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的护理
2011-04-13李艳丽
李艳丽
惊厥是指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1],多伴有意识障碍,也有意识清醒的。惊厥发作前可先有惊跳、精神恍惚等表现,大多数患者起病急,时间持续30~60 s缓解。若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长,往往导致脑水肿,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现将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10~2010-12笔者所在科收治惊厥患者90例,年龄18 d至9岁。其中高热惊厥34例,病毒性脑膜炎14例,癫痫9例,抽搐病因待查32例,中毒性脑病1例。2例病毒性脑膜炎者放弃治疗,其余均治愈或好转。
2 病情观察
2.1 惊厥的紧急处理 惊厥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预后好坏的重要因素,如持续30 min以上,就可产生严重的脑缺氧、缺血性的病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护士应熟悉惊厥的紧急处理措施。
2.2 遵医嘱使用药物止惊 地西泮0.1~0.3 mg/kg缓慢静脉注射,小婴儿一次量不超过5 mg,较大小儿一次最多不超过10 mg。肌肉注射鲁米那钠5~10 mg/kg。低钙惊厥可用10%葡萄糖酸钙5~10 ml/次,以25%葡萄糖液20 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部组织的损伤,20%甘露醇 0.5~1 g/kg,静脉注射,6~12 h 重复使用。
2.3 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2.3.1 面色观察 高热惊厥患者,呈热症面容。如惊厥患者面色苍白,有明显中毒症状时,则往往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流行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若突然发生面色灰白、发绀,则表示病情加重,预示脑水肿加重或脑疝的发生。
2.3.2 意识的观察 高热惊厥患者在惊厥发作停止后,意识都是清醒的,如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则为脑部器质性病变。
2.3.3 瞳孔的观察 大部份患者惊厥最先的临床表现为眼睛上翻,眼球固定凝视或斜视。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的灵敏度,了解有无颅内高压的表现。
2.3.4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高热是引起惊厥的一种病因,监测体温,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惊厥发作前就把体温降至38℃以内,防止惊厥。呼吸节律不齐是呼吸中枢受损的表现。
2.3.5 四肢的观察 注意检查患者肢体运动、肌张力情况。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处理:如表现为手脚惊跳则可以适当补钙,如是强直性痉挛则应使用镇静止惊的药物。冬天由于小孩穿着很厚的衣服,有时患者肢体在颤动但是却没有发现,而导致情况比原先的严重。
2.3.6 皮肤的观察 注意身体其它部位有无感染灶,皮肤是否有破损。
3 护 理
3.1 一般护理 患者惊厥发作时,护士本身要保持镇定,不能自乱手脚。动作要迅速、麻利,但又要做到忙中不乱,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发生惊厥时,立即将患者平卧,把头偏向一侧,使头部保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造成窒息。松解患者衣领钮扣,清除口、鼻、咽喉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2 对症护理 对惊厥的性质应予鉴别,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高热惊厥,多见于1~3岁的患者,呈高热病容,体温39~40℃,高达41℃,体温超过39℃以上,极易引起惊厥。这种情况的患者,降温,惊厥即行缓解。密切观察体温,38.5℃即给予物理降温:先用温水擦浴或温水沐浴,无效时再选用30%~50%乙醇擦浴,也可在颈部、腹股沟、腋窝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在额头上置冰帽。必要时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配合应用,减轻脑代谢和脑损伤,防止发生抽搐。癫痫和脑部感染的患者如病毒性脑膜炎的患者,除给抗感染和止惊处理,为避免全身缺氧,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低流量吸氧,但有窒息时,应高流量吸氧。
3.3 心理护理 在护理及抢救患者时,护士最需家长的配合。因此,护士一定要与家属沟通,安抚家属的情绪,告知其配合医护人员抢救和治疗工作的重要性。
3.4 健康教育指导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向家长交待患者病情、惊厥的病因和诱因,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及惊厥后产生后遗症的康复措施。
总之,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及时发现病情并控制它的发展,如高热惊厥经过及时的降温,其惊厥的发生率明显的减少。但颅内感染导致的惊厥,损伤了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虽可自行缓解,但病情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病死。有些患者送到医院时,病情已经是很严重,虽然及时控制了惊厥,但是预后不是很理想。所以在应用对症护理、基础护理等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强健康教育这方面的护理。让大家了解惊厥的相关知识,学会观察病情,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或去医院就诊,使病情及时得到控制,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1]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