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禽科学用药八原则

2011-04-13

兽医导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磺胺类家禽饲料

黄 立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动物科学系,河南信阳464000)

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家禽疾病是保持养禽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养禽者应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正确诊断疾病,结合家禽生理特点,准确选用药物,真正做到用药科学、及时、经济、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减少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效防治家禽的各种疾病,确保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家禽疾病防治经验,总结出家禽科学用药的八大原则,供大家参考。

一、根据禽病防治需要,正确选择给药方法

1.群体给药法。此法方便、快捷,适合于大中型集约化养殖场。

(1)饮水给药。先计算饮水总量,再根据每只家禽的预防和治疗用药量,配制饮用药液。饮水给药前须对家禽停止供水1~2 h,药液量以半小时内饮完为宜。药物要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水的药物在家禽饮水过程中要不断搅动。不能将药物直接加入流动水槽中。

(2)拌料给药。对于不溶于水或适口性差或需要长期投服的药物,首先确定混饲的药物浓度,然后均匀混合。先将药物与少量饲料混合均匀,再将混合物加到大量饲料中继续混合均匀。易产生毒副作用的药物,还要考虑药物与饲料中添加剂的配伍禁忌。长期应用磺胺类药物,须在饲料中增加VB1和VK的用量。

(3)气雾给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作用于皮肤黏膜的一种给药方法。选用的药物应对家禽的呼吸道无刺激性,且能溶于其分泌物中,气雾的粒度大小要适宜。

(4)体表给药。通过喷雾、药浴、喷洒、熏蒸等方法来杀灭家禽体外寄生虫或微生物,也可用于带禽消毒。杀灭体外寄生虫用喷雾法,杀灭体外微生物可用熏蒸法,杀灭水禽体外寄生虫也可用药浴法。熏蒸时掌握熏蒸时间并要通风。

2.体内给药法。

(1)肌肉和皮下注射法。常用于免疫接种和疾病治疗。肌肉注射的部位有腿部外侧肌肉、胸部肌肉和翼根内侧肌肉。其中以翼根内侧肌肉注射较为安全。皮下注射常选择颈部皮下或腿内侧皮下,注射药液较多时宜采用皮下注射。

(2)静脉注射法。适用于急性严重病例。注射高渗溶液及刺激性药物必须用此法。

(3)口服给药法。将药物的片剂、水剂、丸剂等直接投入家禽的食道上端,或用带塑料管(或橡皮管)的注射器把药物经口注射到家禽的嗉囊内和食道膨大部。此法费时费力,适合较少的禽群或珍贵的家禽给药使用。灌服液体药液时,药量不宜过多,插管不宜过浅,以防药液流入气管引起家禽窒息死亡。

3.种蛋给药法。用于种蛋的消毒,杀灭经过种蛋传递的微生物。较为常见的方法有熏蒸法、浸泡法、蛋内注射法。

二、根据家禽生理代谢特点合理选用药物

1.家禽体表羽毛密集,不便使用膏剂、糊剂药物,杀灭体外寄生虫应利用家禽的清洁习性在细砂中掺入适当浓度的杀虫粉。如杀灭虱时,用0.05%蝇毒磷混入砂土中进行砂浴杀虫。

2.家禽的肾小球结构较哺乳动物简单,肾小球体积小,毛细血管分支少,结构较简单,有效滤过压较低,滤过面积小,有些肾单位缺乏髓袢,对以原形经过肾脏排泄的药物,易在血液中蓄积,对中枢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药物,故不宜选用。家禽对肌肉注射后经肾排泄的链霉素非常敏感,肌肉注射链霉素易造成家禽休克,甚至死亡。

3.家禽的肾小管分泌机能较旺盛,尿液中有90%的尿酸是通过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而排入到肾小管的管腔内,由于尿酸盐不容易溶解,当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VA缺乏、肾脏损伤时,大量的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器官,易造成痛风。因此在治疗家禽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时,应避免使用损伤肾脏的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

4.家禽的尿液为酸性,尤其是pH值在5.5以下时应用磺胺类药,要适当加一些碳酸氢钠,以减少乙酰化磺胺结晶对肾的损伤。因为磺胺类药的最终代谢产物是乙酰磺胺,在酸性的尿液中,会出现结晶。

