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问题研究

2011-04-12曹俊杰盛科荣

关键词:硕士学位专业学位学位

曹俊杰,盛科荣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地方院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问题研究

曹俊杰,盛科荣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作为一种学科与职业联系相对紧密的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新时期我国地方高校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和经验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存在的有关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应当积极采取对策促进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持续稳定发展。

地方院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

大力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自 1991年正式开始实行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制度,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到 2008年我国已设置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业推广和工程硕士等19种专业硕士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 86.5万人,参与招生培养的院校总数达 431个,占我国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总数的 60%,专业硕士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和发展时间较短,总体规模偏小,经验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存在的有关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应当积极采取对策促进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持续稳定发展。

一、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内涵及其发展的意义

(一)专业硕士学位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专业学位 (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学位 (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它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有的专门技术,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在国外,有时学术学位也称科学学位,专业学位也称职业学位等,二者都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科学学位教育更加注重基础教育和理论教育,在较高层次的学位教育中更注重理论原创性研究,重在满足社会对基础研究人才的需要;而专业学位更加注重应用和实践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社会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获得者具备了特定社会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具备了从业的基本条件。[1]相应的硕士研究生也可分为学术型硕士 (科学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 (职业硕士学位)两类,前者主要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后者主要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作为一种学科与职业联系相对紧密的教育,其变革与社会的产业发达程度紧密相关。[2]

我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主要属于学术研究型教育,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竞争越来越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社会各行各业及各类企业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单一的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新的需求,专业学位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外一些为适应社会需求采取的多模式学位类型的理论与实践,也为我国学位制度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因此,通过对新时期地方高校加快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研究,可以推动地方院校积极调整研究生招生和办学思路、逐渐加快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探索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增加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不断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科技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专业学位教育对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学生构成呈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位要求进一步弹性化、教学方法上要求灵活性与多样性、学习和研究内容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科融合交叉和创新的步伐加快等重要方面。

(二)我国地方高校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重要意义

研究生教育位居我国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高端,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摇篮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地方高校,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制度,不断扩大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积极提高教育和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来说,地方高校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缓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供需矛盾。从人才供需情况来看,我国自 1978年恢复了研究生招生制度,继而于 1980年又开始建立学位制度以来,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各行各业及现代化建设输送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再加之一批出国留学深造的研究生学成回国工作,我国教学科研型人才的短缺问题不断缓解。同时,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一样,越来越明显地出现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发生严重脱节的现象,现在已经发现研究生就业出现了结构性困难,取得学术学位的某些专业的研究生难以找到满意和对口的工作,而社会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相对短缺,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力资源浪费和配置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满足社会需求应当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特别是地方高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重要职责,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资源特色和实际条件,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调整培养结构,积极发展专业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应用人才,增加毕业研究生对口就业的机会。

2.有利于推动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专业调整。我国的硕士学位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的,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学位类型单一和授予硕士学位的标准偏重于研究性与学术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高校管理体制、毕业生就业机制等的变革,客观上要求硕士学位制度作出相应调整,逐步使硕士学位类型多样化,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种类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是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我国各类高校在教学条件、师资和学科发展历史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研究生专业设置和调整上应有所区别。一些名牌重点大学应注重培养教学和研究型研究生,多为高校和研究机构输送人才;而地方高校应主要以培养专业应用型研究生为主,多为当地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能不能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主要看其在规模、质量和结构上能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新时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推动着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结构调整。

3.有利于解决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挑战问题。我国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既符合世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潮流,又有利于迎接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科技在生产中的及时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新的产业革命,而与经济、科技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研究生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模式、培养类型向多样化发展,研究生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与协调日益密切,包括专业硕士在内的各种专业学位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目前我国研究生素质教育面临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冲击,信息化进程加速了国际竞争态势,研究生教育也走向开放式结构,积极开展专业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现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仍普遍以理论研究型为主,这种培养模式不具国际竞争力,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早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重点领域,也应成为我国积极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的重要发展方向。

4.有利于抓住知识信息经济对研究生教育带来的机遇。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与技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各行各业的创造性工作对不同专业的高级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需要在职学习的硕士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因而知识经济社会对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强烈要求。同时,网络信息时代对我国研究生素质结构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我国研究生素质结构的战略调整提供了机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面临重大变革。随着知识信息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国际化,对技术性、创新型、综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研究生教育不仅需要在知识理论学习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而且在技术掌握与应用以及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们就业的重要准备阶段,这给了一些地方高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迅速实现教育转型的机会,学术理论研究薄弱的相对劣势地位可以乘机得到扭转,比如一些地方院校可以利用地理区位优势,比较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可以更好地对口招生培养,有的专业设置应用性比较强,容易尽快与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制度接轨,教育针对性比较好等。

