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议国家加强对中药价格监管的提案
2011-04-12司富春
第一提案人:司富春
职务: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2010 年下半年九成中药材价格都在上涨,多数涨幅在30%以上,部分已经翻倍,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太子参,半年价格涨幅高达五倍。导致中药全线涨价主要有以下四个影响因素。
一、中草药种植面积减少。目前野生中草药越来越少,上山采药的机会越来越少,不少中草药都依赖人工种植。但近几年,由于粮食价格的提高,再加上中草药种植时间长、成本高,一些药农改种粮食,导致中草药供不应求。如白芷、黄芪等中药材,就是因为种植面积小导致产量减少,供货短缺。
二、自然因素的影响。倒春寒、暴雨和干旱等天气在今年频繁出现,两广和云贵川等西南地区是中药材的主要产地,而西南大旱导致当地的三七等药材价格大涨,当地出产的半夏的收成也减少了70%。而在山东临沂、潍坊等槐米产区,也因今年槐米坐果时气候反常,几近绝收。海南是白豆蔻、砂仁、槟榔等药材的主产区,但前段海南遭受暴雨,导致了这些药材因减产而价格上涨。
三、中药需求量增大。从甲流到手足口病,时发的疫情使得人们对中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金银花、板蓝根等需求量节节攀升。此外,随着公众对中草药保健效果认识的提升,中草药在饮料、食品、洗化等诸多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随着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声名鹊起,至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量也越来越多,这些内外因素都导致中药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供货不足的情况下,更加剧了中草药价格上涨的势头。
四、游资炒作等不法行为的影响。中草药属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再加上药材产地单一、收获季节集中,产量又不像小麦、玉米一样巨大,炒家不用耗费太多的资金就能控制单一药材的价格,这导致一些游资进入中草药领域,囤积药材,哄抬价格,严重扰乱了中草药的市场秩序。
中草药价格上涨的原因,除了上述四点,政府对中草药的价格监管薄弱、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中药饮片生产经销企业定价不规范也是导致中草药价格失控的重要原因。
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是许多老百姓、特别是农村和贫困边远地区百姓就医的首选,然而近几年价格的过快上扬,导致中药饮片价格过于昂贵,长期下去势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导致老百姓看不起中医、不敢看中医,从而违背了国家扶持中医药政策的实施,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临床医生在给患者开药时也可能会因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减少应用中药剂量,如此一来降低了中医药的疗效,影响中医治疗水平的提高。而中药饮片价格上涨过快,也会导致中成药生产成本过高、价格上涨,不利于中药产业的发展。同时一些生产企业大量囤积药材,人为制造中草药紧缺局面,进而导致价格上涨,使中药饮片陷入了乱涨价的恶性循环,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
资料显示,全国中药饮片市场需求规模约为每年300 亿元,如何遏制中药饮片价格上涨过快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最重要问题。
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中药价格的监管力度,规范定价机制;对中药饮片实行调控价格,物价部门对各省中药饮片生产和经销企业实行统一供货价格,严防乱涨价行为。建立健全控制中药饮片价格的长效机制,以保障基本中药饮片用药质量和供应价格,进一步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的GMP检查和重新认证。
2.加大扶植中药种植,实现中药产业化,扩大药品种植面积。由于种植药材利润偏低,不少药农不愿继续种植。这也成为中药材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中药种植面积减少的手段,关键在于实现中药生产产业化、标准化。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工作,能为中药材市场提供稳定的药材来源,有利于稳定中药材的价格。
3.加强检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使医药机构严格执行有关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查处;问题严重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
政府应加大对中药饮片价格的监管力度,规范中药饮片定价机制;从政策层面掌控中药市场价格;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控制中药饮片价格的长效机制,以保障基本中药饮片用药质量和供应价格。在这个机制中,政府应扮演监督和调控者的角色,对中药材价格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管。
稳定中药价格事关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把稳定中药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过快上涨,实现中药价格的科学监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