5.家禽体内的胆碱脂酶储备量少,对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有机磷酸酯)都非常敏感,故家禽驱线虫时应慎用敌百虫,禁用敌敌畏,最好选用左旋咪唑、苯并咪唑类。在用敌百虫驱虫时应忌喂含有小苏打的饲料添加剂,因为在碱性环境中敌百虫可生成毒性较强的敌敌畏而引起严重的中毒。

6.家禽体内缺乏羟化酶,不宜使用中枢神经兴奋药和镇静药。如樟脑、士的宁等中枢神经兴奋药和巴比妥类镇静药。因为这类药物在体内转化困难,会出现持久性的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作用。

7.家禽血液内血浆蛋白的含量低,有些家禽又没有鼻腺,其氯化钠的排出全靠肾脏以生成尿的形式完成,故对氯化钠较敏感,易发生食盐中毒。饲料中的氯化钠含量超过5%时,就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氯化钠时,要严格控制剂量。

8.家禽不耐乳糖,如半乳糖超过10%可引起肾衰竭,故应控制剂量。产蛋家禽对乳糖尤为敏感,饲料中含乳糖15%时,产蛋会被明显抑制。超过20%时则生长停滞,同时发生严重腹泻。

9.由于家禽体内缺乏形成尿素的酶,当尿酸盐沉积、饲料中缺乏VA或患某些疾病时,均可引起痛风。此时,可用阿司匹林、碳酸氢钠等药物,促进尿酸盐的排泄,缓解、改善尿酸盐的沉积。

10.家禽对热十分敏感,易发生热应激反应,因为家禽无汗腺,羽毛又丰富。热应激时,呼吸频率已经很高,企图用解热镇痛药来解救热应激效果不理想,所以应加强物理降温措施。也可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小苏打、氯化钾、VC、杆菌肽锌等药物。同时要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

11.家禽对磺胺类药物的平均吸收率较其他动物高。当药量偏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对家禽特别是外来纯种禽或雏禽会产生很强的毒性反应,表现为雏禽脾脏肿大、出血、梗死,成禽食欲下降、产蛋下降、蛋壳变薄、蛋破损率和软蛋率增加。故磺胺类药物一般不宜作添加剂长期使用,在治疗家禽肠炎、球虫病、禽霍乱、传染性鼻炎等疾病时应选择乙酰化率低、与蛋白结合程度低、乙酰化物溶解度高而容易排泄的磺胺类药物,并同时使用小苏打以碱化尿液促进乙酰化物排出。使用磺胺类药物复方制剂可减少药量,降低毒性反应。由于硫可以加重磺胺类药物对血液的毒性,引发硫络血红蛋白血症,因而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少喂或不喂含硫的饲料添加剂,如人工盐、硫酸镁、硫酸钠、石膏等。

12.肉禽一般饲养周期较短,应避免长期使用易形成残留的慢消除药物,如庆大霉素及一些含铅、汞、砷、有机氯、雌激素的药物。肉禽在用氯苯胍治疗球虫病时,剂量为每1 000 kg饲料添加60 g氯苯胍,当超量长期应用时,禽肉会产生异臭味,影响肉质的适口性,所以一般使用本品作为禽球虫病的预防用药,添加量为每1 000 kg饲料中添加30 g盐酸氯苯胍。

13.产蛋禽应禁用降低血钙水平、影响产蛋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链霉素、四氯化碳;不能使用影响子宫机能的药物,如新斯的明、氨甲酰胆碱、肾上腺素和巴比妥类药物;不能使用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药物,如丙酸睾丸酮、己烯雌酚;不能使用莫能菌素,因为本品容易在蛋中残留,而且剂量过大会大大降低产蛋率。

