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的炮制与生产工艺流程
2011-10-19苏桂云刘颖
□文 苏桂云 刘颖
▲白及饮片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为常用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后历代本草对其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等均有简要描述,其中,《吴普本草》、《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都有关于白及的描述。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肺伤咳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烫火烧伤和手足皲裂等病症。
产地、来源及性状
白及为多年生草本,生长于山野、山谷较潮湿处。产于贵州、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等省。白及块茎肥厚肉质,常数个相连,一般以茎后的3 个为最好,3 个以后的加工后粉性低,干瘪、色泽亦差,不宜取。采挖时间最好是立秋前后,此时白及粉性高,加工收率也高;过早挖,粉性差,收率低,干瘪少肉。产地加工选用当年的块茎,除去残茎和须根,洗净泥土,立即加工,否则易变黑色。加工前分拣大小,然后投入沸水中烫或蒸3~5 分钟,至内无白心,晒至半干,再除去外皮,晒干。北京市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生产的白及饮片主产于云南地区,选择块茎大、饱满、内无白心者入药。药材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 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粘性。
炮制与生产工艺
该厂依据《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 年版对白及进行炮制。先按该厂的《洗泡、焖润操作SOP》,将净选后的白及置洗药池中,饮用水洗净,浸泡4~8 小时后,取出焖润12~24 小时,掰断没有硬心时,至内外湿度一致,药透水尽,吃水量应在10%~15%,装入已清洁的容器中,移交切制车间。再按该厂《XQY-220 切药机操作SOP》及《饮片切制操作SOP》进行切制操作。将白及放到切药机的料台上进行切制,调好传送齿轮速度,按质量标准切薄片(0.1~0.2cm),每隔30 分钟用钢板尺检查饮片的规格,将已切制完毕的白及放入清洁的容器中,移交干燥车间干燥后过筛包装。成品为不规则的薄片。切面类白色,角质样,微显筋脉小点。气微,味苦,嚼之有粘性。
原料选用与药用注意
白及在选材上一定不能选用内有白心的药材(原料产地加工时没有大小分开蒸煮的缘故);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让白及外观好看而用硫磺熏制,其气味呛鼻,这种白及也不能药用,在选材时应予以注意。
白及属植物,我国除了《中国药典》收载外,还有3 种在四川、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亦作药用,药材通称小白及,均为地区习用品。应用时要注意区别。兰科植物黄花白及与白及原植物的区别是较为粗壮,干燥后块茎瘦小而短,外皮呈明显的纵皱,呈黄色或棕黄色;兰科植物小白及也称为云南白及,本品明显瘦小干枯,表面多纵皱,无厚润感;华白及又名小白及,此品种在云南药用。
▲白及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