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环境影响下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2011-04-12刘月花梁艳江
刘月花,梁艳江
(1.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太谷030801;2.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山西晋中030600)
北京“两个奥运”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国体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而且对我国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农民体育工作,带动已解决温饱问题、脱贫致富的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体育健身活动中,事关亿万农民身心健康和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民体育发展现状和策略的研究成果非常之多,但随着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体育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竞技和城市全民健身工作无须多论,但占全国人口70%、近十亿的中国广大农民,依然是我们成为真正体育强国的主要内容。从中国体育发展的现状来看,要成为体育强国,从两个方面来评价:一是竞技体育在奥运基础大项目上要有大面积突破;二是中国体育人口数量要有大幅提高,最重要的是十亿农民要有体育锻炼的条件、参与热情和锻炼习惯。
一、近年来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现状
1.体育价值取向呈多元性
由于基础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不同,农民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也出现多元性。从以往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民对体育的休闲娱乐价值、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医疗价值认可度比较高。但部分农民认为体育无价值,例如认为劳动就是进行体育锻炼,进行体育锻炼会被人耻笑,节日时进行体育活动主要是为祭祀神灵等等。这些认识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思想固化着的社会心理、封建迷信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在调查中发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花钱买健康,为追求健康而用于体育的资金投入增多,反映了经济富裕农民体育价值观的提升。
2.锻炼项目单调,时间较少
调查表明女性农民锻炼的项目主要是扭秧歌、踢毽子、跳绳等。男性农民更热衷于下象棋、麻将、台球、篮球等。除了春节和节假日之外,平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非常短。出现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和农村体育基础设施薄弱、有组织的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少有关。
3.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在锻炼地点的选择上50%的农民只能选择在自家庭院。我国农村体育场地相对较少。我国人口占70%的农村,仅有20%的体育场馆;并且属于农业系统的体育场地占10.68%;[1]这给农民进行体育锻炼带来了一定困难,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缺乏组织机构及健身指导员
调查结果显示,50.2%的乡镇没有体协、体委和体育指导站,有的农村多以村委会代管。97.2%的农村体育管理干部是兼职。[1]缺乏农村健身指导员也是目前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很薄弱的环节。
(二)我国部分省、市农民体育现状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黄静珊等(2003)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农民体育现状为:体育锻炼人数和次数较沿海发达地区农民有差距;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制约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农村体育公共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与无人指导,是制约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体育健康知识匮乏是影响农民体育锻炼的重要方面。[2]陶子成等 (2007)在调查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育现状的结果显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较缺乏;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少;农民体育锻炼价值认识偏低,健身意识薄弱;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态度积极,目的明确,但在方法上需要正确引导。[3]李凤新 (2007)在对内蒙古自治区农民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农民在闲暇时间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时间很少;农民最主要的体育健身内容是跑步或长走;农村体育活动设施场所匮乏;农民家庭体育支出仍然以物质产品消费内容为主;阻碍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不宽裕和“日出而作”的生活习惯;体育锻炼在时间安排上体现出随意性和被动性,配置结构四季差异大。[4]
二、奥运会对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
(一)迎奥运前农民体育热情高涨
在筹办北京奥运会的日子里,全国各级农民体育组织开展了农民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并且与农民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全面开展农民象棋赛和第三套健身秧歌大赛。各省市,如山西、青海、上海、江苏、陕西等地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体育三下乡活动、中国云竹湖垂钓节、农牧民篮球赛、体育健身大拜年、中国洪泽湖水上运动会等活动,以乡镇农民普及参与为重点,注重趣味性,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5]部分省市举办了农民运动会,开设了三轮车公路赛、高跷竞走、田园竞技等新颖独特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农民闲暇时间增多,“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是当前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以行政村农民为主要对象,以经济适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迎接奥运会举办期间,中国从政府到普通老百姓掀起了一阵阵高涨的系列活动,在沿海和东部发达的城镇和农村,地方政府组织了大量的全民健身活动,旨在宣传奥运,为奥运会的到来营造和谐气氛,使农民理解举办奥运会的意义。在中西部不发达省份的农村,广大农民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在接受宣传教育,有条件的农村也组织了大型的农民运动会、体育节、文化节等活动,主要的项目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相对更贫苦的地区以悬挂标语条幅、张贴字画为主要迎接手段。相对城市而言,虽不盛大庄重,但在我国现阶段的农村,这也足以体现农民对奥运会到来的热情。在有体育传统的地方和个人那里,奥运成为人民谈论的主要话题,山西运城新绛、河津、万荣,晋中榆次、介休、太谷,太原清徐、阳曲等地方的农民利用春节、暑夏农闲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乡(镇)村篮球赛,举办高水平邀请赛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长见识。这样丰富多采的体育文化盛会其实在农村还毕竟太少,多是地方政府拨款和个人掏腰包去完成,没有真正的专项资金来为农民喜迎奥运的到来埋单。