14.家禽之间有种属差异性,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或槟榔煎剂驱家禽肠道的吸虫和绦虫时,鸭比鸡敏感,内服一次量,按每千克体重计,鸡可用100~20 mg,而鸭只能用30~50 mg。槟榔煎剂鸡可用1~1.5 g,鸭只能用0.5~0.8 g,而鹅用0.5 g就会中毒。用硫双二氯酚给雏禽驱虫,一次投服量过大,轻则引起拉稀等症状,重则引起肠炎、脱水与心力衰竭。喹乙醇尽管对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作用,但由于安全范围小,家禽敏感,其中鸭、鹅比鸡更敏感,已被禁止用于鸡和其他家禽作饲料添加剂用。

三、根据家禽消化系统特点科学用药

1.家禽的口腔构造简单,没有牙齿,舌的味觉机能很差,如人的味蕾有9 000个,而鸡的味蕾只有29个。家禽对咸味无鉴别能力,常会无鉴别地挑食饲料中的食盐颗粒而引起中毒。在饲料中添加食盐时,一定要注意其粒度大小,且要注意混合均匀并严格控制食盐的给量。家禽消化不良时不宜使用苦味健胃药,由于不能刺激味觉感受器,对苦味的健胃药(如龙胆末),不能起到反射性健胃作用,而应选用芳香性健胃药(如大蒜)和助消化药(如稀盐酸)。

2.家禽的嗉囊(或食管膨大部),有暂时储存食物的作用。宜嗉囊注射给药。家禽如果发生中毒,不能用催吐剂,因家禽无逆呕机能,可实施嗉囊切开手术。

3.家禽的消化道较短,消化道内呈酸性环境,使用呋喃类药物时,药在酸性环境的消化道中,效力和毒力同时增强,故应严格控制剂量,防止药物中毒。

4.家禽可口服青霉素,因为青霉素在PH值6.5的溶液中,药性最稳定。而家禽的胆汁呈酸性,与胃液一起中和了碱性的胰液和小肠液,使肠内的PH值保持在6左右,口服青霉素,可使青霉素保持稳定的药性,疗效较好。

5.家禽对磺胺类药的吸收率较高,故不能大剂量和较长时间使用。不宜用磺胺类药物做添加剂长期使用,防止药物中毒和不良反应。

6.家禽不会呕吐,家禽内服药物或其他毒物产生中毒时,不能使用催吐药如硫酸铜、去水吗啡等排除毒物,而应采用嗉囊切开术,及时除去未被吸收的毒物。

7.由于家禽的大肠吸收VK的能力较弱,或是为了控制球虫病,长期服用磺胺类药物的原因,家禽很容易发生VK缺乏症,故在饲料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添加VK。同时,治疗球虫病时添加VK有利于控制血痢。

8.家禽对锰元素的需要量较高,相对来说是哺乳动物的100倍,而小肠对锰的吸收率却很低而影响生产,因此在饲料中应足量添加,同时要注意饲料中钙磷水平过高对锰元素的不利影响。

9.家禽长期大剂量使用四环素可以引起肝的损伤,甚至引起肝脏急性中毒而造成家禽死亡;四环素还可以引起肾小管损伤、尿酸盐沉积,造成肾功能不全代谢障碍。长期口服四环素和金霉素可刺激胃肠道蠕动增强,影响营养物质吸收,造成呕吐、流涎、腹泻等症状。此外,四环素、金霉素能与血钙结合形成难容性的钙盐排出体外,阻碍蛋壳的形成,使蛋鸡的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

四、根据家禽生殖系统特点科学用药

1.雌性家禽没有明显的发情周期和妊娠过程,其胚胎发育是在体外孵化。有些疾病可经种蛋垂直传播,如白血病、传染性脑脊髓炎、支原体病、鸡白痢等。预防方法:一是将入孵的种蛋,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在入孵前进行消毒;二是可选用有针对性的药物,经胚胎注射给药,确保出壳后的雏鸡健康。

2.处于性成熟期的雌禽,卵巢能产生许多卵泡,每个成熟的卵泡都有一个卵子,每成熟一个,就排出一个卵子。由于卵依次成熟,所以雌禽在一个性周期中,能连续产卵。在此间用药,某些药物可导致产蛋率下降、蛋的品质下降、种蛋的孵化率下降、破坏产蛋的连续性、造成胚胎畸形等。给养禽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故在产蛋期间,应慎用下列药物。