二、我国地方院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 1991年正式开始实行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以来,我国专业硕士学位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和层次的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学科,初步形成了一套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研究生教育制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和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由于我国专业硕士起步晚,发展历史较短,至今不足 20年的历史,当前专业学位教育还面临很多矛盾,尤其是地方高校有关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地方院校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有限和招生问题突出

首先,我国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重偏低。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后,尽管我国的专业学位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其规模与发达国家间存在明显差距。美国自 20世纪 60年代中期以来,大约有 85%的硕士学位专业注重实践,注重科研的硕士专业只有 15%;[3]105近几十年来,英国以课程为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增幅也大于以科研为主的研究生的增长。我国与美、英等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占全部研究生的比例明显偏低,目前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仅占全部研究生的 25%左右,[4]这很不利于改善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要。其次,地方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招生考试还处于尝试阶段,大多科目实行全国联考,联考科目和单考科目同时在初试中进行容易造成不公平。不少地方院校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不到位,往往把专业学位教育当作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对待,没有合理区分不同专业硕士学位报考条件、各自特点,初试偏重知识性内容,对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考察重视不够,不利于选拔符合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考生;复试录取侧重笔试成绩,尚未形成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复试程序,某些专业学位报考条件与现实情况脱节等。[5]

(二)专业研究生教育功利性倾向明显而忽视培养质量

一些地方高校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存在着单纯为扩大规模、谋取经济利益等功利性倾向,由此诱发了重数量轻质量、重收入轻投入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有的院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松了招生条件和文凭发放条件,损害了专业硕士的品牌形象。由于地方院校教育类型与条件差异较大,造成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政府方面投入不足,评估体系不完善,一些培养单位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由于以往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在职人员,有些院校疏于管理,许多学员的出勤率和学习时间没有保证,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作为保证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往往得不到重视,有关部门及导师、主管领导等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迁就学员的思想,降低了质量评价标准。这种重招生数量和经济效益而忽视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的做法,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社会对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产生偏见及信誉危机。同时,在某些专业学位教育及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简单照搬国外模式和方法的倾向,忽视了中国教育特色和对专业人才的本土培养,课程设置内容陈旧,课程门数偏少而课时数偏大,课程讲授仍然像给本科生上课,缺乏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机会,[6]这势必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对专业研究生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塑造。另外,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缺乏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研究内容脱离社会实际,有的只重理论和学术而轻实践和经验,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三)专业研究生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首先,地方院校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仅占整个教育投入的 25%左右,国家拨付的研究生教育经费只能覆盖实际在校研究生培养费用的50%左右,政府投入未能随着大规模扩招而同步增加,其他非政府投资渠道不畅,导致高校的办学经费日趋紧张,专业研究生教育因投入不足也受到很大影响。当然,专业学位教育可以实行成本补偿制度,即接受教育的学生或者其潜在的受益单位须向学校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而学校从学生交纳的培养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办学成本补偿和促进学科发展。但是,大多数地方普通院校没有像重点名牌大学那样已形成品牌效应和高收益率,靠收取一定的培养费难以弥补经费短缺问题,再加之观念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一些学校重科学学位教育而轻专业学位教育,导致办学单位在专业硕士培养方面的经费支持不足。其次,地方高校专业学位教育参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够。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投资体制仍属于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学校和个人投资为辅并由政府集中管理的模式,而且近年来我国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创新工程、“211工程 ”、“985工程 ”等 ,政府将大量高等教育经费支持部分学校或部分学科的发展,而普通地方院校得到的经费支持较少,势必影响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发展。我国真正的研究生教育投资主体多样化还没形成,特别是还没有民间发起的民办研究生教育,出现多年的研究生教育收费现象也一直未得到正名,以至研究生教育收费极不规范。[7]再次,地方院校专业学位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资力量不足一直以来是制约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具有实际工作背景的高层次的指导教师短缺。据调查,目前我国一些举办 MBA、MPA等专业学位教育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师资短缺问题,尤其是缺乏学历或学位层次高、社会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好的教学和指导教师,有的学校一个导师除指导数量不等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外,还要带一些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工作量较大,很难保证培养质量。

(四)专业研究生教育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估和监控机制

一方面,我国尚未构建完善的专业学位教育的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尽管部分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有关专业学位点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过一些评估或检查,但由于我国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时间不长,对其认识还比较肤浅,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单位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教育工作,这虽有利于各单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但不利于各单位在一个较高的标准上保证专业学位教育的整体质量,也不利于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同和接受。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内部的自我评估制度尚不健全。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学学位教育而轻专业学位教育的倾向,在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建立了体系相对严密的自我评估体系,但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各高校质量意识普遍不强,配备的管理力量单薄,甚至一些地方高校还未将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评估纳入研究生常规管理工作,没有制定专门的教育质量标准和自我评估体系。另外,地方院校还存在专业学位教育的监管不力现象,学员的学习时间难以保证,毕业设计和论文不能如期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硕士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专业研究生教育不适应信息时代和全球化形势要求

