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运动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应用
2011-04-12龙于飞马荣连吴云川
龙于飞 马荣连 吴云川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症,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属祖国医学“脏躁”“失眠”等疾病范畴[1]。据调查,我国60%~75%的妇女在围绝经期可出现不适症状,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较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且以脑力劳动的妇女发病率最高[2]。现代医学采用的激素替代疗法(HRT)虽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增加了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生率[3]。因此有必要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寻找行之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
1 “治未病”理论
1.1 “治未病”的起源和发展“治未病”的养生保健及防治疾病理念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明确提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阐释了早期诊治的重要性。后世医家在《黄帝内经》之基础上,对“治未病”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究,如《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提出“必先安未受邪之地”;《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则云“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均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或未进一步发展之际,及时把握时机,早期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而在当代,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国家人口与卫生科技发展战略更是确定了要战略前移:即从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转变,重预防、重保健、治未病,使人们逐步形成维护促进健康、不得病或少得病的意识和观念[4]。中医学“治未病”在防治亚健康上的着眼点主要是针对“欲病之人”,即:通过养神健体,使其恢复健康状态;另外,通过早期干预,阻止亚健康向疾病转变。
1.2 “治未病”的理论含义“治未病”的思想内涵丰富,一是治病之先,防患于未然,养生防病;二是治未发之际,防微杜渐,重视先兆,防止发病;三是治未盛之时,见微知著,早治防重,择时而治;把握最佳时机;四是治未传之脏,掌握疾病传变规律,截断病势;五是防传变,当辨虚实,因病施治,六是治未效,整体调控,重在调治[5]。
疾病未发之前预防调理非常重要,它包括了养生保健和药物预防2个方面,养生保健是未病先防的关键[6],主要包括注意生活起居、饮食、运动及精神情志等方面的调养,以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同时适当配合药物预防,对防病治病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本草纲目》提出脐带粉可预防痘疹,紫草根可预防麻疹等。而疾病发生之后特别是发病之初,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已经萌芽的先兆症状,早期诊治,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根据疾病的发展和传变规律,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以阻止或扭转病情的发展或传变,促使疾病早期痊愈。疾病经治疗后处在稳定期或间歇期,这时需要采取巩固及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复发,这与前面说到的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2 “治未病”在运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应用
未病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等均是从整体观出发而建立的独特理论[7]。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理论基础也是从整体出发,对临床常见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用中医辨证阐述其病因病机,并以中医“治未病”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妇女以血为用,妇人多血虚,血虚则不能养五脏,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阴血不足变得日益明显,成为日后发展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的内在因素。中医“治未病”应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重视情志、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所起的作用,擅长通过运动调理气血来达到对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调整的目的。这种整体调理模式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2.1 预防应用
2.1.1 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容易疲劳,夜睡欠安,如果休息不好,生活不规律会加重病情。而规律的生活可使人处于一个人为“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患者逐渐适应其机体内一系列的变化。而运动能增强体质、改善呼吸功能,使人精神饱满,使神经系统对兴奋和抑制的调节能力更为完善,促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得到调节,对失眠、精神抑郁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故积极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精神卫生保健教育工作,进行运动指导,能够有效地使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自我平衡的调节,消除恐惧与忧虑,做到自我身心保健[8]。李雯钦等[9]选择60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同步实施太极拳运动。12月后采用生存质量指数评定量表(SF-36QOL)分别对2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体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2.1.2运动还可以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吴云川等[10]通过试验证实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防止处在围绝经期的女性易出现的肌肉松弛、骨质疏松,甚至骨质增生、骨折及关节疼痛。张春玲等[11]以广州2个代表社区470例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以东山区为治疗组,施以中医综合养生疗法为干预措施;以荔湾区为对照组,不加干预措施。1年后发现干预组在运用中医综合养生干预后,跟骨骨密度显示较干预前提高,并能延缓腰背痛、项背痛、小腿抽筋、虚汗、情绪不稳等症状的进展,而对照组骨密度呈下降表现,各临床症状均显示自然衰退。