(1)磺胺类物。如常用的有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间甲氧嘧啶(SIM)、磺胺对甲氧嘧啶(SMD)、磺胺喹噁啉(SQ)、复方新诺明(COSMI)、复方敌菌净等。因为这些药物在雌禽产蛋期间,可导致肠道对VK、VB族的合成减少,引起机体贫血、出血,同时损伤肾脏,产软皮蛋、薄皮蛋、畸形蛋、使蛋的品质差,产蛋率下降。

(2)呋喃类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对家禽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下痢疗效较好,但长期使用可导致产蛋率下降。

(3)抗球虫的药。如莫能菌素,可导致蛋鸡产蛋量、蛋的重量下降;可球粉、可爱丹能影响产蛋率;尼卡巴嗪能使蛋鸡贫血,产蛋率、受精率下降,蛋壳颜色变浅;氯苯胍可引起蛋鸡产出蛋壳具有特殊臭味的蛋。对氨丙啉、二甲硫胺、禽宁、拉沙洛菌素等药物,在产蛋期间应禁用。

(4)金霉素药。能和鸡消化道中、镁、铬等离子结合,形成铬合物,阻碍钙的吸收;同时金霉素能与血液中的钙结合,排出体外,使机体缺钙,导致产软皮蛋、薄皮蛋。

(5)病毒灵与氨茶碱。长期使用病毒灵,会使鸡体发生出血;氨茶碱可引起产蛋率下降。

(6)要严格控制饲料中乳糖的含量。饲料中的乳糖含量超过15%时,产蛋率明显下降,超过20%时,产蛋停止。

(7)激素类。如丙酸睾丸素、甲壳睾丸素,能抑制母鸡排卵,造成产蛋量下降,甚至能使雌雄变异;肾上腺素可使母鸡推迟产蛋;地塞米松、可的松影响鸡的产蛋性能,使产蛋率下降。

(8)巴比妥类药和逆胆碱药。如新斯的明、氨甲酰胆碱等这些药物都能影响子宫的机能,使产出蛋变形、异常、蛋壳薄等。

五、根据家禽呼吸系统特点科学用药

1.家禽适合气雾用药。因为家禽的呼吸膜薄,气体的交换部位在呼吸性支气管、呼吸膜;交换面积大;有丰富的气囊;在呼气和吸气时,均能进行气体交换。在气雾用药时,药物即可在呼吸道内发挥局部作用,也可由呼吸膜快速吸收,产生全身效应。故通过喷雾治疗鸡血痢、禽霍乱、大肠杆菌等疾病,可获得较好疗效。

2.家禽的咳嗽能力特别弱,故使用强力镇咳药(如可待因)治疗慢性呼吸道病没有意义。严重时可选用祛痰药(如氯化铵)缓解气管黏膜炎症反应。

六、根据药物种类不同,选择最佳给药时间

1.驱虫药。肉鸡30日龄左右,蛋鸡在60日龄和120日龄左右投服一次,宜在上午投药,抗球虫药应从10日龄起至90日龄,交替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2.抗菌素类。天然发酵的抗菌素或半合成的抗菌素如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可混料或混水,按规定时间服完,不宜长时混在水中或料中。宜注射的抗菌素口服效果不好,人工合成的抗生素饮水拌料不受限制,也不易失效。一般家禽用药3 d为小疗程,5 d为中疗程,7 d为大疗程,切不可只用一次药就随便换其他药物而影响疗效。

3.维生素类。作为饲料添加剂主要是复合维生素或多种维生素,宜现配现用。

4.微生态制剂。这类活菌剂宜在抗菌素用过后使用,宜现配现用,切忌与抗菌素合用,否则会使活菌剂失效。

5.健胃消化药。如食母生、促菌生等宜在料前投服,或者先用少量饲料拌匀喂服。

七、根据禽病防治需要,合理进行预防用药

1.第一次用药。雏鸡开口用药为第一次用药。雏鸡进舍后应尽快饮上2%~5%的葡萄糖水,以减少早期死亡。葡萄糖水不需长时间饮用,一般2~3 h饮一次即可。饮完后应适当补充电解多维,投喂抗生素,但不宜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如痢菌净、磺胺类药等,有条件的还可补充适量的氨基酸。

