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洲斑潜蝇为例分析探讨外来有害生物生存繁衍瓶颈

2011-04-12肖从卫

上海蔬菜 2011年3期
关键词:斑潜蝇虫源美洲

肖从卫

(江苏省大丰市草堰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24114)

陈 华

(大丰市植保植检站)

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及加入WTO后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外来有害生物的迁入也是一波高于一波,如水花生、加拿大一枝黄花、烟粉虱、美洲斑潜蝇、食人鱼,可谓植物、昆虫、鱼类等应有尽有。我们根据多年实验经验,现以美洲斑潜蝇为例分析探讨其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继续生存繁衍的真正制约因素。

1 发生历史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双翅目潜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害虫。我国最早于1993年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首次发现,1994年就迅速将其列为国内检疫对象。但在短短的几年间就迅速扩散到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对各地的蔬菜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一般产量损失在10%~30%。我市地处苏北沿海地区,1996年首次在我市发现美洲斑潜蝇危害,以后几年美洲斑潜蝇都是中等或中等以上发生危害程度。为何美洲斑潜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扩散并适应当地环境使种群稳定下来,成为当地秋季蔬菜上的常发性害虫,为此我们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2 分析和探讨

2.1 在本地自然环境下可安全越冬

任何外来生物,无论是有害生物还是其天敌,可安全越冬性是维持其连续生存繁衍的首要问题。一般规律是在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中外来有害生物的安全越冬概率稍大于上层天敌。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显示,美洲斑潜蝇在北纬35°以北自然环境中不能安全越冬,李洪奎等人在1998年也报道过,美洲斑潜蝇在山东潍坊(北纬36°4′)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我市地处东经 120°13′~120°56′、北纬 32°56′~33°36′, 从理论上来说是处于在自然条件下可安全越冬地区。自从1996年我市发现美洲斑潜蝇后,几乎年年在全市范围内都有发生,且2001、2002、2004、2005 年都达到重发生程度,重发频率比较高。假设每年的初发生虫源都是由农产品运输传播带来的,其发生危害范围也只可能局限在点片范围内。因为美洲斑潜蝇的自然扩散能力很弱,一般只能飞行数十米,少数报道可飞行100m以上。可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不可能迅速扩散到全市范围,据此可排除外来农产品运输传播和外来自然迁入虫源可能性,可推断本地每年初发生虫源主要来自于本地自然越冬虫源。美洲斑潜蝇在本地可自然越冬性为其发生和逐年累积提供了必要条件。

2.2 可建立新的稳定、持续的食物结构

任何一种外来有害生物,其生存的首要条件是寻找食物。在新的生态系统中有可能有与原生活地一样的寄主,也有可能不同。只有建立了新的稳定的食物结构才能保证其顺利繁衍生息。

据我站多年调查统计,美洲斑潜蝇的寄主种类较多。已知本地查明的寄主植物涉及22个科120余种植物,其中以葫芦科、豆科蔬菜作物受害最为严重,而且寄主范围还有不断扩大趋势。最先受到危害的寄主是棉花和丝瓜,一般从7月下旬开始在这两种寄主上就可见虫道。为什么美洲斑潜蝇会先选择这两种寄主进行危害呢?其一,这两种寄主的种植面积大、分布广。我市每年的棉花种植面积都稳定在3.3万hm2左右,而丝瓜是夏、秋季人们喜食的蔬菜品种之一,几乎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有种植。其二,美洲斑潜蝇成虫多喜欢在寄主的上部嫩叶上产卵,而棉花和丝瓜植株高度适中,通风透光性比较好,正好迎合了美洲斑潜蝇的产卵习性。到8月份以后,在田的冬瓜、南瓜、刀豆、扁豆、茄子、番茄等多种寄主上都可查见危害。进入9月份后,秋白菜等秋菜陆续移栽入田后就开始危害。在美洲斑潜蝇的整个危害期,食料异常丰富,且不会脱节,为美洲斑潜蝇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大豆在本市的种植面积很大,且其它豆类危害都较重,但唯独大豆很少见危害,就是和其它相邻适宜寄主插花种植也基本不见危害。不知是大豆表面不适合雌虫产卵还是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份对其有驱避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2.3 侵入地气侯条件适宜

侵入地适宜的气侯条件对外来有害生物至关重要,有可能决定其危害期。美洲斑潜蝇为喜温型害虫,适应性较强,在12~32℃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以25~32℃为最佳适宜温度。我市常年6、7、8、9、10 月的历史月平均温度分别为 23.9℃、27.2℃、26.6℃、22.6℃和16.9℃。从温度上分析6、7月份更具备美洲斑潜蝇生存繁殖的温度条件。但6~7月中旬为梅雨季节,正常年份降雨量大,田间土壤含水量较高,对美洲斑潜蝇蛹的羽化非常不利。相关试验表明,当土壤含水量在25%时羽化率在84%以上,而当土壤含水量达到40%时多数蛹不能正常羽化。由此可见,梅雨导致的土壤高含水量和7月份的极端高温有效抑制了6、7月份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危害。8、9、10月温度适中,雨量适宜,故发生较重。

2.4 天敌控制因素弱

一般外来有害生物迁入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天敌制约因素,只要条件适宜就会迅速繁衍扩散。美洲斑潜蝇传入我国正好16年时间,传入我市短短13年时间。由于其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本地生态系统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自然控制因素,或者说天敌控制因素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出现并稳定下来。据有关报道,现有的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大概有15种寄生蜂,在我国南方的广东省,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的寄生率为15%~20%。但这是在南方地区,生物多样性好,生态系统自我修补能力强。而本市地处苏北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没南方地区丰富,自然修复能力较差,在我站多年的调查中也很少发现美洲斑潜蝇的寄生现象。

3 小结

从美洲斑潜蝇的成功“落户”我们可以得出,只要侵入地满足了外来有害生物的安全越冬、食物结构、适宜气侯条件需求,加上自然控制因素较弱,其迁入后爆发的可能性极大,并为今后外来有害生物评估提供有利参考。

猜你喜欢

斑潜蝇虫源美洲
美洲野牛当宠物
血吸虫来源的miRNA通过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促进宿主肝纤维化
美洲动物
不同诱捕装置对美洲斑潜蝇诱捕效果比较
贵阳市烟仓烟草粉螟消长动态及虫源分析
美洲大蠊化学成分的研究
美洲斑潜蝇识别与防治口诀
谁发现了美洲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种间竞争的影响
食用菌虫害抑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