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大同“许家窑遗址”旅游开发构想

2011-04-12武全

关键词:大同市遗址博物馆

武全

(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山西大同“许家窑遗址”旅游开发构想

武全

(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古城村境内,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最丰富和规模最大的遗址之一。因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具备一定的旅游开发条件,因而可将“许家窑遗址”以博物馆形式进行保护开发,同时辐射周边景观,依托北京市和大同市,以点带面,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立体旅游区。

许家窑;遗址博物馆;旅游开发

一、“许家窑遗址”的发现及意义

许家窑遗址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面世的。据有关资料介绍,许家窑遗址的发现过程大致是这样的:1973年6月初,考古工作者卫奇和盖培在虎头梁地段进行考古发掘,为了扩大战果,他们商量决定向西延伸,于是卫奇便到雁北地区进行调查。根据以往的经验,他首先到当地的药材收购站了解龙骨的收购情况。所谓龙骨,实际是古代的大象、犀牛等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因其有药效作用,药材收购站都按药材收购。在大同市,卫奇来到了位于四牌楼西侧的药材收购站里。一位姓李的老收购员热情接待了他,不但领他进库房参观收购的大量龙骨,而且提供了好多处化石的来源地,其中阳高县古城公社许家窑村引起了卫奇的注意,因为一枚比较完整的古棱齿象的第三臼齿化石就出自那里。次日,卫奇直奔许家窑村。在村民热情的引领下,他很快就在许家窑村和侯家窑村之间的长形沟内找到了龙骨的产地,同时找到一些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残片和2件具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片。9月,著名学者贾兰坡、王建和甘肃省博物馆的谢骏义在卫奇陪同下来现场察看,仔细研究了从当地收购的一些化石标本,回所后写了《阳高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报告,发表在1976年第2期《考古学报》上,这是有关“许家窑遗址”的第一篇报告。

1976年春,以贾兰坡为领队,卫奇、李超荣和郑州大学历史系的王炳祥等人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许家窑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这次发掘后,根据文化遗物和地理条件,将曾经活动于此的古人类定名为“许家窑人”。为了更多了解“许家窑人”及其生活行为等情况,又先后与1977年和1979年两次进行了发掘。从此,“许家窑遗址”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极大的关注,沉睡了10万年之久的“许家窑遗址”也得以面世。

根据1976年发掘报告,从文化渊源上可以认为,“许家窑人”及其文化遗存是北京猿人文化的继承,无论从分布规模还是埋藏内涵上看,都可以与北京猿人遗址相媲美。许家窑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找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发现了至今仍然为数不多的晚期智人化石,同时在文化渊源的探索中,它将早期的中国猿人文化和晚期的峙峪文化联结起来,充当了过渡桥梁。

20世纪以来,山西北部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使史学界得出了雁北(古大同湖周围)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结论,而迄今所知雁北人类最早的祖先就是“许家窑人”。它与丁村遗址(距今20万年)和西侯度遗址(距今180万年)一起,共同组成了纵贯全省,涵盖整个旧石器时代历史的三颗古遗址明珠,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1996年,“许家窑遗址”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二、“许家窑遗址”的现状及其尴尬的处境

“许家窑遗址”就目前来看,并没有引起山西省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或者说至今根本就没有进行必要的保护,开发更无从谈起。遗址的现状可以说非常荒凉,一眼望去,只有当年发掘过的废墟,可以说明此处为一处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只有两块说明性的碑文,一块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立下的,另一块却是河北省人民政府立下的。然而,让人觉得尴尬的是,在这两块碑文上,一块写着“许家窑遗址”,另一块却写着“候家窑遗址”。原来,所谓的许家窑村和候家窑村,二者仅仅由一条叫梨益沟的小沟相隔,沟西为许家窑,沟东为侯家窑。但是,当年的考古发掘地就在沟西,也就是许家窑村,考古发掘留下的痕迹至今可见。但是后来河北方面注意到了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并给与了相当的重视,也进行了考古发掘,并申请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候家窑遗址”,甚至将这一遗址命名为“候家窑——许家窑”遗址。

