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铁路工程中接触网新线蠕变危害及工程消除方法

2011-04-13

科技传播 2011年6期
关键词:承力索新线架线

张 兴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新线初伸长是承力索、接触线作为非完全弹性体加载后产生永久性伸长变形的暂态过程,直接影响接触悬挂施工质量即给弓网关系带来不利影响,且随车速提高而增大。结合我国接触网实际建投情况看,如果设计和施工时未考虑新线蠕变,那么接触悬挂随时间变化需多次进行调整,甚至运营后也不得不再行调整才能达到质量稳定的程度。要提高受电弓的取流质量,施工中必须重视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新线蠕变。

新线初伸长的大小与其自身结构、起始弹性系数,外加荷重大小及加荷延续时间有关。

为接触网消除承力索和接触线新线蠕变影响,国内外采用的方法有3种:

1)德国、西班牙的额定张力式超拉(将线索在其设计额定张力下放置一段时间)方法;

2)法国、韩国的增加坠砣的超拉方法;

3)日本的机械超拉方法。

1 法国的增加坠砣超拉工艺

法国在普通干线铁路电化改造时,采用接触线超拉1.25倍72h的方法。此时超拉张力为15kN,即超拉拉应力约为140N/mm2。在第一条高速新线――东南线施工中,法国也同样采用接触线超拉1.25倍72h的方法。

2 德国额定张力下预张拉工艺

德国Re250和Re330高速新线和Re200电化改造的接触网施工中,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新线初伸长均是在其额定张力下放置一段时间(一般需要6周左右)来克服的。

表1 德国的额定张力式超拉方式

3 日本的“预超拉工法”

日本高速铁路接触线更换施工,因换线后立即恢复高速行车,所以不得不对刚换上的新接触线Cu110进行2倍的额定张力超拉30min。超拉为采用两台架线车上的紧线装置,且利用线路封闭点进行。

4 我国采用的不占用封闭线路超拉方法

我国接触网施工大多在运输十分繁忙的既有线上进行,施工与运输的矛盾十分尖锐,加之架线车数量不足,架线任务相对集中,因此,工程中探索研究了不占用封闭线路的接触网超拉方式。

1)不占用封闭线路超拉原则的确定

首先,超拉张力必须小于线材的屈服强度(屈服点)。其次,超拉张力的选择受支柱容量、绝缘子、支持装置和下锚补偿装置等各种装配结构件强度的制约。接头线夹、终端锚固线夹的起始滑动荷重在超拉时可不考虑,因其滑动荷重是工作载荷的3倍以上。

计算选定超拉张力后,超拉时间应通过工地现场实验再予以确定:京广线京郑段对120mm2银铜电车线、LXGJ100热镀铝锌钢绞线分别进行了2.0倍设计额定张力(设计额定张力为13kN)和1.6倍设计额定张力(设计额定张力为17kN)超拉,即超拉应力分别为213MPa和263MPa,在超拉应力下持续时间分别为3h和5h。试验数据见下表2和表3。

从表2可知,120mm2银铜电车线在约60%(=350MPa)下持续1h~1.5h后的新线蠕变率为6×10-4左右。

表2 京广线京郑段120mm2银铜电车线超拉汇总表

从表2可知,LXGJ100(1X19结构)承力索在约20%σb(σgdb=1370MPa)下持续1h后,新线蠕变停止,其新线蠕变率为0.9×10-4左右。

表3 LXGJ100承力索超拉汇总表

由于各条线采用的承力索、接触线材质可能不同,就是在同一材质和截面情况下也不尽相同,因此,当对各种线材的承力索、接触线进行超拉时,超拉张力、时间及新线蠕变率应通过试验后再确定,不能简单地将承力索和接触线的超拉张力分别定为1.6和2.0倍设计额定张力,也不要将超拉时间人为地、无必要地延长。

2)确定超拉时间的方法

作出时间t——伸长△L的曲线,看△L的变化趋势,若△L的变化其实很小,则在工程应用上可以认为线材的新线蠕变已完成,由此确定超拉时间。

3)不占用封闭线路超拉工艺流程

工、机具及材料准备及坠跎高度计算→承力索(或接触线)架设→加坠跎到额定张力后安装设计中心锚结→紧固下锚补偿装置→安装加载装置→增加坠跎到超拉张力→承力索(或接触线)超拉→卸坠跎到额定张力→结束。

4)不占用封闭线路超拉的注意事项

(1)利用既有接触网结构物(如补偿装置、锚柱、转换柱等)进行超拉时,应对主要受力的结构进行超拉力验算,以保证超拉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及行车安全;

(2)超拉前应以设计单位所作的支柱、装配件等设备为依据进行超拉,该加固的应进行加固;

(3)锚段内受力较大的紧固件(如下锚角钢紧固件、接头线夹处螺栓)应采用扭矩搬手紧固,使其达到规定的紧固力矩;

(4)当锚段为双边补偿时,为防止承力索或接触线串动,在两边坠跎加到额定张力且达到超拉所要求的坠跎高度后,必须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安装中心锚结后才能进行加载和超拉。超拉时,坠跎加载应分级进行,每级≯200kg。两边坠跎加载时应用报话机联系,同时进行;坠跎卸载时亦然;

(5)当锚段为单边补偿时,为防止拉线受力过大、锚支柱向受力方向倾斜,接触线超拉前应在硬锚处增加一临时地锚。

[1]于万聚著.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2.

[2]李宗文著.接触网施工与检修[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3]黄虎.接触网导线工厂化超拉工作模式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6).

[4][德]Kie ling,Pusschmann,Schmieder.电气化铁道接触网.

猜你喜欢

承力索新线架线
荣乌新线高速公路安全预警和主动管控系统
乘坐地铁
架线工地写真
不等高软横跨横向承力索计算及计算结果判断研究
接触网系统的主导电回路及其维护
新线引入高铁枢纽电务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研究
架线式电机车运输制动问题探析
基于ZigBee技术的直流机车架线分段自动停送电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浅析110kV输电线路架线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地铁隧道内柔性架空接触网承力索换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