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1-04-12周凤妮

时代农机 2011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创新能力精神

周凤妮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大学生是 国家的未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课程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 依托课程教学,将创新精神立足于德才兼备

思想政治课是学院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功能,它需要借助教材,通过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最终培养出既有高尚品德,又有一专多能的技术型高职人才。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正确处理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品德和能力塑造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引导创新型人才在成长过程中解决好德能冲突的矛盾,是能否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一个真正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品德”统领“才能”,其内在的德能是统一的。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意识是品德的内核;科学的世界观对创新素质起着主导作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创新精神起着监控作用。因此,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中,科学的世界观正确引导创新活动的目标,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强化创新主体的创新思维能力,优化创新主体的人格品质,并实现对其创造能力的驾驭;科学的人生价值观通过渗透在人的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制约个体认知能力、行为动机、情绪反应的形式和行为特征,决定个体的态度模式、信仰体系和道德价值的形成。只有帮助创新个体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确立科学的“三观”意识,才能塑造其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发挥个体的创造能力创新其认识活动和行为模式,使其创新成果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德能统一。

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基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本身就得有创新理念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针对目前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创造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氛围。

(1)更新教学理念,变知识传递为方法传递。马克思曾说过,创新思想就像一棵种子 ,它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和最有灵性的火花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播知识 ,而是在于启迪唤醒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得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因此,今天教师的任务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 、解惑”,而更重要的是要播种“创新种子”。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只有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转换原有角色,不断地开拓进取、更新自我 ,放下师道般的尊严”,与学生共同探讨,携手进步,才能在学生心灵中播种培养这颗创造种子”。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 ,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 ,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 ,而不是机械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2)更新教学内容,增强理论教育的时代气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不是空头政治,要贴近生活,要与切实解决学生各种实际困难相结合,这样才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很高。他们不喜欢老师照本宣科的空讲理论、空洞说教,而是要求教师授课理论有深度、观点有高度、批判有力度、内容有广度。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当前形势,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独到的作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富有时代气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时代需要和时代特点。把那些和学生联系密切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把学生关心的问题、时事热点问题带进课堂。 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兴趣,引导他们自觉的参与,帮助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出创新精神。

(3)更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 ,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须顾忌,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丰富深邃的内容中内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识形态功能,消除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先人为主的认识偏见和心理对抗 ,润物无声地使大学生发生认识和理解上的转变。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改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结合起来配合教师讲解,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在教学方法中,教师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问题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教学构成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分析,激发学生的新思维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改革思政课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由于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考核还是以传统的考试方法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素质好坏都没纳入正常的考评范围,这样的考评办法已经不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要积极探索考核方式改革,注重教学全过程的综合、动态考核方法的改革总的原则是,注重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将课堂考察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考核与主题读书报告、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和课程论文写作结合起来,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在这个档案中规定多种指标,如讨论发言、演讲、小论文、学习笔记、调查报告、小测验等等。每个指标都是该课程学习成绩的重要部分,然后合成起来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

总之,创新能力培养是一种新型教育,无疑对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从量上和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量上说,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树立起自我人格魅力。从质上说,创新能力培养同样要求教师具有创

造性品格和实践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为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勤读书、勤研讨、勤总结,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优化知识结构,尽快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1]陈志宏.在思政课上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D].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1).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一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孙丽霞.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商业经济.2009,(10):128.

猜你喜欢

理论课创新能力精神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拿出精神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