该遗址的发现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其发现过程已在前文陈述过,考古学家以发现“许家窑人”遗址为题发表了许多论文,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此说,“许家窑人”遗址这一名称早成定论,无可辩驳。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教授虽为河北人,但他将遗址定名为“许家窑遗址”而没有定名为“候家窑——许家窑人”,必然是从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出发,是为历史负责的科学结论。

文明没有国界,更没有省界可言。但是,文明却应该有省籍!“许家窑——泥河湾”在地质史上是一体的。泥河湾盆地或者整个阳原盆地,如同本省的天(镇)——阳(高)盆地一样,本身就是大同盆地的自然延伸部分,孕育“许家窑——泥河湾”文明的古大同湖主体就在山西省的雁北地区。当时学术界之所以把许家窑的古人类命名为“许家窑人”,应有以下考虑:1、侯家窑村所在的河北省阳原县东井集乡,先前一直属于山西省阳高县管辖;2、泥河湾层的古文明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和知名度,而与其有共同文明母体的山西省雁北地区,显然也应有命名,避免以偏概全。但遗憾的是,河北方面在有关“许家窑——泥河湾遗址”的报道中,有关许家窑的内容很少,即便提到,也多以侯家窑代替,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可见,与河北方面的关注重视相比,山西方面却是让人尴尬的沉默。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文化抢夺现象的发生,为了让珍贵的“许家窑遗址”价值重现,亟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有效的保护!

三、“许家窑遗址”旅游品牌的开发方案与规划构想

在了解了“许家窑遗址”的重要意义和其目前的现状之后,关于“许家窑遗址”的开发方案,我认为可以将“许家窑遗址”作为一个点,以博物馆的形式进行旅游开发,建设“许家窑遗址”博物馆,同时辐射周边景观,依托北京市和大同市,以点带面,形成一个高品质的旅游区。这一设想方案的可行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明:

(一)以博物馆作为“许家窑遗址”的开发形式的可行性分析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保护者和宣传者,其核心内容就是“知识殿堂”的教化功能。博物馆属于大众,通过博物馆的展示与普及,有利于保护该遗址文化与自然遗产,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增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亲融与和谐,也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和地区经济,面向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许家窑遗址”仅在1976年、1977年和1979年的三次发掘中,即获得人类化石材料17件,哺乳动物化石20种和一批骨、角器,还有各类石制品2万余件。其中,仅大大小小的石球就多达1079件,最大的重达1500g以上,直径超过100mm,最小的不足100g,直径在50mm以下。有的石球制作得滚圆,有的是半成品和毛坯,它们清楚地显示出石球制作的全过程。在一个遗址中发掘出这么多石球,在世界考古史上也颇为罕见,成为“许家窑遗址”文化的显著特色和独特风貌。

(二)具体操作的可行性分析 “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古城村。就阳高县而言,它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东与大同市的天镇县和河北省的阳原县接壤,南与大同市所属的浑源和广灵两县以山为界,西与大同市所属之大同县毗连,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丰镇和兴和县隔山为邻,是东望北京,西进大同,南下太原的必经之路。境内有京包铁路、大秦铁路及109国道、京大高速公路、大塘公路和301国道横穿东西。省道公路纵贯南北,乡村公路纵横连网,经纬交织。“许家窑遗址”本身距离京大高速公路只有7km,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成为其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阳高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北有延绵15km的明代古长城,南有主峰海拔2420m的六棱山,火山群体连绵起伏,原始森林蔚然茂密,以寺庙为主体的历史遗迹比比皆是,堪称为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胜地。此外还有大泉山、致富山、云林寺、大辛庄古堡、孤山温泉度假村、罗文皂怪坡、友宰秋林冰洞、古城汉墓群、西团堡峪的白面坡和神泉等一大批正在开发和即将开发的旅游胜地。这些景观完全可以和“许家窑遗址”一起打造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名牌旅游产品。

