为主的21种中药成分经实验和临床观察,对许多细菌高度敏感。)

3.口服补液盐10 ml/5 kg体重口服补液盐,一日3~4次,连用5~7 d。

对细菌性腹泻,主要从饲料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在饲料管理方面,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控制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新生仔猪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和及早哺喂初乳,保护饲料和饮水清洁卫生,消除各种诱发病因。

疫苗免疫用自家苗针对性好,是目前国内外用疫苗防治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笔者在部分规模化猪场对大肠杆菌K88-K99基因工程苗和本场自家苗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家苗免疫保护率(93.1%)较基因工程苗免疫保护率(87.5%)高,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对种母猪在产前40 d和15 d注射本地菌株疫苗可用本地毒株疫苗较好的预防仔猪黄、白痢。预防仔猪白痢可用本地苗对种母猪在产前14 d和28 d各免疫一次,每次5~10 ml。连续产仔的母猪,因前一胎已在分娩前注射过本苗,故只需在分娩前半个月注射一次,剂量为3~5 ml,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

在药物防治方面,我们通过对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药敏区系的调查,发现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现象十分普遍,且以多重耐药为主。

用药技巧:用硫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磺胺类、金方肠毒痢清等抗菌素,分别选择一窝腹泻仔猪用药,及时观察,3 d以内治愈率最高的为最敏感药物,如果治愈率均不佳,可考虑有病毒感染,可使用上述推荐的配方。

(二)非传染性因素腹泻的防治

1.加强饲养,防止营养因子缺乏。妊娠母猪饲喂全价饲料,保持营养平衡,防止维生素A、D、C、E等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缺乏,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同时,为使免疫母猪尽可能多地给仔猪提供特异性抗体,可在母猪饲粮中添加VE;在配种前15 d内及妊娠期间,在母猪日粮中加入低分子脂肪酸,可显著提高初乳中的总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和不饱和含量,从而增强仔猪抗御病原体,特别是肠道病原体的能力,减少断奶前肠道疾病造成的损失,防止腹泻的发生。

仔猪出生后,让其及早(15 min内)吃上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同时,在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复合酶制剂和生态制剂等,即可预防仔猪营养因子缺乏,又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保持胃内酸度,提高胃内蛋白酶活性,提高饲料粗蛋白的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加快仔猪生长发育有效的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仔猪出生后及时补铁、硒和维生素E可有效防治仔猪营养性贫血和硒缺乏症,但补硒和补铁应间隔7 d以上,以防两者拮抗。

2.减少蛋白质含量,降低日粮抗原反应。一般在7日龄左右,仔猪开始喂全价饲料在断奶前每头至少饲喂600 g,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以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尤其是植物性饲料,建立对饲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也可对饲料进行加工处理或减少日粮抗原物质,如大豆经65%~70%的热乙醇(78℃)后,其抗原作用可大大降低。同时,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需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蛋白质水平不能过高,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9%以内,即可减少日粮抗原反应,也可减少肠内蛋白质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腹泻。

3.加强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仔猪自身神经调节和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适应性较差,易造成消化机能的紊乱引起腹泻。因此,保持舍内温度和湿度(50%~60%)避免温度骤然升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保育舍清洁、卫生、干燥;逐步断奶(白天将母猪隔离,夜间母仔合并,最后去母留仔),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次数和方式;逐渐更换饲料,避免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对预防仔猪腹泻至关重要。

(略)

猜你喜欢

断奶抗原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