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图书馆学界关于RFID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1-04-12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河北科技图苑 2011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发文论文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16〕 宁艳艳*

一、引言

RFID(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技术以其高效、便捷、先进的信息识别和数据采集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物流管理、证照识别、电子支付,以及医药、食品安全、资产追踪管理等各个领域。RFID技术在国外图书馆的使用已经有十来年的历史了。

据统计,世界大型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截至2007年,全球大约已有600余家图书馆使用RFID系统。在国内,特别是近年来,RFID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中,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自2006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率先使用RFID管理系统之后,2007年至2009年期间,使用该系统的图书馆分别为6家、20家和42家,截至到2010年6月31日,在短短的五年国内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就达到了52家,增长了25倍之多。目前众多高校图书馆跃跃欲试,积极考察调研,势头很猛,其中不乏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一流高校图书馆。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刚刚完成了该系统的竞标,这引起了笔者对RFID技术的高度关注,并对图书馆学界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产生极高的兴趣。

鉴于此,笔者对近年来图书馆学界关于RFID技术研究的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情报源,以主题加关键词为检索方式,即先以图书馆为主题,后以英文“RFID”为关键词,检索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论文205篇(截至到2010年7月13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论文年代分布、空间分布、作者、研究主题几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二、数据分析

(一)研究论文年代分布

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状况、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笔者选取的205篇论文的具体年代分布如下:2004年至2010年每年发表的论文篇数为:6篇、11篇、27篇、43篇、50篇、52篇和16篇,合计205篇,所占比例分别为:2.90%、5.30%、13.20%、21%、24.40%、25.40%和7.80%。由此可见,图书馆学界关于RFID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04年,经过了三年的缓慢发展,在2007年逐渐形成讨论热点,论文数量飞速增长,2008年和2009年达到高峰,占全部发文量的半数。2010年因统计数据不全,故略有下降。该领域论文的总量虽然不高(这与该项技术还未广泛应用有关),但是根据文献增长的四个阶段过程得知,关于RFID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发展阶段。

(二)研究论文空间分布

1.发文量分析

本文统计的205篇论文,分布在95种期刊上,呈高度分散而又相对集中的分布状态。按照布拉德福德文献分散定律,根据载文量的多少,期刊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外围区。处在核心区的期刊按载文量依次排列如下:《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学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现代情报》、《图书馆建设》、《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和《情报探索》,共8种期刊,载文合计71篇,载文量仅占15.12%。核心区期刊种数虽少,但是载文量相对较大,是RFID技术研究的重要情报源。从期刊类别上看,8种期刊除1种是RFID技术类专业期刊外,其他全部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期刊。从期刊的层次上看,只有3种期刊属于本专业的核心期刊。相关区期刊21种,载文合计68篇,外围区期刊66种,载文合计66篇。

2.高被引和高下载论文分析

为了便于与核心发文量期刊相对比,刊载高被引频次论文的期刊及刊载高下载论文的期刊同样选取了排在前8名的期刊。刊载高被引论文的期刊依次分别是:《大学图书馆学报》被引51次、《图书馆论坛》被引49次、《图书馆建设》被引29次、《现代图书情报技术》被引24次、《图书馆学研究》被引23次、《情报杂志》被引21次、《大学图书馆学报》被引20次、《图书馆论坛》被引18次。刊载高下载论文的期刊依次分别是:《大学图书馆学报》下载516频次、《图书馆论坛》下载484频次、《信息网络》下载431频次、《中国图书馆学报》下载408频次、《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下载390频次、《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下载389频次、《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下载377频次。可见,同时出现在核心区期刊、刊载高被引频次论文的期刊和刊载高下载论文的期刊只有1种,即《图书馆论坛》,说明了该刊无论从载文量还是刊发该领域论文的质量而言,都堪称绝对的核心区期刊。同时出现在刊载高被引频次论文的期刊和刊载高下载论文的期刊有3种,即《图书馆学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和《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同时出现在刊载高被引频次论文和刊载高下载论文的期刊,但没有出现在核心区的期刊有2种,即《大学图书馆学报》和《现代图书情报技术》,说明两刊发文量虽然不高,但是发文质量较高。《大学图书馆学报》和《图书馆论坛》在刊载高被引频次论文和刊载高下载论文的期刊中都高登榜首,特别是《大学图书馆学报》均出现了2次,足见该刊的影响力。

3.论文作者分析

(1)作者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分析

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群体的状况集中体现了学科科研时间的趋势,是某一学科领域科研活动的缩影之一。通过对作者群体进行研究,可以把握学科科研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对于科研活动的管理、组织、协调和引导都有积极的意义。下面,通过对作者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两项指标来分析RFID技术研究领域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发文在3篇以上的作者共7名,按发文量依次是:刘白秋(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发文5篇、蔡孟欣(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发文4篇、刘锦高(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发文4篇、李星光(深圳图书馆)发文3篇、马瑞(深圳图书馆)发文3篇、甘琳(深圳图书馆)发文3篇、邢笠(浙江万里学院图书馆)发文3篇。由此可见,发文在3篇以上的作者都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以及信息管理学院。7名作者中深圳图书馆就有3位,占到了42%。排在第一位的刘白秋所在的集美大学承毅学院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都是在2006年国内率先使用RFID系统的两家图书馆,这为两馆学者研究该领域提供了实践支撑。尚未引进RFID技术的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的蔡孟欣和华东师大图书馆的刘锦高两位老师,特别是蔡孟欣老师,是该领域研究的学院派唯一代表,他们在该领域积极探索研究,从而形成了图书馆学界积极应对和接受新技术新系统的开放式研究局面。