(二)奥运会期间完美呼应
奥运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盛会,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但在中国广大农民的理解里,举办奥运会是向全世界展现强大的国力和我们能顺利成功举办大赛的能力。人们关注的是中国军团在金牌榜位置,各个地方在奥运会期间一律没有举办大的赛事活动,全国人民都在看比赛。从城市到乡村,到处是奥运的气氛,尤其是城市,以网络、电视、报纸等形式将赛场上的消息及时准确的传播给广大人民。在中国,我们真正体现了一个和谐、绿色、人文、科技的发展中大国风貌。在奥运会前后衔接的时间里,各种比赛和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长三角、珠三角和江浙发达地区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农村农民都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这样的报道,在主要媒体上都有大篇幅的报道和介绍。例如各地以“与奥运同行”、“激情奥运”、“与农民共享奥运”、“迎奥运,树新风,建设新农村”等为主题举办奥运活动。[6]
三、后奥运时期发展农民体育的策略分析
(一)后奥运会概念
后奥运指的是奥运会结束后,它仍然会对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有着重大的影响。比如由于奥运会的举办,给这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给予的巨大的提升,这会导致全世界都会关注你,这样很多投资者就会慕名而来,他们看重的就是你这个国家的世界影响力。学术界一直在强调后奥运的经济功效,但同时对其他的事业有显著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效应是有正和负之分。针对直接相关的体育事业,其影响效应肯定是正向的。在申办期间,我国在大城市大规模的合理建设体育场馆,在农村和社区,伴随着迎奥运、体育健身工程、农民体育三下乡活动、体育大蓬车等活动,地方也适当建设了若干场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村体育的适度发展,部分改善了器材场地条件。在表象上是改善条件,但重要的是改变农民对体育的认识,认识到体育活动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休闲运动。国家利用体育福利彩票基金进行体育资助,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在改善农民体育健身状况。
(二)利用后奥运影响,积极发展农民体育
1.转换职能思想,发展农民体育部门
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发展完全靠相关职能部门自身兴办体育产业是不现实的,职能部门在推动农民体育事业发展中,应进一步抓好农村体育、城市社区和社会体育工作。农村体育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围绕重点,从实际出发,以城市农民工和农村农民为主要对象,以乡镇为重点,面向基层广大农村,服务农民。首先以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为重点,引领农村体育文化繁荣,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不断提高农民身体及各项素质,丰富农村各种文化生活,服务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切实发挥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7]
2.借助奥运影响,促进农民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笔者认为这是我们以后开展农民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强大国家屹立世界东方、高标准体育场馆和国人津津乐道的51金这样的遗产,更多的是在我们改变对体育认识的理解层次上,在这样好的奥运文化影响下,更有利于我们开展体育工作。在广大乡村掀起体育健身娱乐休闲运动高潮。虽然,由于地域经济差异,在开展上有很大距离,但经过一次全民族的奥运洗礼,它的影响和意义也一定是深远的。农民从电视比赛中也会受感染,受鼓舞,知道体育事业并不是一个小事业,体育锻炼和健身不仅是为强身健体,也赋予了很多大含义。所以,在今后开展农村体育工作时,积极主动利用奥运精神、奥运影响努力从认识层面去感染群众。当然,农民群众也是有体育需要的,政府也可利用奥运会对农民的影响作用去顺利开展工作。
3.挖掘和利用民族、民俗体育项目发展农民体育。
奥运会给我们的启示,即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民族、民俗体育在我国更是种类繁多,在民间以其独特的娱乐、趣味、健身、竞技性深受广大农民喜爱。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注重经济效应,民族、民俗体育正逐渐在消亡。[8]借助奥运影响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觉醒,在今后的体育工作中应该尝试性的去开展,一些适当的项目可根据现代竞技规则去修改,使其适合在现代农村和农民中开展。[9]
四、结论
在分析我国农民体育现状的前提下,结合后奥运影响下对我国农民体育的发展进行策略性分析。在迎接奥运、同步奥运全国体育大运动的前提下,提出发展农民体育借鉴和借助奥运会后的文化效应是一个很好的捷径。积极开展群众舆论好、影响大、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体育活动。在农民体育意识逐步提升中,职能部门要转换思想,挖掘民族和民俗传统体育,结合各地地域特色去开展农民体育,真正提高农民体育参与积极性,使其实现自发的到自觉的过渡,最终实现我国真正向体育大国的转变。
[1]王晓玲.我国农民体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30-33.
[2]黄静珊,王兴林,李宏印,等.陕西省农民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J].体育科学,2004(4):9-11.
[3]陶子成,邱月婷,郭树清,等.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5):545-548.
[4]李凤新.内蒙古自治区农民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J].中国体育科技,2007(2):27-32.
[5]杨小明,田雨普.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农民体育辩证发展观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15-18.
[6]田雨普.现时期我国农民体育的发展特征 [J].体育文化导刊,2007(8):6-8.
[7]邓毅明,李红,黄亚茹,等.农村和农民体育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J].体育文化导刊,2005(5):47-49.
[8]田雨普,刘闵航,冉令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7-10.
[9]杨小明,田雨普.农村传统文化对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