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料工作的服务模式
2011-04-13张军
张 军
(天津音像资料馆图书资料室,天津 300070)
1 新闻资料工作首要任务是开发新模式
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新闻资料工作已突破传统的模式呈现出内容信息化、服务现代化、渠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职能,以发挥出更多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新闻和新闻资料工作也不可避免地由单纯传达信息、舆论监督,向为社会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方向转变。新闻资料工作作为新闻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化的调整,就是将自身工作视为对新闻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服务,将工作成果作为“商品”推销给新闻部门和社会。新闻资料工作的生命力依赖于自身的服务与市场,即:新闻部门和社会的适应性和满意程度。因此,开发适宜的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外界的需求,就成为新闻资料工作在经营管理上的首要任务。
2 网络技术是新闻资料工作的技术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信息资料管理和服务工作走向数字化、现代化、网络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在网络环境下的各类数据库已具规模,其实用性也得到验证,它给新闻信息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管理和服务已经从传统的借阅方式转变为以传递为主的现代借阅方式,信息是通过电子格式在网络上存储和传递,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得到服务。闻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工作已走向多元化、综合化,其工作流程及服务方式对新闻信息管理工作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3 新闻资料工作与新闻工作同步发展
新闻资料工作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为新闻一线宣传报道提供快捷、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料作为工作的中心任务。这项工作的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新闻宣传报道的质量,是搞好新闻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它的工作应适应新闻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以此来调整和加强自身的建设。新闻资料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新闻敏感性、政策性,还要将各种途径搜集来的资料筛选分类,合辑、研究编成二、三次文献资料,为编播人员提供服务。对网上其他新闻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即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各种目录、索引、数据库等,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便于有针对性地为编辑记者服务。
4 新闻资料服务模式要有创造性和品牌意识
广播电视节目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也在进行着市场化的变革。如:节目逐渐细化、针对性逐渐加强、每一个节目都对应着不同要求的听众、观众,有着自己的观、听众群等。新闻工作者通过不断地征求听众、观众的意见,不断地调整板块结构、内容、风格,力求扩大收视率,并在节目创办过程中强化了“品牌”意识。另外,新闻资料工作者要想紧跟新闻工作的发展就必须从固有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随时瞄准新闻工作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服务方式和内容,将前方新闻工作在采、编、播方面的需求,变成新闻资料工作的目标。同时,创造性地开发新的服务模式、内容,挖掘自身的资源和服务潜力,为新闻工作创新发展创造条件。
5 新闻资料工作需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
5.1 紧跟时代潮流
作为新闻资料工作者要加强自身服务开发能力,建立一套与新闻采编部门紧密协作的工作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对话交流,了解、掌握“前方”动态。同时深入挖潜、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分析研究,针对当今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及新闻媒体的焦点话题,挖掘尽可能多的背景资料,主动服务与被动提供相结合,积极参与新闻采编工作。
5.2 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新闻资料工作者应在不断总结成绩的前提下,检查评价自身的工作与社会、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需求的差距,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不断开发新的服务方式。
6 新闻资料工作新模式的探讨
6.1 网络化服务模式
该模式就是利用本单位的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与全国各大新闻机构建立互联网形成资源共享。为一线服务,为社会服务。信息网络的开通为世纪之交的新闻资料工作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建设拓宽、创造了更为宽广的环境,为新闻资料工作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但同时也是对新闻资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传统的资料部门已不再是信息资源唯一的拥有者与提供者,全国各大新闻单位或个人都可将自己的信息源送到网上,也可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开展服务。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衡量资料部门地位高低与作用大小,将不再以馆舍规模大小和馆藏为标准,取而代之的是信息服务手段是否自动化,信息服务形式是否多样化,信息服务效率是否高效化,信息服务资源是否网络化,信息服务对象是否全球化和信息服务人员素质是否高层。因此,新闻资料工作者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娴熟的信息资源检索技能。如今通过互联网发生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事情,几乎可以传送到世界各地。因此,对信息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从事新闻资料工作人员来说,要充分认识到用现代化手段来开发和管理新闻资料,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新闻资料的自身价值,这样不仅可为新闻报道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而且可以办成信息产业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最早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一级新闻单位,完成了手工纸质型资料向电子数据型方向的转轨。愈来愈多的新闻单位在中国网和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网址,通过上网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网上用户提供自己的新闻资料数据库产品,实现新闻资料与“社会”共享。
6.2 咨询服务模式
该模式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为新闻采编工作提供参谋意见,而不是仅仅提供资料。新闻资料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并争取成为某一方面的咨询人才。针对编播人员的信息需求,利用各类网络进行检索、选择加工、传递信息,并形成信息报告提供给用户。咨询服务的方式还包括编写综述、提供信息、提出采编意见等。同时要注意在提供服务时,以新闻资料的利用率、引用率分析新闻部门的要求,优化资料的储备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整理,为一线做好“半成品”,扩展咨询范围,提高咨询能力。
6.3 刊物服务模式
新闻资料部门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掌握的社会需求信息,出版刊物或光盘、影碟。内容配合国内经济建设方面的大的举措和历史事件,把新闻中没有能够详细讲解或涉及的相关背景方面的内容,经过加工整理编辑成册或光盘,及时呈现给编播人员、观众、听众及社会各界。这样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广播电视新闻资料部门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能够及时将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音像资料转变成为文字、图片,经过编辑整理,在短时间里争取到更多的读者。总之,这种刊物服务模式的构想就是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市场,将目标集中到新闻业务领域,集中到特定用户群上,利用专业技术优势来进行信息服务。
6.4 专栏服务模式
与前面的刊物模式相比,专栏模式就显得“省事”一些。在报刊、杂志及广播电视上开辟专栏。相当于租别人的柜台卖自己的商品,既可繁荣市场又可锻炼自己,服务于读者、听众、观众。专栏模式有两种类型:一是主题固定,根据编辑意图设计,主动向听众、观众提供信息。如:可以系列地刊登披露一些允许发表的背景资料,从而展示新闻事件的深层次内容。二是主题不固定,被动地应读者、听众、观众的要求,提供他们所关心的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事件某一方面的背景和相关资料信息,从而展示新闻资料的广博性,要做到这一点,新闻资料工作者需要努力强化业务素质,始终保持对外界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这两种类型都要求新闻资料工作者在充分研究、分析掌握现存新闻资料的基础上实施。同时新闻资料工作者也能够通过“专栏”这个窗口随时了解外界需求,不断调整对新闻资料的研究管理,始终保持市场适应能力。 例如:天津台在《相亲相爱一家人》节目中,紧紧围绕百姓衣、食、住、行、用、玩,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中《生活百科》、《夫妻之间》等栏目,正是资料部门大显身手的舞台,针对各个栏目所涉及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变成一篇篇待用稿件。
[1] 刘念.未来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模式——与商业搜索引擎联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7).
[2] 李爱萍.新闻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我见[J].《新闻采编》,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