育雏药可自己配制,也可用厂家的成品雏鸡开口药,如福润德强力育雏灵。使用这类药物时切忌过量,要充分考虑雏鸡肠道溶液的等渗性。

2.抗应激用药。很多疾病都是由应激诱发的,如接种疫苗、转群扩群、天气突变等。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疾病就会向纵深方向发展,多数表现为如下的发病链:应激→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混合型感染病。抗应激用药就是在疾病的诱因产生之前开始用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抗应激药实际就是电解多维加抗生素。质量较好的电解多维的抗应激效果也较好;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鸡群用药情况及其健康状况而定。

3.抗球虫用药。不少养鸡户只有在发现鸡拉血便后才想起来使用抗球虫药。但值得提醒的是,隐性球虫病虽不导致鸡群显示临床变化,而实际危害已在悄然产生,其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所以,笔者建议饲养户要重视抗球虫病预防用药。方法是从小鸡1周龄开始,根据具体的饲养条件每周用药2~3 d,每周可轮换使用不同类的抗球虫药,以防球虫产生耐药性。

4.营养性用药。营养物质和药物没有绝对的界限,当家禽缺乏营养时就需要补充营养物质,此时的营养物质就是营养药。家禽新陈代谢很快,不同生长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营养缺乏症,如VB、VE、VD、VA缺乏症等。补充营养药要遵循及时、适量的原则,过量地补充营养药会造成营养浪费和家禽中毒。

5.消毒用药。重视消毒能减少抗菌药的用量,从而减少药残,降低生产成本。消毒的最终目的是杀灭病原体,净化环境,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很多饲养户往往对进鸡之前的消毒比较重视,但忽视进鸡后的消毒。笔者认为,进鸡后的消毒包括进出人员、活动场地、器械工具、饮用水源的消毒以及带鸡消毒等等,相对于前者更重要。生产中常用的消毒药有季铵盐、有机氯、碘制剂等。消毒药应交替使用,如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消毒药,病原体也会产生一定的耐受性。

6.通肾保肝药。在防治疾病过程中频繁用药和大剂量用药势必增加家禽肝肾的解毒、排毒负担,超负荷的工作量最终将导致家禽的肝中毒、肾肿大,实际生产中其临床发病率已占相当大的比例。除了提高饲养水平外,根据家禽的肝肾实际损伤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使用通肾保肝药为较好的补救措施。

八、根据家禽采食饮水,正确计算每日药量

禽病防治的给药量是否正确,是关系到防治效果好坏的关键问题。如果用药方法或用药量不当,轻则起不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重则可引起禽群发生药物中毒,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拌料给药。即将所选用的药品按一定浓度(或比例)混合在饲料中,让家禽自由采食,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其用药量的计算方法是:每日禽群的用料量×按要求欲配用的药物浓度=用药量,用药量÷每片药的含量=用药片数。

2.饮水给药。按照防治禽病要求的浓度,将药物溶解于水中,使禽群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饮用药水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每日饮水量一般为每日进食量的2倍,要求药水现配现用。

配制方法一:饮水量×药物的添加浓度÷药物的纯度=每天的药物添加量,但是一般情况下,家禽的用药都是分顿分次饮用,可以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药物的使用次数。

配制方法二:药品含量÷欲配制浓度=应加水量。以在水中加入2/10 000的呋喃西林为例:已知呋喃西林每片含量为0.05 g,0.05÷0.0002=250 g,即每片 0.05 g的呋喃西林片兑水250 g,即是2/10 000的浓度。

上述两种给药方法,除药物用量要准确,浓度要适宜外,还必须将药片磨成粉末,均匀地混合在饲料中,这对避免药物不均而发生中毒十分重要。将药片磨成粉末,均匀地混合在饲料中或溶解在饮水中,混合(溶解)必须非常均匀,这对避免因药物不均而发生中毒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磺胺类家禽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粤海饲料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称家禽
饲料Ⅱ个股表现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