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出恭”的由来

2011-04-12牛尚鹏

关键词:理据大词典小便

牛尚鹏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

试谈“出恭”的由来

牛尚鹏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

“出恭”词义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出恭入敬”说。此说认为“出恭”源于明代国子监或科举考试的“出恭入敬”牌,事实上,“出恭”早见于元代,而元代科举考试并不曾设置“出恭入敬”牌,可见此说不能成立。本文认为“出恭”即“出肛”,其理据就是把肛门中的东西排出来。

出恭;词义来源;理据

一、“出恭”用例举隅

古人把大便叫做“出恭”,在元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和戏曲中频繁出现。例如:

(1)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三折:“俺这里茶迎三岛客,汤送五湖宾,喝上七八盏,敢情去出恭。”

(2)元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第三折:“你可不曾见那厮杀,两匹马滚在一处,我要下马出恭,百忙里拴了个关门镫绊住脚,急的我要不的。”

(3)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一日早晨,行至陈留地方,偶然去坑厕出恭,见坑板上遗下个青布搭膊,拣在手中,觉得沉重。”

(4)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春香道〕先生,学生领出恭牌。”

(5)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魏翩仞假托出恭,拉了新嫂嫂到小房间里,二人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商量好了一条计策。”

(6)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有一个童生推着出恭,走到察院土墙跟前,把土墙挖个洞,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被鲍廷玺看见,要采他过来见太爷。”

大便为“出恭”,由此类推衍生,到了清代,小便则称为“出小恭”,大便则称为“出大恭”。例如:

(1)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秦钟趁此和香莲弄眉挤眼,二人假出小恭,走至后院说话。”

(2)清八宝玉郎《冷眼观》第一回:“那男子回道:‘这才叫做戏台上出大恭,大家唱不成哩。’”

二、关于“出恭”词源的几种说法

“出恭”一词的理据是什么呢?约而言之,有以下五种观点。

(一)不恭守厕说 清梁同书《频罗庵遗集》卷十四《直语补证》:“出恭,今人谓如厕曰出恭,殊不可解,按《刘安别传》:‘安既上天,坐起不恭,仙伯主者奏安不敬,谪守都厕三年。’或本此。”《古今笔记精华》卷五《谚语》“出恭”条:“《刘安别传》:‘安既上天,坐起不恭,仙伯主者奏安不敬,谪守都厕三年。’按,今人谓如厕曰出恭,当本此,因不恭而讹为出恭也。”《中文大辞典》、《宋金元明清曲词通释》“出恭”条采用此说。

(二)出于恭敬之外说 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七“出恭”条:“如厕曰出恭,吕蓝玉《言鲭》谓出于恭敬之外,是前明已有此语,明人撰《西游传奇》,出恭字凡两见。”

(三)出恭入敬说 清李某(鉴堂)《俗语考原》“出恭”条:“明时考试,设有出恭入敬牌,妨闲士子擅离坐位。士子通大便时,恒领此牌。俗因谓通大便为出恭,且谓大便为大恭,小便为小恭云。”此说甚为通行,各类辞书如《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大词典》、《小说词语汇释》、《中国古典小说用语辞典》、《中国古代名物大典》等都取此说,《中文大辞典》“出恭”条取第一种观点,“出恭入敬”条取此观点,前后矛盾,反映出编者对该词的理据也是模棱两可。

(四)出恭乃出粪说 清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出恭”条:“按,今人以屙为出恭,非也。当作出共,共即粪字之省耳……粪字既从共,后世遂省为共字。以粪与共分二义,共恭古本通用,故共又讹为恭,竟不知此共字从粪省矣。……盖隶之粪字从共,古文之粪字从出,出共二字,其义如此,不可误作出恭矣。”

(五)出恭乃出弓说 清吕湛恩《聊斋志异注》:“矢,通作屎。《史记·廉颇传》:‘顷之三遗矢矣。’矢出于弓,故今之如厕曰出弓。解此方知此用典之妙。”(详见下文)

三、“出恭”诸说误解辩正

那么,上列诸说究竟孰是孰非呢?

