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2011-04-12张杰
张 杰
(睢县农业局,河南 睢县 4769000)
1 播前准备
(1)土壤选择 要获得优质、高产,花生适宜的土壤条件是耕作层疏松、活土层深厚、中性偏酸、排水和肥力特性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适宜花生生长发育的土壤有以下几点。①土层深厚。全土层50cm以上,耕作层30cm左右,10cm左右的结果层土质疏松、通透性好。②土壤肥力高。③土壤酸碱度性适宜。土壤pH值为6~7。④不重茬 3年以上未种过花生的不重茬地块。
(2)花生品种的选择 品种不同,其产量水平、适应区域、市场适应性均不相同。根据我县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是花生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我县目前花生可选中早熟的中果珍珠豆型品种。主要有豫花15、花育19、花育16、豫花9327、鲁花11号等优良品种。
2 适期播种
花生产于热带,属喜温作物,从种子萌发到荚果成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开花最适宜温度为23~28℃,最低温度为19℃。结荚最适宜温度为25~30℃,最低温度为15℃。因此,花生播种期必须根据花生的生育期、所需积温,生殖生长期所需要的温度范围来安排确定。在花生的有效生育期内,播种适期的确定,一是要求有利于一播全苗壮苗,二是有利于调节好花生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打好花生丰产的基础。
3 播种技术
(1)播种方法。花生的播种方法按照栽培方式露地播种和薄膜覆盖播种。按作业方式分为人工点播和机械播种。
(2)播种密度。要掌握合理密植的原则。花生的种植密度决定于植株高度、结实范围和叶面积大小。花生适宜的种植密度依据气候特点、土壤肥力、选用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定。
(3)播种深度。一般花生的播种以5cm左右为宜。要掌握“干不种深,湿不种浅”和土质粘的要浅,沙土地或沙性大的地块要深的原则。露地栽培最深不能超过7cm,最浅的不能浅于3cm。
(4)播后镇压。播后镇压是花生抗旱播种确保全苗的一条成功经验。镇压后,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且可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使土壤下层水分上升,防止种子落干,便于种子萌发出苗。
4 灌溉与排水
花生既怕干旱,又怕渍水。如苗期、花期干旱缺水,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减少花数;下针期缺水,果针入土困难,即使下了针,子房也不能膨大;结荚期缺水,则严重影响荚果发育,明显减少结荚数;成熟期缺水,则荚果饱满度、出米率降低。总之,灌溉时期主要根据花生生育期内降水量多少、降水量分布情况,土壤含水量以及花生各生育阶段对土壤水分的需要来决定。
5 合理施肥
(1)花生的施肥原则。①有机肥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栽培花生的土壤多为山丘沙砾土,平原冲积沙土。这些土壤结构不良,、肥力较低,应施用有机肥料以活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再结合施用化学肥料,以及时补充土壤养分。②施足基肥。适当追肥 基肥足则幼苗壮,花生生长稳健,为高产优质奠定坚实基础,花生增加氮、钾肥基施比重,可满足幼苗生根发棵的需要。因此,在花生生产上如能够一次性施好施足基肥,一般可以少追肥或不追肥。要掌握“壮苗轻施、弱苗重施、肥地少施、瘦地多施”的原则。
(2)基肥和种肥。在播种前结合耕地整地铺施的肥料称为“基肥”或“底肥”,结合播种开沟或开穴集中施的肥料称为“种肥”。基肥、种肥是花生苗壮、花多、果多、荚果饱满的基础,用量一般要占总施肥量的80%~90%,是花生的主要施肥方式。
(3)追肥。花生追肥应根据地力、基肥施用量和花生生长状况而定。
6 病虫害防治技术
6.1 主要病害
(1)花生叶斑病。花生叶斑病主要以褐斑病、黑斑病为主,均可侵染叶片,也可侵害茎、叶柄和叶托。发病初期可用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保护型药剂防治。随着降雨次数增多,田间湿度增大,可交替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世高水分散粒剂等喷雾防治,一般隔7~10d,连续喷2~3次。
(2)花生白绢病。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茎部、果柄及荚果。土壤湿度大时可见白色绢丝状菌丝覆盖病部和四周地面,后产生油菜籽状白色小菌核,最后变黄土色至黑褐色。根茎部组织染病,呈纤维状,终致植株干枯而死。
6.2 主要虫害
(1)地下害虫。兴城市花生地下害虫种类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其能直接咬食植物根部、块茎、萌动的种子及生长的幼苗,而且还能传播病菌,对植物生长危害极大,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害虫。在防治上采用花生专用型种衣剂拌种或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对水20~25kg拌种子250~500kg,待种子阴晾干时即可播种,可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或施用50%辛硫磷乳油毒土(药、水、土比例为1∶1∶500),用量 300kg/hm2,施于幼苗根际附近,可防治地老虎、蛴螬等。
(2)蚜虫。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而且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当有蚜株率达20%~30%,蚜量超过500头/百株,与田间瓢虫比低于1∶100时应及时采用药剂防治。发生初期采用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2000~35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喷雾防治。随着温度升高,蚜虫发生严重时可更换3%啶虫脒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更好。
(3)斜纹夜蛾、造桥虫、棉铃虫、甜菜夜蛾。发生初期可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随着温度升高,虫体抗药性增强,可交替使用20%快灵乳油、350g/L硕丹乳油、25%好灭丹乳油或15%安打悬浮剂、10%除尽悬浮剂500~800倍液等喷雾。在3代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各种害虫混杂发生期,用20%快灵乳油、350g/L硕丹乳油、25%好灭丹乳油3种药剂防效均好于15%安打悬浮剂、10%除尽悬浮剂,这5种药剂均好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