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奉新竹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考
2011-04-12闵绍金余国新肖充
闵绍金 余国新 肖充
(奉新县林业局 江西 奉新 330700)
江西省奉新县地处赣西北,属长江中下游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县域面积1642km。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8oC,无霜期240~260天,年降水量1600~1700mm,是竹子生产最适宜区。依托丰富的毛竹林资源,奉新县竹产业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仍面临原材料缺口大,科技创新能力低,无序竞争相对突出等诸多问题。探索一条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加工利用为龙头、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奉新县竹产业发展的关键。
1 竹产业发展现状
1.1 毛竹资源情况
江西省奉新县竹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4.3万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41.1%,立竹量7358万株,为全国毛竹林重点生产区。
奉新县竹材品质好,加工性能优良,竹材以“径大、节长、壁厚、质优”著称。但奉新县毛竹林分质量不高,单位面积立竹量低,竹农精耕细作的观念较淡薄,投入意愿不强,粗放经营毛竹林面积较大。
1.2 毛竹加工情况
自1997年奉新县实施竹地板产业化工程以来,竹产业经历了起步、壮大、调整、巩固、提高几个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以竹地板、竹胶模板为主导产品,竹工艺品、竹家具等其他产品为补充的综合发展格局。全县现有竹加工企业81家,年消耗原竹1200余万株,生产竹地板420余万m2,竹胶板1.6万m2,竹家具、竹楼梯5100余套,竹工艺品230万件。竹产业总值达9.4亿余元,上交税金2200余万元,出口创汇1600余万美元,涌现出以“康达”、“飞宇”、“松涛”、“华强”、“华昌”、“环宇”、“亿利”为代表的一批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省级知名品牌9个。主要产品竹地板的销售量占国内市场的25%,被命名“江西省毛竹加工基地”。同时,奉新人在全国毛竹主产区创办的竹加工企业有300多家,县内外竹地板总产量占国内销售市场的60%。
1.3 产业科技创新情况
奉新县毛竹产业科学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毛竹栽培业虽取得一些成果,但由于投入少,大多数毛竹林仍以一般经营为主,毛竹林地生产力相对较低;近几年,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大大提高,但由于投入、生产规模等原因,仅有少数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大多数中小型加工企业仍因缺乏技术支撑、产品工艺相似、产品附加值较低,成为制约奉新县毛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奉新毛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要求企业从过去的数量扩张发展模式转变到质量提高的发展轨道上来。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资金与能力有限,奉新县竹产业仍以竹地板、竹胶板等板材加工利用为主,产品单一,在新产品开发、产业链完善等方面已落后浙江安吉等竹产业发达地区,附加值较高的竹工艺品、生化产品等研发、生产则明显落后。
2.2 培育投入少,资源紧缺
近年来,毛竹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毛竹资源消耗量迅速增加,资源紧缺形势日益明显;加上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使毛竹林损失巨大,进一步加剧了毛竹资源紧缺;毛竹采伐利用不规范,采伐年龄随意性较大,与定向培育毛竹资源基地的采伐管理要求有较大差距。
2.3 产业链条短,利用率不高
由于缺乏完整的产业加工链和毛竹资源分选配送体系,大量毛竹加工剩余物没有很好利用,如竹叶、枝梢等直接丢弃,竹屑等下脚料作为燃料被烧掉,竹青等被作为原料廉价销往外地,浪费了本已紧缺的毛竹资源,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2.4 科技创新差,无序竞争突出
企业为了生存,竹加工企业一方面为争夺日益紧缺的毛竹资源,竞相提高毛竹收购价格;另一方面为占领有限的销售市场,竞相压低产品销售价格。无序竞争行为直接导致了企业赢利能力下降,加剧了企业可用资金的不足、创新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一旦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将有大量企业出现亏损,影响毛竹产业的健康发展。
2.5 基础设施滞后,生产条件差
长期以来,奉新毛竹产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林区道路十分简陋,通车里程少,相当多的毛竹林采运仍以人力作业为主,灌溉设施基本上空白,机械化生产水平很低,与集约经营的现代化竹林培育差距较大。
2.6 竹业专业合作组织程度低
大多数原材料基地的经营管理仍属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形态,竹农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3 竹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牢固树立“低碳、生态、循环、高效”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全竹利用为手段,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瞄准建材、装饰材料、高档家具、毛竹生化利用等高附加值领域,发展区域特色竹业,不断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设赣北竹业名城,打造奉新生态家园,将毛竹产业打造为奉新县的支柱产业。