按照第一种观点,汉代就应该有大便义的“出恭”一词,事实上,“出恭”是近代才产生的新词,在元代以前的文献中,我们尚未发现用例。如果一个汉代就产生的词过了一千多年后才见载于文献,那是不可思议的。《宋金元明清曲词通释》认同此说,并下按语:“刘安乃西汉人,据此可想见,其源久矣。”实不可取。第二种观点臆说无据。第四种观点拘泥于字形,何况文献中并没有“出共”一词表示大便,讹为恭无从谈起。第五种观点是一种谐音的说法,但缺乏语言事实的佐证。

被众多辞书采用的第三种观点,我们认为也有问题。

首先,“出恭”一词在元代的作品中已经出现(见前面举例)。那种认为在元代就已经出现的词源于明代才始见的“出恭入敬”牌,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汉语大词典》的编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就把《辞源》里面的“明代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修改为“从元代起,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但是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我们尚未发现元代科举考场或国子监中有设置“出恭入敬”牌的证据。《元典章·礼部》卷四《典章·学校一》有详细的“考试程式”和“考场规则”,包括考场的设置,考试官、监事官、封弥官、誊录官的选拔,入场、交卷时间,搜身、巡视、起居、用膳等都有详细的记载,但并未有“出恭入敬”之类的信息。《元史》卷八十一《志·选举一》、《新元史》卷六十四《志·选举志一》、《元史新编》卷八十《志·选举学校》均无“出恭入敬”之类的记载。最早的例证只见于明代。明黄佐《南雍志》卷九《谟训考·上篇》:“每班给与出恭入敬牌一面,责令各班直日生员掌管,凡遇出入,务要有牌,若无牌擅离本班及敢有藏匿牌面者,痛决。”明申时行《大明会典》卷二百二十《国子监·监规》、明佚名《学校格式·洪武十五年学规》的记载同此。清梁国治《国子监志》卷三十六《生徒二》:“每班给出恭入敬二牌,直日司之,凡诸生出入必以牌,不得遗忘或藏匿。”《中国科举辞典》“出恭”条云:“明朝国子监学规之一。每堂(约二十五至三十名)发给书有‘出恭入敬’四字之木牌一枚,监生有内急时必须领此牌,以防止监生擅离讲堂。考试时,考场亦备此牌,以防止考生擅自离座。”可见“出恭入敬”牌的设置开始只是明朝国子监的学规,考试和科举后来也沿用,元代的科举考试和国子监并不曾设置。

其次,《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大词典》采用“出恭入敬”说,所以在解释的时候,都把出恭解释为大小便,而不仅仅是大便。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按照“出恭入敬”说的理解,考生领牌进厕当然可以大便也可以小便,所以解释为大小便才全面。事实上“出恭”最初仅指大便。《近代汉语大词典》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解释道:“大小便曰出恭,后专指大便、拉屎”,这种说法本末倒置,“出恭”最初是指大便,不单独指小便,为示区别,小便则曰“出小恭”,这是清代才出现的。证据有四:

其一,即使在信从“出恭入敬”说的人中,也并不是都认为“出恭”是指大小便,上面我们提到的清李某(鉴堂)《俗语探原》认为“士子通大便时,恒领此牌。俗因谓通大便为出恭”,我们虽不赞同这种观点,但“出恭”原指通大便则是可信的。

其二,在文献中,“出恭”确切用于小便义的一个例句也没有,但用于大便义的确凿证据比比皆是。如明赵维寰《雪庐焚余稿》卷十《严师》:“逢三则大会,大会日诸生必五鼓起,命五题,大小题间出。出题后,诸生不得交一语,每桌下各置溺器一,不得出恭。交卷以灯下为度,厥明,先生阅诸卷,评次之,虽五六生,必分等列。”此谓小便的器皿不得用来大便,此“出恭”为大便甚明。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五《桂员外途穷忏悔》:“于是夫妻父子相牵同至后园,绕鱼池而走,见有人粪,明知龌龊,因饿极,姑嗅之,气息亦不恶。见妻与二儿攒聚先啖,不觉垂涎,试将舌舐,味觉甘美。但恨其少,忽有童儿来池边出恭,遂守其傍,儿去,所遗是干粪,以口咬之,误堕于池中,意甚可惜,忽闻庖人传主人之命于诸犬中选肥壮者烹食,缚其长儿去,长儿哀叫甚惨,猛然惊醒,流汗夹背,乃是一梦。”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一个丫鬟因日间玉姐不要吃饭,瞒着那两个丫鬟私自收去,尽情饱啖,到晚上夜饭亦是如此,睡到夜半,心胸涨满,肚腹疼痛,起身出恭,床边却摸不着净桶。”这样的例句尚有很多,兹不赘举。“出恭”一词在元代仅见上面举过的两例,在明代却是大量出现,在“大便”用例繁多而“小便”用例一个都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后专指大便、拉屎”无从谈起。

