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朱胡彬夏文学奖金”
2011-04-12陈思广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具有民间性质的文艺奖助活动鲜为人知,“朱胡彬夏文学奖金”就是其中的一个。
1935年,著名土木工程专家华南圭先生的夫人华罗琛决定在自己的家中——北京无量大人胡同19号举办“北平国际文艺座谈会”,邀请中外爱好文艺的人士,每月举行例会一次,讨论国际文艺创作事宜。这是一个带有文艺沙龙性质的学术团体,中法大学教授郭麟阁、陈绵、清华大学教授吴宓等是其中的常客。“七·七事变”后无形解散。
朱胡彬夏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发起人。姓胡名彬夏,朱为夫姓,江苏无锡人,与华南圭先生是同乡,曾先后留学日本、美国,是我国最早倡导女权运动的杰出的革命者之一。1928年任清华大学董事。1931年12月不幸病逝。
华罗琛非常敬重女中英杰朱胡彬夏,决定设立“朱胡彬夏文学奖金”以示纪念。为此,她特在1935年的《文学》第4卷第6期等刊物上刊登“朱胡彬夏文学奖金章程”,宣布:“一、本奖金一名定额三百元;二、本年应征作品以本年度出版之长短小说及戏剧为限;三、应征者将作品印行本一份 (并姓名住址)于本年十二月三十日以前寄北平遂安伯胡同七号彭基相先生转交;四、本会本年请郑振铎李健吾朱光潜张若名曾觉之五位先生审查委员;五、审查结果于明年 (二十五年)二月三十日以前宣布;六、得奖金之作品得著者同意后由本会翻译为英文或法文版权为著者译者公有。”由于收到的作品很少,华罗琛决定延期一年。1937年2月15日,上海《月报》1卷2期“文艺情报栏”内刊载揭晓启示:“华罗琛女士主办之‘北平国际文艺座谈会’前曾发起1936年朱胡彬夏文学奖金。兹悉业已决定第一名为上海刘王立明女士之长篇小说《生命的波涛》,得奖金二百五十元。第二名为王儁之《幽僻的陈庄》,奖金五十元。”至此,这场历时两年的民间文艺奖助活动划上了句号。
《生命的波涛》于1936年5月由上海中国女子生产合作社出版。作者刘王立明,本姓王,刘为夫姓。小说以主人公慕云的逃婚为线索,描绘了她从旧式家庭逃离后的交织着痛苦、辛酸、离奇与幸福的复杂人生历程,塑造了一个坚忍不拔对理想有着执著信念的新式女性形象,展现出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新知识女性对于自身命运的不屈抗争历程,肯定了新女性为自身解放所进行的反抗,同时对包办婚姻等吞噬女性幸福的封建思想进行了暴露与批判。小说擅长通过大量的心理独白来揭示人物的性格,描写细腻、绵密,富有戏剧性,但也显出刀斧之痕。
《幽僻的陈庄》于1935年1月1日由北平文心书业社出版。作者王儁即王林,是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从事写作教学时从头到尾听完沈从文授课的二位旁听生之一。小说以农村小土混子与小地主为一个寡妇而明争暗斗的故事为中心,朴素地展现出1930年代中国北方农村真实而复杂的人性世界。全书通篇充满着乡土意韵,充盈着用各种声音、颜色同气味交织的健康气息,从这篇作品中,读者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沈从文在写作教学中所倡导的“用各种官能向自然捕捉各种声音、颜色同气味,向社会中注意各种人事”的指导思想,作品所透露出的健康意识,纯朴的风格和严肃的态度,也正是沈从文美学思想的自然展现。这也是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但结构有些散,个别情节有些游离。
“朱胡彬夏文学奖金”是一个纯民间个人性质的文艺奖助活动。由于华罗琛本人并不会汉语,她的创作都是用法文写成后由他人译成汉语的,因此评定小说的优劣只能由他人来进行,但是,作为一个朋友的纪念,作为一个良心的诺言,华罗琛女士完成了自己的心祭,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这无论如何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我们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