首先,在网络教育时代,信息化对传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然而我们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仍然缺乏应对这一挑战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调整传统模式的基本思路。[8]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和教学的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发达国家的高校,网络化与信息数字化教学已经使专业研究生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生活方式,借助信息数字化手段进行教学或辅助教学,比起传统面对面教学来,内容显得更为丰富,网络教学资源为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满足了学员个性化、自主性和互动式的学习,而我国的许多地方高校在专业研究生的网络化与信息数字化教学方面还比较落后,有的才刚刚起步。其次,由于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起步晚及发展不平衡等,一些院校对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化重视不够。目前许多地方高校还没有很好树立国际办学的理念,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老化,教学内容陈旧,国际化服务层次低,导师中有留学背景或有出国访问经历的比例较低,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科研的机会较少,一些地方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不规范,招收留学生的数量少,所启动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存在起点低、规模小等问题。[9]再次,全球性人才流动和竞争加剧,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和资本大量进入我国开展专业学位教育服务,其在专业研究生办学理念、教育经验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必然会引起研究生生源和师资力量的争夺战,[10]从而会对我国地方院校的专业学位教育产生严重冲击。

三、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我国地方院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相对滞后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加快相关制度与体制改革,积极采取一些有效对策和具体措施,促进地方院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良性持续发展。

(一)不断深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体制的改革

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应在招生政策上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充分考虑各地方高等院校学科发展的具体条件和教育资源特点,扩大高校在专业研究生招生方面的自主权和招生规模,指导高校进行专业学科结构调整和提高办学效益,重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就业出路。

1.不断扩大地方院校专业硕士学位招生渠道和提高生源质量。2009年,教育部规定各地高校可以掌握 5%~10%的调剂名额,将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名额划拨给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增加 5万个主要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计划。但是,许多考生不熟悉专业学位与传统的科学学位有何区别,担心专业硕士学位证书可能会受到就业歧视等,由于存在顾虑影响了报考专业研究生。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招生单位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广大考生踊跃报考的新领域。同时,应当修改和完善专业学位报考条件规定,除了工商管理硕士 (MBA)、公共管理硕士 (MPA)等少数需要学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以外,大多数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尽可能向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放开,有利于扩大生源和提高招收学员的文化理论素质。

2.积极调整研究生培养方向和加快专业研究生教育步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合格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11]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在保证基础性、理论性学科专业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12]各类高校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情况,协调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在研究生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整合与合理分工,建议鼓励包括“211”、“985”院校在内的重点大学和一些重要的研究型高校重点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多为高校和研究机构输送教学和科研人才;引导地方高校树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积极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多为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区等培养输送高层次应用人才。

3.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专业学位培养和教育模式。首先,由于各地方高校发展的历史不同,现实基础和办学条件不同,每所学校的各学科之间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专业研究生教育必须尊重这一事实,选择本校优势学科支持其优先发展,并努力建设成特色学科,不断拓展专业学位教育的领域。其次,由于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学员就业方向针对性比较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采取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学校和其他用人单位合作培养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培养基地的形式,培养方式在重实效、保质量的条件下可以灵活多样。再次,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多采用“案例式”、“交互式”、“专题讲座式”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在专业学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开辟网上讨论、在线辅导和多媒体教育等,使学员能够随时进行学习,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

(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灵活的培养体制

1.逐渐形成专业研究生投资主体和渠道的多元化。我国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依赖于稳定的投资保障,必须有充裕的经费作保证,而投资保障的关键所在是构建一个适应新时期中国国情和地方高校实际情况的专业研究生教育投资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研究生教育应当由原来的中央政府为主要投资主体发展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学校、个人等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主体格局,不但需要完善已有的研究生委培、代培、定向培养、自筹经费和自费等培养形式,而且需要发挥市场对专业研究生教育投资的调节作用,建立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团体、社区、家庭、社会组织等投资以及社会公益赞助的投入机制,尽快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资多渠道,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由多元投资主体形成的多方利益集团必然对教育资源进行监督和控制,使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提高。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经济原则和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以后国家应重点投资市场需求量较小的基础学科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而对于收益预期较高的热门应用型专业研究生教育可以形成多元的投资格局,允许培养单位根据培养成本对于受益主体合理收取一定的培养费,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进行适当的补贴。研究生个人及其家庭经济困难的可以通过助学贷款等途径解决需要个人负担的费用,高校也应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奖学金、导师助学金、科研实习补贴和勤工助学等政策。