2.2 治疗应用绝大部分妇女在围绝经期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它的发生除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也是主要因素,因此必要的运动也可作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种手段。刘付桂兰等[12]通过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施健身运动治疗,发现治疗组在进行20周的有氧运动后雌二醇(E2)和睾酮(T)的血清基础分泌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金海涛等[13]将97名绝经期妇女,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健身锻炼组43例和对照组54例。运动方式选择每天匀速平路步行,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每周至少坚持5 d,6月为1疗程。结果表明健身锻炼组锻炼后身心症状Kupperman各项评分明显低于运动前,这说明运动锻炼改善绝经期妇女的常见身心症状非常有效。Danz等[14]通过组织绝经后妇女进行体育运动,发现运动可降低骨密度的丢失速率。Preisinger等[15]的试验证实,对从事脑力劳动的绝经后妇女实施运动疗法可延缓钙丢失。马英华[16]对33名年龄在47~54岁有不同程度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的妇女,根据身体健康状况分为2组进行体育运动,经过1~2年锻炼后,头痛、头晕、情绪不稳、胸闷、烦躁等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达89.6%,说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缓解围绝经期症状,对围绝经期妇女身体素质有良好作用。因此围绝经期妇女应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坚持体育运动。
3 小结
“治未病”,就是让人不生病,在出现疾病先兆但未发生之前预先采取调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养生、调理、防病的基本要义[14]。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形成固然与外邪侵袭人体有关,而人体正气不足更是疾病发生的关键,疾病的发生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治未病”具体涵义又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3个方面。因此“治未病”对处在围绝经期的健康女性、亚健康女性和患病女性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运动养生,“内养外防”“天地合一”,既可达到体健寿康,干预亚健康,治未病,也可防未病,康复人体疾病,促进机体康复,又可延年益寿。见微知著,尽早干预亚健康,治未病,既可康体防传变,又可达到体健、延寿,实现人类生命健康。
我国传统养生功法更适合成为中老年女性运动处方的方式。一方面其动作具有缓慢柔和、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形相合、气寓其中的特点,运动强度较步行、慢跑等有氧运动形式小,对机体要求低。另一方面传统养生功法在锻炼中注重“调心、调息、调形”。因此传统养生功法对中老年女性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中老年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状态均有良好的干预和调节。而随着功法练习在广大群众中的日益普及,其在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华燕.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及临证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12.
[2]王清,许润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认识述评[J].中医杂志,2006,47(2):151.
[3]胡娅莉.前言——重视绝经后妇女的健康保健(一)[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5):291.
[4]吴俊琦,吴俊涛.浅析亚健康治未病及运动养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20-21.
[5]许家松.中医“治未病”的丰富内涵及指导意义[J].世界中医药,2008,3(4):195-197.
[6]郑春燕.从“虚”论“治未病”体会[J].中医研究,2010,23(6):57-59.
[7]李力,薛晓琳,徐雯洁,等.“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08,27(1):76-77.
[8]钟菁.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492-494.
[9]李雯钦,黄秀凤,白满.太极拳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16-17.
[10]吴云川,马荣连,顾一煌,等.老年女性亚健康状态的运动处方干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08,22(4):309-311.
[11]张春玲,王小云,欧爱华,等.中医综合养生干预对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骨骼健康的促进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4):1947-1950.
[12]刘付桂兰,罗志丽.健身运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5-7.
[13]金海涛,刘秀荣,巩丽梅,等.健身锻炼对绝经期妇女身心症状、生物学指标和雌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194-196.
[14]Danz AM,ZiHermann A,Schiedermaier U,et al.The effect of a specificstrength-development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eri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J].J Womens Health,1998,7(6):701-709.
[15]Preisinger E,Alacam LY,Pils K,et al.Exercise therapy for osteoporosis:results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r J Sports Med,1996,30(3):209-212.
[16]马英华.体育运动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1,10(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