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为城镇化发展中的新型农民工服务
2011-04-13赵艳丽
赵艳丽
(唐河县图书馆,河南 唐河 473400)
农民工是我国加快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他们作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用越来越大。重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民工的物质权益保障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正在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解决,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却需要进一步关注。据调查,80%的农民工业余生活是“睡觉”和“闲聊”,“干活累,没事睡”是农民工生活的真实写照。农民工踏入城市那天起,就是城市的一员。他们作为新一代的建设者,也应是城市的主人。在劳动之余,同样有追求知识、充实精神生活的需要。“十二五”规划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使用性。完善规划、优化布局,建好面向基层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使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民心,明确提出公共文化设施面向群众免费开放。图书馆乘着免费服务的春风,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共同为城市化发展中的新型农民工提供知识资源服务。
1 城镇化发展中的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当前,我国呈现出的是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劳动者队伍发生变化等新情况、新特点,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新变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看到的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城市热衷于表面繁荣豪华的发展模式,进城的传统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不是单纯为养家糊口进城打工,而是为了追求高品质生活和改变命运的机会,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文化服务成了空白,忽视了对百姓的文化服务功能。农民工作为城市的一个特殊群体,从事工人的职业、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既不同于城市居民,又区别于完全意义上的农民。由于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农民工在城市中基本上得不到城市人的认同,其交往对象大多局限于自身的小范围,造成了与城市文明的隔离。日益突出的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农民工来到城市,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世界。对他们来讲,怎样融入城市,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充满阳光的精神家园,是一个不小的验证题。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几乎与城市里的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无缘。精神生活的匮乏,拉大了他们与城市的距离,加剧了城市的不和谐。当前,政府有关部门为加强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还不能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大部分农民工仍然无法像城市人一样享受现代社会带来的文明成果。进城的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镇生活的严酷现实,不能使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落地生根”,解除其后顾之忧,文化服务跟不上,这种现象就难以消除而且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只有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深化城镇化进程中一系列文化制度改革,才是破解眼下农民工文化匮乏的治本之策。
2 图书馆为城镇发展中的新型农民工服务的意义
2.1 “图书馆服务宣言”的最好诠释
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公开向社会承诺:“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公众早就应该知晓的信息,那就是向所有的人免费开放,为大众服务是图书馆的神圣责任,利用图书馆是每个人的文化权利。当代的公共图书馆理当顺应时代要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把开放性落到实处。而在城市人口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城市流动人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农民工。把农民工纳入图书馆服务的读者群体,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便是对《图书馆服务宣言》服务理念的最好诠释。
2.2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任何公民都有权平等地享受由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要重视和保障老人、儿童、学生、外来人口等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我国5.77亿城镇人口,农民工占城市人口的35%,他们在城市一般没有固定的住所,生活质量低下,没有固定的收入,相对贫困,是被排挤在城市生活之外的边缘化社会群体。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因具有成本优势和传播影响优势而成为必然的选择。
2.3 公共图书馆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把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那些有能力接受服务的人,还包括社会弱势群体。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享受,不受年龄、学历、身份等限制,农民工得以步入知识殿堂;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是公共图书馆向农民工提供免费服务的前提,收入不高的农民可以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此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不仅局限在馆内,延伸服务也是其业务工作之一,公共图书馆可以为不能到馆接受服务的农民工,如建筑工地、厂矿企业等农民工较集聚的地点提供馆外的流通服务。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农民工通过公共图书馆为他们提供的文化服务,实现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3 图书馆为城镇发展中新型农民工服务的主要措施
3.1 向农民工大力宣传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和作用
宣传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工作流程,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资料,深入到劳务市场和各个工地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发放图书馆宣传手册、现场解答问题、现场办理图书借阅证、开展农民工读书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农民工了解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性、文化性,了解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增强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树立“干完活,去看书”的意识,能够在闲暇时间主动去图书馆看书读报 增长科学文化知识 享受城市文化生活。城市化目标,应该是不同阶层都提供公共服务,让广大市民而不仅仅是少数高端人士享受城市化带来的美好生活。城市化以人为本,必须构建一个民主科学决策平台,让广大市民能广泛参与到城市发展规划与实践中去,图书馆应走出去和街道、社区、工业园区、居民小区联系起来,使文化大院充分发挥其作用。把图书室免费开放,增加服务项目,如讲解服务、资料查询、信息预报,开放文化网站,用科技资料以网络、信息、数字技术推动的衍生产品,推荐给他们,壮大文化产业主体,注重市场需求,搞好项目规划,提高图书馆在项目市场中的规模和质量,更好地为进入城镇的农民服务,使他们更快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3.2 图书馆推进阅读,提升农民工的素质
阅读是促进人的心智发展的最有效方式,阅读在启迪心灵熏陶性格,丰富精神世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进而优化心灵的家园,构建和谐的社会精神文明。图书馆为提升人类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并将此作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通过图书馆增加个人修养,改善知识结构,就会无形中增强个人更好适应社会的能力。
图书馆本身具备文化休闲功能,成为人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欣赏艺术、陶冶情操的最佳场所,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图书馆可增强新型农民工抵御不良思想文化侵袭的免疫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从图书馆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从而提高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充分利用丰富的各种资源为农民工服务
图书馆拥有较为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它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联机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本地社会用户的信息需求特色,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有目的有组织的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层次开发、加工,编制各种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等二次文献以及综述、评述、参考工具等二次文献并建设特色数据库,方便农民工查询。可以与有关部门联合为农民工举办专业知识、实用技术、安全生产、卫生保健、生活常识、劳动权益等方面的培训班;利用图书馆计算机设备,免费向农民工开展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培训;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泉共享工程的科普知识、实用技术等视频片为农民工开辟电教课堂;还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室提供科学教育、文体娱乐等方面的专题片,对农民工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3.4 提高图书馆馆员服务素质,更好地为农民工服务
图书馆馆员应对图书馆在社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把工作重心从文献的收藏转移到读者服务上,掌握专业知识,及时补充和更新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拓展自身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科专家型”和“复合型”的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目前和以后工作奋斗的目标。现今是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就更应该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技术教育,学会运用计算机编目、索引、建立数据库,熟悉大量的网络检索软件对文献信息进行鉴别筛选、组织、整序在原文基础上进行深度加工,分类检索,开发有序的信息产品,为新型农民工提供增值服务,指引他们更快地找到所需信息。有所创新、勇于探索,适应信息用户需要的信息服务新方式,有利于图书馆事业发展新理论、新机制、新领域,把馆员培养成为具有新观念,掌握新技术,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新型人才。
2011年,推进图书馆免费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民心民意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做好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措施,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免费开放是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在免费开放惠民工程中,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使聚集着庞大农民工群体更快提高素质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图书馆将在城市规范化中发挥强大的文化作用,促进城市规范化的步伐,使人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1] 陈彬彬.让人人享受文化发展成果[N].中国文化报,2011-2-14.
[2] 谭仲池.自觉担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N].文化报,2011-2-21.
[3] 王敏.和新生代农民工同唱“春天里!”[N].中国文化报,20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