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共图书馆在实现文化权益均等化中的作用

2011-04-12辽宁省图书馆办公室

河北科技图苑 2011年4期
关键词:权益文献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办公室

〔辽宁省沈阳市 110015〕 王 丹*

在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权益观念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渐突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一表述清晰地指明了文化建设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表达了对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文化权益作为人的权益内容之一的重要意义。

“权益”包含着权利和由权利而带来的相关利益。文化权益就是人们满足文化需求的权利,它与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社会权益等一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所应享有的广泛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的基本权益。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实现的程度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人民群众享有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发展成果,文化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然而,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人民群众享有的文化权益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如何实现文化权益的均等化、维护社会公平,成为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实现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财政供给不均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为地方财政辖区内财政分配不均以及地区间财政供给不均。财政上的供给不均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文化资源、公共服务、人员和设备配置上的差距不断拉大,导致文化资源配置分配不均。

(二)社会公共文化意识发展不同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日益强烈。不同社会成员在知识结构、职业状况、收入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对公共文化的需求层次不同,实现文化权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所不同。

(三)人民群众收入及文化消费水平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人们的收入总体上已经大大增加,但中低收入人群仍然占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在“文化高消费”现象盛行之下,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仍是中低收入人群难以享用的“奢侈品”,无法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的社会共享。

二、公共图书馆在实现文化权益均等化中的作用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是在社会文化领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和谐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客观需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根本要求出发,从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出发,起到理论引导、舆论导向、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积极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促进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文化意识的增强

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利用图书馆的各种宣传载体,通过读者服务工作,引导人民群众将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上升为一种自觉的文化理念,上升为对公共文化的政府责任、社会义务和公民权益的认识。要让人民群众从被动接受文化服务,转变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主动行使文化权利、享受文化利益。

(二)优化资源配置,注重以城带乡,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公平共享

针对农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可用文化资源相对较少、农民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农民文化权益缺乏保障等现状,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公共图书馆建设布局和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文化资源分配机制。要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在布局上要重点考虑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交通条件和可及半径等因素,尽可能形成合理的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要加大资金投入,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公共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分馆和流通站数量,逐步完善总分馆制度,使区域内群众得以平等地享受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

(三)坚持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扩大文献信息服务的受众范围

提高公共图书馆开放程度是扩大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受众范围的主要措施。现阶段,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已经逐渐为读者提供免费服务,如免费办证、免费咨询、免费检索等。然而,免费服务仍然存在范围和对象的限制。这无形中为公共图书馆设置了一个“门槛”,将一部分群众排除在公共图书馆的受众范围之外,这与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是相悖的。此外,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开馆时间与社会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作息时间同步。对于上班族来说,在业余时间,特别是公休日、长假期间很难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因此,从服务对象、开馆时间、开架数量、服务费用、服务场所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是实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均等化的前提和有效保证。

(四)增强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主导性,按需提供个性化服务

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献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特点。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欠缺的正是对人民群众个性化文献信息需求的分析。文献信息服务“一刀切”、“一锅炖”的做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图书馆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认真分析研究不同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摒弃被动服务的旧思想,将以往“坐在馆里等读者”变为“走出图书馆、面向全社会”,有针对性地主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使不同阶层群众的不同文献信息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才是文化权益均等化的真正实现。

(五)注重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精干的图书馆人才队伍

增强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造就一支素质好、水平高、业务强的图书馆人才队伍,是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人才支持。首先,要不断加强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大力提倡奉献精神,强化业务培训,创新用人机制,增强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贴近群众、甘于奉献、勇于挑战的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其次,要重点培育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充实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再次,要充分发挥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积极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

三、结束语

不可否认,多年的积习使人们在一些观念上仍存在盲区。谈到权利及权益对等时,物质层面上的差别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精神享受、文化消费方面的差别则容易被忽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图联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户及时提供各种知识与信息;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任何不能享受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人、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不同年龄的用户群体都应该能够找到与其需求相关的资料;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必须包括各种合适的载体、现代技术和传统文献资料,必须具有满足地方需求、适合地方条件的信息服务。馆藏资料既要反映人类活动和想象的历史,也要反映当前趋势和社会发展过程;公共图书馆必须受到专门立法的支持,并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资助。《公共图书馆宣言》所表达的这一立场,说明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民主社会的保障之一;公共图书馆应对所有社会成员实行同样条件的服务,使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具有自由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权利,使社会成员获得民主信念及参与社会管理所需的知识。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要坚持公益性、知识性、教育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均等化实现方面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

[1]李庆霞.社会转型期文化权益的实现途径和保障机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46~49,5.

[2]王红兵.打造“四大平台” 努力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关于构建首都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前线,2008,(4):43~45.

[3]张铁.公共图书馆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与建设和谐文化中的作用[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63~64.

[4]陈正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论析[J].宁波经济,2009,(10):39~42.

猜你喜欢

权益文献图书馆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漫话权益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