被引频次排在前10名的作者依次是:张厚生(东南大学图书馆)与王启云(淮海工学院图书馆)被引51次,吴唏、马瑞、李星光(均为深圳图书馆)被引49次,李欣荣(西华大学图书馆)被引29次,沈嵘(杭州师范学院图书馆)被引24次,安结(福州大学图书馆)被引23次,蔡孟欣(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被引22次,王若琳(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被引21次,甘琳(深圳图书馆)被引20次,王红(武汉图书馆)被引16次,张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被引16次。在发文量和被引频次都排名在前的有2位,即蔡孟欣和甘琳两位老师,在这10人中有2名深圳图书馆的老师,可见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和深圳图书馆在RFID技术研究领域有着强大的人才优势,由此形成了对该校、该馆RFID技术的引领、推介以及强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被引频次中,排名第一位的张厚生、王启云两位老师是从事该技术领域研究的最早的学者,发表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年第1期的《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的应用》一文,是国内图书馆学界RFID技术最早的研究成果。被引频次中其他研究者虽然不在发文榜单之内,说明他们发文量不是很多,但是论文质量却较高,有一定的影响力。

(2)作者所在机构分析

发文量排在前10的单位依次是:深圳图书馆(发文15篇)、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发文10篇)、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发文7篇)、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发文5篇)、武汉图书馆(发文4篇)、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发文4篇)、浙江万里学院图书馆(发文4篇)、唐山学院图书馆(发文4篇)、国家图书馆(发文4篇)、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发文3篇)。可以看出,论文作者分布在6所高校图书馆、3所公共图书馆、1所专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60%,是该领域研究的生力军。同时表明,在图书馆学界,高校以其优越的科研环境和人才优势,支持和推动着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学科的发展,推动着图书馆学界新领域和新热点的不断产生和深入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RFID技术同样引起了学院派研究者的兴趣,在理论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如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盘踞榜首的深圳图书馆和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无论RFID系统的使用还是该领域的学术研究,都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可以说是大开图书馆界之先河。

4.研究主题分析

首先,该技术领域论文主要集中在对其技术应用与实践的研究,高达179篇,约占全部研究文献的87.3%。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1)RFID技术的介绍、电子标签、形状和读写性能;(2)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论述;(3)RFID技术给借阅流通、电子阅览室和机房等带来的革命;(4)应用RFID技术的现状、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等。

其次,研究论文主题集中在案例分析及应用RFID技术后带来的相关问题上。其中案例分析论文8篇、RFID技术相关问题论文7篇,合计15篇。在案例分析中,多以国内外应用RFID技术较早的图书馆为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如在亚洲率先应用RFID技术的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和国内较早应用RFID技术的深圳图书馆、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等。与RFID技术有关的相关问题主要围绕应用该技术后带来的安全问题、隐私问题、防盗问题及其管理业务流程和投资回报等问题。

第三,围绕图书馆工作人员新定位及读者服务问题的研究文献有15篇,其中前者7篇、后者8篇。众所周知,RFID技术不仅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带来了革命,而且向图书馆员工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其定位将随之改变。技术的革新必然通过服务的跟进来实现,技术的革新同样也促进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

三、结论

通过以上诸多方面的统计分析,可以说,关于RFID技术的研究文献有冷有热。冷的是文献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都处于较低水平,虽然起步晚,而且近年来也得到了图书馆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但尚未形成气候;热的是那些已经应用和准应用的图书馆界同行给予了很高的热情,形成了一股不小的研究热流。由此可见,在RFID技术研究领域,研究者较为分散,高产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而且研究主题大都停留在RFID技术的介绍及其优缺点的初期研究上,内容重复的文献较多。再就是,对于RFID技术的研究深度不够,比如更多功能的开发和利用,该技术给图书馆创新服务和管理带来的新契机,如何让该技术为服务和管理所用,大家更为关心的RFID技术的不同系统,即高频和超高频的功能优劣、使用效果以及不同类型图书馆采用何种系统更为科学有效等方面的研究,都属于一般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断言,RFID技术的应用是图书馆界不可抗拒的潮流,在下一个十年,RFID技术将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RFID技术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挑战和机遇就在前方,携手前行吧!

[1]张厚生,王启云.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22(1):56~59.

[2]安结.图书馆领域中淘汰条形码的新技术——RFID[J].图书馆学研究,2004,(9):9~11.

[3]张谦.图书馆应用自动识别技术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3):60~63.

[4]蔡孟欣.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4(4):91~96.

[5]吴唏,甘琳.迈向智能化图书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创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6):65~68.

[6]甘琳.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J].图书馆论坛,2007,27(3):8~11.

[7]邢笠.RFID技术与动态补失系统在流通文献缺失管理方面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1):72~75.

[8]蔡孟欣.图书馆RFID的投资回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9):105~108.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发文论文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