2.不断完善专业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教育管理机制。首先,根据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实行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和弹性学制。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员情况相对复杂,有一部分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一部分是来自各行各业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或者是在职人员,其在工作经验、社会关系、家庭中的位置、知识结构、专业技术基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给高校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行弹性学制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允许研究生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及休学创业等,只要在 2~5年内完成学业的应当准许毕业和授予学位。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面授与函授、网络教育相结合,在职学习与脱产学习相结合等,限定学习课时和应修学分,严格考核制度,以保证教学和培养质量。其次,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撰写则以工作岗位和承担课题等为依托,保证课题研究与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论文的指导可以实行双导师和多位导师负责制,校内导师与用人单位或实习单位的导师进行联合指导,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协作,需要双方签署指导和关于答辩的意见,保证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应用价值。适当聘请一部分生产第一线和有关管理部门的专家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以及论文指导答辩活动,校内外导师密切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的效果,[13]还可以弥补一些地方院校专业学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专业学位论文也可以选择调查报告、设计方案、技术革新方案等形式,但必须要求某方面有一定的创新性,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价值和能够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再次,建立健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保证,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起步比较晚,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应抓紧时间尽快制订和完善并严格贯彻执行,健全学业监督检查制度,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开展专业研究生的跨学科综合教育,积极培养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当今世界学科之间的综合、渗透、交叉、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研究生教育只有进行跨学科和综合教育,才能有所创造和发展。[14]专业研究生教育应当破除专业学科间的壁垒,开设一些跨学科的选修课,以拓展研究生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经常邀请其他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讲学,允许专业研究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选课,建立不同学校之间互认学分制度,支持研究生参加有关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给专业硕士研究生创造和提供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让研究生开阔学术视野和了解国内外科技、教育、经济、职业等发展的实际,及时把握学科前沿理论和技术发展动态,为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现教学和管理服务的网络化,加快专业学位教育国际化进程

1.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信息化和网络教育时代,网络教学手段在时空上的优势,使得教师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做得更有弹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学习,既可以连续式学习,也可以间断式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依照自己的进度、时间、兴趣来安排学习,也可以在需要时再寻求教师的帮助。对于专业研究生教育而言,在校期间教师辅导学员们的实际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很好地传授系统知识和技术,学员们也难以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因此,教师采用网络和其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员学习,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和知识容量有限性的缺陷,老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博客、QQ等网络资源来指导学员学习,也可以采用远程教育的手段进行教学,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答疑和论文指导。

2.顺应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的形势,建立健全专业学位教育信息管理服务体系。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样为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地方高校要适应教育信息化形势,促进专业学位管理的改革,实现专业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和现代化,使有关管理人员从繁重复杂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方便学员、企业和社会快捷低成本地获取相关信息。其次,各地方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专业研究生教育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专业研究生从考试咨询、报名、录取、选课、教学、辅导答疑、试题库、检查考核、成绩传输与贮存、开题报告、社会实践、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和学历学位查询等全程网络化服务,为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最新的的研究生信息,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展示学校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吸引考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3.加快专业学位教育国际化进程,积极扩大地方高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从世界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趋势看,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是一个基本的趋势,包括专业研究生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广博知识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和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专业学位教育必须以国际大职业环境为背景,了解国外的办学思想和培养模式,在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先进管理经验,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15]地方高校应当重视国际间的专业研究生教育合作,加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积极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注重与国外对口院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扩大面向海外招收留学研究生规模,引进国外有专长的名师、派出教师到国外进修以提高师资水平,选派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到国外有关大学培养,引进国际通用的专业硕士的课程,使用国外相关专业的教材,逐渐增加外语和双语教学的课程比重,努力提高专业研究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1]别敦荣,赵映川,等.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

[2]周远清.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5).

[3][美]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潘大仁,潘东明,等.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国际化发展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4).

[5]王海燕.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6]刘世清.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2).

[7]柯佑祥,彭安臣.研究生教育投资体制与经费筹措政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5,(9).

[8]史秋衡.应对网络教育挑战:调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战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

[9]赵伟.对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0).

[10]何秀成.入世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1).

[11]朱彩虹,李光辉,等.地方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2).

[12]李立国,詹宏毅.比较视野下的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12).

[13]李尚蒲.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定位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8,(28).

[14]项蓓丽.跨学科研究: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15]史耀媛,许克毅.职业化背景下我国专业学位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6).

G643

A

1672-0040(2011)02-0098-07

2010-12-31

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新时期地方高校加快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战略研究”(4052-108028/SDYY08043)阶段性成果。

曹俊杰 (1964—),男,山东菏泽市人,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经济和人力资本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李逢超)

猜你喜欢

硕士学位专业学位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我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在美国对于就业来说最好和最差的硕士学位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