其三,几部工具书《小说词语汇释》、《宋元语言词典》、《中文大辞典》、《中国古典小说用语辞典》等都把“出恭”只解释为大便,我们尚未见到把“出恭”只解释为小便的辞书。

其四,方言有很强的存古功能,今天许多地区仍然把大便叫做“出恭”,如广州、扬州、洛阳、厦门、海口、丹阳等。把小便叫做“出恭”的叫法我们尚未见到。出虚恭则指放屁,跟肛门有关,也是从“出恭”的大便义衍生而来的。

根据以上四点,我们认为“出恭”最早的意义是大便,不单独指小便。“出恭入敬”说把“出恭”解释为“如厕、大小便”只是后来的意义,这样虽然不算错,但对词义的发展脉络并没有说清,似有欠缺。

四、“出恭”词源新说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质疑,我们认为“出恭入敬”说不能成立,“出恭”的词义来源跟国子监或科举考场中的“出恭入敬”牌没有关系。那么,“出恭”的理据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出恭”即“出肛”,其理据就是把肛门中的东西排出来,所以“出恭”最初都是指大便。出于趋雅避俗的文化观念,“肛”就写成了音近的“恭”。证据有三:

第一,在方言中,“肛”又作“工、弓、宫、恭、疘”等,这些都是肛的音变记音字。如:洞肛,指肛门,吴语,上海读作[doŋ23-22koŋ53-44],第二个音节读作[koŋ53-44],跟恭音极似。郭友松《玄空经》第七回:“大头鬼向来吃自家头星星,吃别人家甜津津,吃得上撑喉咙,下撑洞肛,腰大十围,然后摇头发尾巴,走了出来。”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替死鬼)早被黑漆大头鬼一记杀车榔槌,打得头向洞肛里撒出来。”又作“洞工”,江苏江阴、上海松江话、于都话则把脱肛叫做屙洞工,广东梅县把脱肛叫做出屎□公;又作“洞弓”,上海、浙江宁波话;又作“洞宫”,江苏江阴,浙江富阳、萧山话。歌谣:“牛皮好班鼓,击击鼓,登登鼓,一箭射出烂洞宫。”又作“洞恭”,江苏丹阳话;又作“洞疘”,疘音gāng,旧读gōng,《广韵·东韵》:“疘,古红切。”上海读作[doŋ23-22koŋ53-44]。吴语里江苏溧水把腹泻叫做撒肚胱,读作[sa5du31kuõ53],胱对应音节[kuõ53];闽语里福建漳平把肛门叫做尻川空,读作[kha55tsŋhŋ33khaŋ55],空字对应音节[khaŋ55],皆可证明恭、肛可通用。

第二,“出恭”又写作“出弓”。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本)卷二《黄九郎》:“系赤兔于辕门,如将射戟;探大弓于国库,直欲斩关。”清吕湛恩注:“《左传·定公八年》:‘阳虎如公宫,窃宝玉、大弓以出。’”吕补注:“按矢,通作屎。《史记·廉颇传》:‘顷之三遗矢矣。’矢出于弓,故今之如厕曰出弓。解此方知此用典之妙。”《黄九郎》是篇写男同性恋的小说,上面的两句用隐喻的方式描写了同性恋者肛交的情景。赤兔暗喻男根,辕谐音圆,辕门暗喻肛门,大弓谐音大恭,指粪便,国库暗喻后庭。吕湛恩认为矢出于弓,所以拉屎叫出弓。前面我们说过,吕氏的这种谐音说缺乏语言事实的佐证,但是蒲松龄和吕注却透露出当时“大恭”有作“大弓”、“出恭”有作“出弓”的说法的信息,弓也是肛的音变记音字。矢出于弓,犹屎出于肛,出弓犹出肛。所以吕注才赞叹“解此方知此用典之妙。”