3.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1)积极组织编制全县竹产业中长期总体规划,把竹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竹林独特的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推动竹区经济繁荣和生态优化的良性循环。
(2)将科技创新与延伸产业链结合好,着力开发竹加工新产品,努力实现从用竹秆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转变,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区域性竹资源加工利用和商贸流通中心。
(3)把毛竹观赏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开发江南竹海旅游,发展竹质旅游商品,弘扬竹文化,适时举办“竹文化节”,使竹产业从工业领域向第三产业拓展。
3.2 重点培育竹业专业合作组织
围绕提高竹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竹加工企业为联结体组建竹业专业合作社,逐渐将分散的林农组织起来,带动全县竹产业种植和加工发展,逐步形成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多方共赢的竹产业发展格局,既促进了基地建设,又带动了竹农致富。
3.3 健全产业支撑体系
3.3.1 科技合作
主动对接林业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入股、定向研发、技术指导等不同形式的科技合作,全方位、高起点、宽领域研发竹加工产品、以终端竹产品生产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不断挖掘产品深度、扩大产品广度、提高产品精度、深化产品细度,全面提高竹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3.3.2 成果转化
支持企业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并适时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通过本地的资源优势吸收外地的先进技术,促成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的强强联合,促进生产工艺和产品的更新。
3.3.3 企业转型升级
适应竹产品市场的需要,科学地优化产业构成和产品构成。将现在的竹地板、竹胶板等板材生产占绝对优势,调整为物理利用占75%,生化利用占15%,配套加工占10%,进行政策引导,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形成合理的产业格局。
3.4 培育领军企业
3.4.1 提高市场占有率
主动参与国内外竹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快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紧壮大本土企业,促进竹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改进包装、注册商标、争创名牌,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办法,引导竹加工企业积极争创知名、著名、驰名商标,鼓励有出口权的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
3.4.2 建设竹加工高新基地
规划建设1.5km2的毛竹加工产业高新项目区,引导企业向项目区聚集,建成集生产、研发、配套、展销于一体的竹加工高新产业区,成为全国竹产业加工基地。
3.4.3 完善准入制度
支持符合产业导向的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发展,限制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发展,禁止资源掠夺型和不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发展。
3.4.4 培育领军企业
通过引进、重组、兼并、联合及对外扩张等手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进竹加工产业内部生产专业化、产品集成化和融资财团化,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全县组建3~5家大型竹业集团,统一质量标准,做强企业品牌,形成规模效益,壮大行业实力,提高产业关联度,实现产业集团化,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5.1 加大信贷投入
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单位要出台具体方案,安排一定的贷款额度,加大信贷投入,大力扶持竹产业发展。积极引导不同经济成分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林业建设,特别是要由竹产业协会牵头,组织企业和林农参股赣林担保公司,进行无抵押物林业贷款。统筹林业、农业开发、扶贫开发、水土保持、科技开发等涉农项目的部分资金,建立银行专户,主要用于对利用银行贷款发展竹产业的贷款贴息,改面上扶持为点上扶持,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扶持规模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3.5.2 加强林区道路建设,完善竹林基础设施
抓住山区新农村建设和村村通公路的有利时机,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重点突出毛竹林道路建设,引导竹加工企业、乡村组织,以及鼓励竹农采取集资、以竹换路等办法,加快竹山机耕道的开设,用3~5年时间基本构建竹山道路网络,全面完善竹林基础设施,彻底解决远山竹林丰产培育、利用开发的瓶颈难题,降低毛竹生产成本,提高竹林经营水平。
[1]吴朝斌.黔东南竹类资源及开发利用[J].世界竹藤通讯,2010,8(4):35-40.
[2]李和麟,陈滔.高性能重组竹制造技术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0, 8(4):27-34.
[3]李大纲,闫微丽,何强.竹塑复合材料吸水性能的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0,8(4):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