一个成功的旅游产品,必然不是孤立的,地域性旅游产品更是如此,需要有相应的旅游要素作为补充。阳高糖糕、拿糕、肉泡糕、大泉山白酒、尤其是阳高的杏脯,更是闻名遐迩,远销东南亚及日本等国。此外,由于阳高地处边塞,地域特色明显,处处可见号称冬暖夏凉的“土窑洞”这一黄土高原特有的建筑形式。此外,阳高温泉众多,水质优良;“二人台”历史悠久,风格独特;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总之,吃粗粮,住窑洞,游奇妙景观,购特色物产,洗温泉,赏“二人台”,这些旅游要素使“许家窑遗址”博物馆旅游产品具有立体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其文化内涵是相邻地区无法比拟的。

(三)具体实施建议 综上所述,“许家窑遗址”完全具备旅游开发的条件和可能性。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申请修建“许家窑遗址”博物馆,使它成为我省历史学和人类学教育基地,把“许家窑遗址”博物馆作为重点旅游产业项目来抓,专人管理,专项负责。

2、开通许家窑交通专线。便捷的交通是旅游目的地实现的关键,要尽快打通“许家窑遗址”与京大高速公路的连接路段。该遗址现距京大高速公路只有7km,如果能将这一路段打通,将为“许家窑遗址”旅游开发构想方案的实现提供极大的可能。

3、积极筹措社会资金,树立“举市场之力”发展旅游业的观念,广泛吸收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当地的硬件设施。

4、在建设“许家窑遗址”博物馆的同时,充分挖掘阳高县和雁北地区的厚重人文特色文化,利用粗粮饮食文化、娱乐项目和其它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文化,打造全面立体的旅游产品,真正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与遗址博物馆形成互动。同时要不断增强当地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培养友善、友情、友谊的旅游氛围。

5、开发多条旅游线路。要把“许家窑遗址”纳入山西省和大同市的大旅游规划中,综合其周边旅游景观,依托大同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山西南部的寻根文化,合理设计旅游线路,制作内涵丰富种类齐全的旅游产品。

6、做好遗址保护与开发的辨证统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生态与经济双向良性循环的路子。旅游开发方案的提出首先将保护列为首要任务,做好保护与开发两者的辨证统一,利用遗址旅游开发的过程和所得,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

规划是为了发展,保护与开发也同样是为了发展。开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无疑是一种无法推托的历史责任。这份真实而脆弱的文化遗产,只有被大众关注和分享,才更具有生命力。“许家窟遗址”这一旅游品牌的成功塑造,也必将成为三晋大地乃至全国的一个旅游新星,实现其文化和旅游价值的统一。

[1]贾兰坡等.阳高许家窑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J].考古学报,1976(2):97-114.

[2]吴新智等.中国古人类遗址[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市1999.

[3]贾兰坡,李超荣.许家窑旧石器时代遗址1976年发掘报告[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9(4):277-293.

[4]王法岗,刘连强,李 罡.许家窑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文物春秋,2008(5):23-27.

[5]焦 雯.许家窑侯家窑的遗址保卫战[N].山西日报,2009-05-01.

[6]张华容.现代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编辑 赵立人〕

Tourism Development of"Xujiayao Relics"of Datong

WU Quan
(School of Trade,ShanxiDatong University,037009)

The site is located in Xujiayao Yanggao County Datong,Shanxi,in the territory of the ancient city,and is by far the interim of the Paleolithic human fossils and cultural relics of ancient richest and one of the largest sites.The implication of their values,with certain condition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can be"Xujiayao Site"form of protection ofmuseum development;the same time,the radiation surrounding landscape,relying on Beijing and Datong,in order to point to form a rich content,high-quality three-dimensional touristarea.

Xujiayao;s ite m useum;t ourism d evelopment

F590.31

A

1674-0882(2011)04-0035-03

2011-06-30

武 全(1975-),男,山西大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大同市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大同市小地老虎发生趋势预报
大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博物馆
大同市新荣区: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大同市云州区峰峪湿地菊花节开幕
露天博物馆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