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培训需进行三方面调整
2011-04-12临澧县农机校
■ 临澧县农机校 向 文
阳光工程是2004年由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共同启动实施,由财政支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具体内容是对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由政府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实施原则是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补贴农民、订单培训、农民受益。
临澧县农机校几年来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的部分任务,积累了一定的培训经验和体会。但如何进一步提高阳光工程培训效能呢?今年年初笔者参与了此专题调查研究,调研结果显示:阳光工程实施以来,为提高农民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转移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形势发展,对阳光工程的重点投向、服务质量、培训方法等还需进行调整。
1 培训战略重心需调整
近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扶农政策,力度年年加大、项目不断增多,并直接与农村、农业、农户对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下乡进村入户与农民对接的项目达13个,如农机、家电、养殖、生态、粮补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以工业反哺农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重心下移,必然要求阳光工程的重心应放低变低。
因此,阳光工程不仅要为城镇输送有技能的“农民工”,重心还须直面农业、农村、农民,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对临澧县2个村37个村民小组的调查了解到:所调研的2个村共有村民5786人,其中外出务工1653人、儿童916人、留守妇女1417人、老年人1810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8.6%、15.8%、24.5%、31.1%。可见,农业生产主要是由妇女和老年人承担。好在近几年农机化技术和农业技术的大力发展,弥补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相对不足。现在拖拉机、收割机、耕整机、抽水机、插秧机、机动喷雾器等农业机械,替代了农村最主要的劳动力。然而不足是,操作先进机器的农机手的培训规模以及培训投入几乎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可见,阳光工程必须转移到以农机手的培训为主。
2 培训实施模式需调整
在对培训体制、培训机构、培训主体等方面征询调查中,群众普遍认为阳光工程培训应有“三味”。
首先培训要有真正的“农”味。培训实施机构应该是“农门人”、受训主体应该是“农家人”、培训内容应该涉及“农村活”,在培训计划使用上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计划编制时,不要出现“官办培训,培训办官”的现象,县农机部门的培训机构应为阳光工程培训挑大梁。
其次是培训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对味。我们在调查时设置了“现场演示、政策理论、专项技术、疑问解答”等培训的情景模式,让群众选择其中喜欢的方式方法。按群众选择的结果排序是:专项技术——现场演示——疑问解答。2010年,临澧县农机化学校在烽火乡龙凤山村举办农机培训,带着机具在田头上课,计划50人,结果群众自发到场达100多人,其情其景令人兴奋。既然群众欢迎和接受这种培训方式,培训机构就应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和培训内容,满足群众的“口味”。
再者是培训效果要“够味”。提高培训的效果既是培训管理机关也是培训机构的共同要求和目标,在培训组织方面应该由现单一的行政机关向协会机构、中介机构等方面转变。实践表明,多种手段组织有着不同的效果和效益。在培训评估和培训准入方面,不能用中小学校教育模式硬套阳光工程培训。在培训特色挖掘、提炼、推介方面,注重整合资源,巩固和扩大阳光工程培训的效果和影响,鼓励创新。
3 培训计划分配需调整
近几年,阳光工程培训管理机关一直关注重点、支持重点,但在培训计划分配方面还存在教学资源利用与挖掘不够的现象。因此,培训计划分配应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农村经村的发展而调整或改革。
2009~2011年,国家投入临澧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2000万元,推动了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等快速增加。2009年新增收割机150台、拖拉机400台、耕整机1000台;2010年新增收割机200台、拖拉机500台、插秧机60台、耕整机1500台;2011年有望新增插秧机100台。2009~2010年两年间新增农机手850多人,机手队伍在不断扩大。同时,随着高性能农机具的增加,农民对掌握其使用维修技术的要求更为普遍和迫切。
但与之不匹配的是阳光工程的培训计划安排。县农机校2009年被计划培训280人、2010年被计划培训300人,这个培训计划与机手年均增长50%的人数相去甚远。因此,不加大县农机校的培训计划数量,必然会导致阳光培训工程重心偏离、目标偏向、实效偏低的情况发生。建议阳光工程主管部门注重实事、度势适势,敢于革新,调整培训计划分配,将“农机+农技”作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