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乐府歌诗思想内容探析
2011-04-12傅炜莉
傅炜莉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曹魏乐府歌诗思想内容探析
傅炜莉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曹魏时期的乐府诗歌以文人创作为主,它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并注入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入世热情。这些诗歌的内容大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寄托鲜明的现实关怀;二是抒发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志;三是表达生命有限的焦虑和建功立业的紧迫感;四是抒发感世伤己的不平之气。
曹魏;乐府诗;游仙诗;宴饮诗;祝颂诗
曹魏乐府歌诗以文人创作为主,与汉乐府相比,多酣宴雅集之作,这与乐府诗在汉魏之时多可入乐表演且用于不同场合的实用性质有关。但是,曹魏乐府歌诗仍然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抒情特色,且进一步注入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入世热情。他们在伤时纪事歌诗中直面汉末战乱造成的苦难,抒发平治天下的志向;在游仙诗中表达生命无常、人生短暂和时不我待的焦虑;在宴饮祝颂歌诗中表达对太平盛世的期盼。总之,这种情志合一哀时言志的情怀,体现在曹魏乐府歌诗的各种题材中,具体而言有下四个方面:
一、寄托鲜明的现实关怀
曹魏乐府不从民间采诗,文人创作又多写个人生活,但仍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如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直陈当时社会现状,通过边吏与妻子书信相答,写出男子的绝望之情和希望妻子改嫁他人的矛盾心理以及妻子守家待夫矢志不移的坚贞情操,句句催人泪下,而诗中“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的感叹也令人唏嘘不已,充分继承了汉乐府的神韵。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写孤儿饥寒无衣,号泣思亲之状。曹丕《上留田》感叹其时士族敛财占田,使百姓流离失所。《乐府诗集》卷四十《相和歌辞十五》所录陆机《门有车马客行》前题解云:“《乐府解题》曰:‘曹植等《门有车马客行》皆言问讯其客,或得故旧乡里,或驾自京师,备叙市朝迁谢亲友凋丧之意也。’按曹植又有《门有万里客》,亦与此同。”[1](P585)可见,曹植的《门有车马客行》和《门有万里客》等歌诗的现实性也很强。
生于乱世之秋,曹魏诗人们多亲历战乱,而曹操、曹丕等人更是亲历沙场,于是,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战争造成的民生凋敝等在他们笔下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曹操《苦寒行》极言冰雪溪谷之苦,“羊肠阪诘曲,车轮为之摧”和“行行日以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等句,形象地写出了行军生涯栉风沐雨的艰辛。王粲《从军行》五首以歌颂曹操和曹军英勇善战为主,但在诗中也处处表现出鲜明的现实关怀,如“下船登高防,草露霑我衣,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是写战士离家之愁;“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是写客子思乡之悲;“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安得久劳师”则写行军征戍之苦。曹操《薤露》和《蒿里》两首则更有代表性:
惟汉二十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薤露》)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
一,念之断人肠。(《蒿里》)前篇写董卓洛阳作乱,后篇写关东群雄联合讨董,比较集中地表现了汉末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惨状和士兵常年征战的辛苦。尤其“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几句,表现了当时群雄并起,帝国一片狼烟的状况,被钟惺赞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古诗归》卷七)[2](P18)而《蒿里》一诗中“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更显示了诗人心系天下和关怀生民的情怀。谭元春云:“一味惨毒人,不能道此,声响中亦有热肠,吟者查之。”(《古诗归》卷七)[3](P18)