第三,“出恭”的理据是把肛门里的东西排出来,其构词方式是“排出义的动词+肛门”,这种构词方式在一些方言中也能找到例证。河南新乡、封丘有些地方大便叫粗肛,粗疑即出,这些地方经常把卷舌音念成平舌音,还有的说拉肛,拉也是排出义;江苏丹阳话把大便叫做屙恭;广州话哄小孩拉屎叫做屙哼,也说“屙哼哼”,哼也是肛的音变记音字。哼,粤语读作[hèŋ],在阳江、厦门、潮州话中,划读作[ko]。江西萍乡话小儿语大便叫做屙□□,读作[uo/ŋε/ŋε],音节[ŋε]也当记作“哼”字,由于鼻音韵尾脱落,变成了开音节。亨,崇明话读作[hã],哼,雷州话读作 [hã],哼哼连用,厦门话读作[hã/ hã],皆为开音节。核,苏州话读作[ŋɣɁ],鹤,温州话读作[ŋo]。吴语里江苏溧水话把腹泻叫做撒肚胱,读作[sa5du31kuõ53],胱字亦当是肛的音变记音字。不但拉屎可以有这样组合方式,撒尿也可以,广州话中有“屙朘”一词,专指小男孩撒尿,《说文新附·肉部》:“朘:赤子阴也”,即小男孩的生殖器;晋语忻州话中有“屙”一词,是男性生殖器,“屙事”比喻很糟糕的事情,这些可为旁证。

上文提到过“出恭”也作“出弓”,如果现在通行的是“出弓”这个词形,恐怕谁也不会联想到明代国子监的“出恭入敬”牌,很可能会像吕湛恩那样认为源自拉弓射箭。

在探求一个词的理据时,如果不做深入的分析,很可能会望文生训,流于俗词源(folk etymology)之类。例如,认为“解手”源自被捆绑双手的移民要大小便,先得喊官兵“解手”,即解开被绑的双手;“杜撰”的理据是杜默撰写;“模棱”是手摸床棱。事实上,“解手”即解溲,理据就是排泄大小便。“杜撰”的理据据杨琳先生考证为“自己编造”,“模棱”乃朦胧的音转。因此,“出恭入敬”说也属于俗词源之类,其解释不足为训。

[1]饶道庆.“出恭”词义来源及产生时间补释[J].嘉兴学院学报,2009(7):92-93.

[2]杨 琳.“杜撰”语源考[J].古汉语研究,2000(3):53-54.

[3]杨 琳.论因声求义法[J].长江学术,2008(3):94-102.

[4]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书局,1999.

[5]李 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李珍华,周长楫.汉字古今音表[M].北京:中华书局,1993.

[7]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

[8]古今图书局.古今笔记精华[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9](日)长泽规矩也编.明清俗语辞书集成[M].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89.

[10]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1]台湾《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文大辞典[M].北京:中国文化研究所,1968.

[12]《辞源》修订组.辞源(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3]夏征农.辞海(修订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4]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

[15]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16]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7]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8]田宗尧.中国古典小说用语辞典[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

[19]王学奇,王静竹.宋金元明清曲词通释[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

[20]任笃行.聊斋志异(全校会注集评本)[M].济南:齐鲁书社,2000.

[21]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3]华 夫.中国古代名物大典[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3.

[24]李 树.中国科举史话[M].济南:齐鲁书社,2004.

[25]郭齐家.中国古代考试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6]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27]贾 非.中国古代考试与学校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28]翟国璋.中国科举辞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6.

[29]毛礼锐.中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0]郭齐家.中国古代学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编辑 裴兴荣〕

A Probe into the O igin of“Chu Gong”

NIU Shang-pe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

The origin of“Chu Gong”has differentways,themost influential is“Chu gong ru jing”.This thinks that“Chu Gong”from the Ming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 Imperial College or the“Chu gong ru jing”brand.in fact,“Chu Gong”early is found in the Yuan Dynasty,and Yuan examinations had not been set“Chu gong ru jing”plate,we can see that this can not be established.This paper argues that“Chu Gong”means“chu anus”,the origin is to flush outanything in the anus.

chu gong;origin ofmenging;rationale

H136.4

A

1674-0882(2011)04-0053-04

2011-04-28

牛尚鹏(1983-),男,河南新乡人,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训诂学、词汇学。

猜你喜欢

理据大词典小便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找棵树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