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保障体系的构建*
2011-04-13孙洪斌
孙洪斌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盐城224005)
1 建设特色文献资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特色文献资源是图书馆馆藏的核心,它反映了图书馆馆藏的个性[1]。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文献资源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特色,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这条主线,结合本校实际,遵循实用性、系统性、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采取一定的建设方法,着力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等方面的针对性、保障率。
1.1 建设原则
实用性原则。依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发展方向、教学和科研任务、用户的现实文献需求等,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专业文献,尤其要注重收集实践实训方面的专业文献,做到纸质型和电子型文献并重。文献资源建设只有具备实用性,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得到用户的认可,也才能体现特色文献资源的价值。
系统性原则。在特色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和预测分析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保证专业文献的连续性、完整性。一是重点收集的专业文献要系统完整;二是作为整体的特色文献资源要相互联系,有比例、成体系。因此,特色文献资源建设需要系统的收集和整理,不出现断层和缺档的现象,否则会影响对用户服务的质量。
共建共享原则。在建设特色文献资源时,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以及高职院校图书馆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要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优势,联合共建,分工承担文献资源的收藏。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1.2 建设方法
1.2.1 倡导专家选书制度
图书馆要与相关专业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其教学、科研的发展情况,学术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对文献需求的情况等。邀请各专业带头人、专家教授参与文献采访工作,坚持做到新书订购书目与专家教授以及各专业学术带头人见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由他们首先推荐、选定各专业所需文献资料。经常邀请各专业教学骨干、专家教授参加图书馆召开的座谈会,听取其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意见,共同商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2.2 采集纸质文献资源
收集本校形成的专业文献资源。系统收集、整理本校在建立重点专业过程中形成的学术著作、论文、科研成果、教改方案,所采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自编讲义、实习指导书以及每学年毕业生的优秀毕业论文等。
收集整理行业文献资源。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面对的是整个行业系统,而不是某一家企业或某一个公司。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以本校的专业建设为龙头,结合课程改革,主动面向行业,收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源。如:反映行业进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市场推广的前景分析,技术、产品、市场和地区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报告、相关的专利文献、竞争情报分析综述等,夯实服务基础。
精心征订核心期刊。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报导迅速、情报价值系统完整等特点,符合信息工作“快、准、精、高”的要求。核心期刊又是期刊中的学术中坚,其特点是专业信息含量高,研究成果能够反映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前沿动态及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研究确定本校的专业核心期刊时,应从期刊的影响因子、情报密度等方面加以考核。核心期刊一旦确定,图书馆要集中财力,落实专人,全力做好征订工作,并保证其收藏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广泛收集相关专业“灰色文献”。“灰色文献”主要是指一些非公开发表的内部资料。主要有预印本、会议录、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翻译手稿和内部刊物等几种类型。其内容庞杂、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出版迅速,一般通过常规渠道很难获得。对这类文献资源,可采取上门访求、主动发函和资料互换等渠道有针对性地收集。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信息来源,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注重收集相关专业的“灰色文献”。对于已搜集到的“灰色文献”资源,图书馆要及时做好整序、开发工作,并提供给相关专业带头人。
1.2.3 建设特色数据库
自主开发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数据库。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紧密围绕学校的专业,根据专题特色数据库和重点专业导航库建设的标准和规范、著录细则、建设内容与建库方法等,从馆藏的纸质图书、期刊,系部收藏的重点专业课程资源,以及本校科研人员发表的专业文献中,筛选相关资料,建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各种研究专题数据库、重点专业导航库和科研人员论著数据库,为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文献支撑。同时,图书馆可与其他高职院校、专业研究机构进行交换与合作,进一步丰富和提升自建数据库的规模与水平。
购买引进数据库。高职院校图书馆对于自身无法建立的数据库,可通过购买的方式来引进。在选购这些数据库时,要从多方面加以考虑。首先,要符合本校专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比较数据库的检索功能、标引深度、标引质量、标准化程度等性能指标,以检索点多、标引程度深且质量高的为优先。对于价格昂贵的数据库,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可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引进。这样既解决了各馆单独购买经费紧张的问题,又可丰富各馆数据库的品种。
建设虚拟数据库。因特网科技信息资源非常丰富,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整合网上特色资源,丰富自己的数据库内容。一是有针对性地从网上收集信息资源按照专业建设需求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提供给重点专业用户。二是建立重点专业教学科研资源主页,收集整合网上各种有关的信息资源,形成网络与课件嵌入式链接,通过一对一的参考咨询方式,使用户获得相关的信息。三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链接相关职业教育网页、网站,对其优秀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并对重要站点进行描述,为全校师生提供快速、准确的网上信息检索导航。另外,对动态链接所得的虚拟馆藏要进行跟踪维护,及时添加数据,消除死链接、过期链接。
联合建设,提高特色数据库的共享度[2]。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和各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为依托,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协作,将各馆的信息资源纳入信息共享统一框架,统一数据标准规范,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合作建库,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资源。形成跨部门、跨学科、多层次的信息共享服务体系,使海量的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从而由一校一馆自我封闭的文献保障模式,逐步成为“全国文献中心——地方文献中心——高职院校文献中心”的整体化开放型文献保障模式。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2 为教学科研提供特色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特色文献,其目的就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提供特色服务。而面向特定用户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将是特色文献资源的服务方向。它将与图书馆的群体性服务形成互补,在不同方面和层次上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从而使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更有层次感。
2.1 开展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服务时空的个性化。即用户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得到服务。二是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即根据用户个人的爱好或特点展开服务。三是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所提供的服务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4]。因此,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能更好地开发馆藏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2 开展知识挖掘服务
知识挖掘就是将寓于成员或部门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由于文献信息的杂乱繁多,很多用户在使用时发现有许多不便,不能从中发现隐性知识,不能实现隐性知识的挖掘,更不能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挖掘的目的就是实现知识增值服务,做到“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重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挖掘服务,对学院的专业建设十分有利。以盐城纺院图书馆为例,该馆自2004年以来,一直对学院的纺织专业提供知识挖掘服务,促进了它的建设与发展。该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并创建了生态纺织研发中心,有数名专业人员在权威期刊《纺织学报》上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该馆的具体做法是:图书馆指派专人与纺织专业的专家、教授保持密切联系,根据他们的科研进程,征求他们对信息资源需求的意见。根据专家的意见,该馆对馆藏纺织类文献资源,尤其是该专业期刊论文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对比、归纳,形成专业文献述评、综述提供给他们,便于他们有效开展科研工作。
2.3 组织专业馆员开展嵌入式服务
专业馆员通常由具有某一专业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担任。他们既能善于开辟新的信息渠道,又能深入组织、分析、研究信息,提供高层次的信息产品,指导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的资源,从而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在用户与馆藏文献资源这二者的衔接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组织专业馆员开展嵌入式服务。
第一,将服务嵌入学生学习中。首先,专业馆员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查阅学生借阅记录、直接与学生交流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文献需求。其次,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知识信息产品。再次,按教学进度即时推送各种参考资料,开展阅读指导工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后,听取反馈意见,评价服务效果,及时解决服务中的问题。
第二,将服务嵌入教师的教学、科研中。专业馆员要深入教学一线,主动了解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特别是专家、教授们申报的各级科研课题立项情况。针对他们的需求,主动开展项目查新、解答咨询、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等服务。将服务嵌入教学、科研工作之中,能提高专业教师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从而推动学院专业建设的发展。
[1]管绪,刘玉平.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浅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68-69.
[2]肖乃菲.西南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45-48.
[3]刘冬梅,刘彦庆.利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推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