缪袭《鼓吹十二曲》是歌颂曹魏兴盛之作,但其中的《克官渡》、《旧邦》、《定武功》和《屠柳城》几首却透露着战争的残酷性:《克官渡》写官渡之战,先写“僵尸流血,被原野,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的敌众我寡之势,以“沙塠旁,风飞扬”之萧瑟衬托当时转战不利的低迷士气,继而转写战事大捷,可谓一波三折。《旧邦》依《晋书·乐志》的说法,是写“曹公胜袁绍于官渡,还谯收藏死亡士卒也。”[3](P701)《定武功》“言曹公初破邺,武功之定始乎此也。”虽是歌“武功初定”之诗,但全篇重心在“王业艰难”。
二、抒发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志
此类乐府诗以曹操和曹植最具代表性。曹操以乐府歌诗摹写时事,表达对贤才的渴求。《短歌行》是其代表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人生苦短的慨叹开篇,叹人才之难得,最后以周公自比,表现出胸怀天下的王者之风。《乐府诗集》称此诗为“晋乐所奏”,可能经过乐工改动,内容有所变化,但不伤全文气势。《短歌行》敷衍《论语》评价周文王及齐桓、晋文之语,以古代明君自比。有人指出这是曹操美化自己篡汉行为的言辞,然正如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所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自述生平之志,毫无掩饰造作之态,此篇亦当在此意义上来理解。
另外,曹操还有《善哉行》两首。“古公亶甫”一篇。朱乾《乐府正义》认为,“隐然以太王肇王基自居”,有王者求贤之意。[2](P36~37)而《善哉行》则怀父死,悲君难,写出了王业开创的艰难。《度关山》也是曹操作为基业初创者的自勉之作。《步出夏门行》作于曹操北征乌丸时,全篇包括“艳”在内共四解,第一解《观沧海》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之“吞吐宇宙气象”,[4](P104)第四解抒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壮心,无不显露出王者的豪情。《对酒》篇写“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的升平景象。《乐府诗集》卷二十七《相和歌辞》引《乐府解题》曰:“魏乐奏武帝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1](P403)正道出了诗中向往一统天下的政治主题。
曹植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热血报国的豪情少年,后期尽管在政治上备受打压,但一再陈情,仍执着于建功立业,故颇多述志的乐府歌诗。其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右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寄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早期的曹植,深得曹操宠爱,一如诗中那位“幽并游侠儿”,意气风发,为了“扬声沙漠垂”而离乡远征,极度自信甚至自负,诗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非凡抱负。其《吁嗟篇》感叹自己像转蓬一样“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不仅如此,好友受牵连,他也只能发出“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的叹息。《豫章行》二曲,以咏史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建功立业之志,希望曹丕父子给自己施展政治才能的机会。他先以“太公未遭文,渔钓终渭川”等典故晓之以理,又以“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来动之以情,可谓用心良苦。《鰕篇》以鸿鹄自喻,《薤露》、《惟汉》、《当墙欲高行》、《当欲游南山行》、《当事君行》也多是表达忠君之志。《怨歌行》则直陈“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写自己骨肉见疏而不得用的悲愤。另外,曹植继承楚辞传统,发展了以男女比君臣的写法,往往以女子口吻陈情述志,如《怨诗行》、《妾薄命》、《种葛篇》等。
三、表达生命有限的焦虑和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建安诗人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建功立业之志,而乱世中凸显出的人世无常,更加剧了他们人生无常的惶惑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这在以下两类歌诗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一是游仙诗。钟嵘《诗品》评郭璞《游仙诗》说:“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5](P11)曹魏乐府歌诗中多游仙诗,大致可归为钟嵘所谓“列仙之趣”和“坎壈咏怀”两大类。曹操率先成功地将游仙体裁化入乐府古体,并将其付诸表演,“在继承汉代游仙诗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开创了文人游仙诗的传统。”[6]其《气出唱》和《陌上桑》均写“列仙之趣”,但其它《游仙诗》则融合了抒情手法,摆脱乐府古题而自铸新辞。《精列》表面感叹虽周、孔也“会稽以坟丘”,劝自己“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又归结到“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从“列仙之趣”变成了“时不我待”。曹操《秋胡行·晨上散关山》一改“秋胡戏妻”故事,以游仙诗的面目,讲述了一个登山遇仙的故事: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负揜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沉吟不决,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正而不谲,辞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这首乐府歌诗的第四解“正而不谲,辞赋依因”,乃是以“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屈原《离骚》)的典故,发出对“三公老”之类的人才求而不得的吟叹,故此歌实为以“游仙”的方式表达“求贤”的主题。《秋胡行·愿登泰华山》仍为游仙,但是其中表达的却是“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和“壮盛智惠,殊不再来”的人生苦短之叹。
此外,曹丕也有《游仙诗·折杨柳行》,其特别之处在于借游仙而反游仙。诗的前半部分大谈登高远游、遇仙赐药和羽化成仙,但后半部分却笔锋一转而写求仙的虚妄,“彭祖称七百,悠悠安可原,老聃适西戎,于今竟不还,王乔假虚辞,赤松垂空言”,是对汉末求仙风气的一种理性思考。在此,现实主义精神战胜了长生成仙的虚妄之想,人生短暂的焦虑感再一次显现出来。
二是宴饮诗。建安游宴类乐府歌诗主要出现在曹操统一北方以后,且多出自曹丕和曹植兄弟及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批文人之手。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所谓建安文人“怜风月、狎池苑、述荣恩、叙酣宴”,主要就是指这一时期的作品。曹操不是邺下集会的主要参加者,其《气出唱》的二、三曲虽然也借游仙写了酣宴场景,但表现的主要是“宜子孙”、“增年与天相守”的祝愿。曹植《当车已驾行》和《斗鸡篇》当为早期在邺下与曹丕及建安文人游宴之作,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斗鸡的神态,也描写了当时歌舞相伴的场景。但是除这三首以外,其他的宴饮诗都极写游宴欢愉之景,而以人生多虞、悲愁难以承受的慨叹哀鸣结束。如曹丕《善哉行(其一)》以“朝日乐相乐”始,最后却转到“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的愁苦之思的抒写上来,隐隐露出某种现实的焦虑。《善哉行(其二)》写甘醪、嘉禽、东舞、西音,却发出“乐极哀情来,寥亮摧肝心”的哀叹。《大墙上蒿行》写位高者危,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艳歌何尝行》以“何尝快,独无忧,但当饮醇酒,炙肥牛”开篇,又云“男儿居世,各当努力……约身奉事君,礼节不可亏”,最后仍是“奈何复老心皇皇,独悲谁能知”的感叹。曹植《箜篌引》细致描写了酒宴的情景,秦筝齐瑟,奇舞名讴,觥筹交错,但结尾处还是写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当来日大难》开篇即“日苦短,乐有余”,因为“今日同堂,出门异乡”,所以“别易会难,各尽杯觞”。曹魏的宴饮乐府歌诗多有这种哀乐相生的倾向,在欢乐中感叹人生的短暂,这种悲戚说到底还是跟曹魏文人们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紧迫感分不开的。
四、抒发感世伤己的不平之气
乐府诗在曹魏诗人的手里变成了抒发自我情感的载体,这在曹植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个人的天才和特殊的身世铸就了一个多愁善感的曹植,也使他的乐府歌诗体现出鲜明的抒情特质。
祝颂体歌诗大多是以歌功颂德为主。曹植有《鼙舞歌》五首,依陆侃如先生的理解,一为《圣皇篇》,当汉《章和二年中》,颂文帝即位,兼述就藩国时的别情;二是《灵芝篇》,当汉《殿前生桂树》,述孝子故事,末有乱辞,颂魏德教之宣;三是《大魏篇》,当汉《吉昌》,述宴饮时群臣祝颂之词;四是《精微篇》,当汉《关中有贤女》,述古贤女故事,并颂魏的德教;五是《孟冬篇》,当汉《狡兔》,写田猎的情形,末有乱辞,也是颂圣的话。[7](P181)但是笔者以为,曹植《鼙舞歌》五首祝颂诗,明显以一“情”字贯穿始终。《圣皇篇》颂文帝即位,兼述就藩时的别情。考之全篇,颂文帝即位者只“圣皇应历数,正康帝道休,九州咸宾服,威德洞八幽”四句而已,余篇全写别情:“三公奏诸公,不得久淹留,蕃位任至重,旧章咸率由”,写就藩之紧迫和旧宫之清冷以及表报国之志;而“祖道魏东门,泪下沾冠缨,扳盖因内顾,俯仰慕同生,行行将日暮,何时还阙庭,车轮为徘徊,四马踌躇鸣,路人尚酸鼻,何况骨肉情”则全然不似颂德之诗,而是一首感人的别离诗了。《灵芝篇》前述孝子故事,末有乱辞相应,以颂魏德教之宣,但“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却更像自伤之词。《孟冬篇》以写田猎比拟曹魏征战天下的过程,征战多年,“流血成沟渠”,众臣论功行赏,一片钟鼓齐鸣。总体而言,这五首歌诗与其他祝颂体,尤其是西晋时期一味颂德的祝颂体相比,抒情的特点更为明显。
曹植游仙歌诗进一步强化了文人游仙诗倾向,其《平陵东》、《桂之树行》、《苦思行》、《五游》、《飞龙篇》等几首虽也写“列仙之趣”,但更多“坎壈咏怀”,表现了曹植在险恶的现实环境中无法排解自我愁绪,进而效仿屈原上天入地寻求解脱的心情,如《轻举篇》、《远游篇》、《仙人篇》等。以《远游》为例:
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大鱼若曲陵,承浪相经过,灵鼇戴方丈,神岳俨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琼蕊可疗饥,仰漱吸朝霞,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金石固易弊,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
《远游》为屈原的名篇,屈原“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正契合了曹植的心境。屈原作《远游》是抒发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困于谗佞而无所告诉的苦闷,其与仙人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至的想象是内心苦闷的抒发。曹植的气势更加宏阔,且看“大鱼若曲陵,承浪相经过,灵鼇戴方丈,神岳俨嵯峨”的气势,真能够上承庄子,下应李白。但是再看他“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一句,仍是现实之中无处安身的慨叹。他写“列仙之趣”来借游仙以骋怀,结果却是越超脱则越失意。正如葛晓音先生《八代诗史》中所说,曹植“上承屈原《远游》的精神和表现方法,下启李白纵横捭阖的浪漫想象”,“在将叙事体的游仙诗转化为抒情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促使汉代贵族宣扬迷信的求仙之作演变成后人书写离世隐遁之志的一个重要题材”。[8](P54)
总之,曹魏诗人们或抒发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或表达人生苦短时不我待的焦虑,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灌注其中,甚至宴饮诗、游仙诗、祝颂类歌诗也超越了单纯的歌舞欢娱与歌功颂德,表现出独具特色的个性情怀,体现了曹魏乐府歌诗情志合一哀时言志的特点,显示了鲜明独特的时代精神。
[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三曹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清)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张 宏.曹操曹植游仙诗的艺术成就[J].殷都学刊,1996(1):32-36.
[7]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8]葛晓音.八代诗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编辑 裴兴荣〕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Yue-fu Poems in WeiDynasty
FUWei-li
(Institute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losophy,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250100)
Yue-fu Poems in Wei Dynasty weremainly created by scholars.Because of their practical properties,there aremuch more feasting poems comparing with Han Dynasty.But Yue-fu Poems in Wei Dynasty still inherit the lyricalness in Han and infuse intense self-awareness,show the positive enterprising accession enthusiasm.These poems content generally can be summarized by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First one is the real concern;The second is the ambition of gaining achievements;The third is the anxiety of the limited life and the uegency ofmaking acheivement(You-xian poems and feasting poems particularly obvious);The fourth is the indignation of their unrecognized talents.
WeiDynasty;Yue-fu p oems;Youxian poems;feast poems;praising poems
I207.226
A
1674-0882(2011)04-0038-04
2011-03-19
傅炜莉(1982-),女,山东淄博人,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诗歌与唐前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