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1-04-12郝志瑞

关键词:思想农村大学生

郝志瑞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计划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逐年上升,而在这一群体中,大量的农村籍大学生通过高考 “鲤鱼跳龙门”进入城市,走进社会关注的视野。农村籍大学生,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出生在农村,祖籍在农村,却在城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在经济、文化等相对弱势的农村,背负着家人的期望凭借自身努力进入大学校园,而在入学后却由于城乡差异受到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强大冲击,忍受着就业压力与生活负担。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也给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科学分析和掌握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

(一)拥护党的政策方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满信心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因为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对党中央高度重视的 “三农”问题密切关注,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特有的生活阅历客观看待当前农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普遍认为党和国家为解决 “三农”问题而开展的工作很有成效,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同时,农村籍大学生对党的执政理念比较认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满信心。据统计,农村大学生中已有85.12%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一比例远远高出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显示出了农村大学生不仅对党的执政理念比较认同,并且已经转化为投身党组织,永远跟党走的自觉性行动。[1]农村籍大学生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锻炼,对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因素和解决 “三农”问题的关键能够做出清醒客观的认识,对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特别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深受鼓舞,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将有较大发展。

(二)务实进取、艰苦朴素,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学习方面农村籍大学生务实进取,态度端正,有较强的进取心、奋斗精神和成才愿望,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总体良好。他们大部分在初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就很优秀,高考分数普遍超出 (当地)本科线10~30分,进入大学后有约45%的同学获得过各类奖助学金。[2]农村大学生通常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强烈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对他们来说优异的成绩已经成为重要的自我激励方式和精神寄托。

在生活中大部分农村籍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消费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当前我国农村家庭中,收入来源半数以上仍然是以务农为主。调查中发现,86.05%的学生完全依靠家庭供给,68.03%的学生主要依靠家庭供给,11%的同学贷过款,由此可以折射出农村家庭的负担之重。[1]

然而在综合素质方面,农村籍大学生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初、高中阶段普遍存在只重分数不重综合素质的情况,教育的唯一目标就是 “高考”。同时教学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学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课外知识和文体活动十分缺乏,有些学生甚至在大学之前从未打过篮球、排球,也未参加过演讲、辩论赛之类的活动。还有一些农村学生比较古板缺乏创新精神,内心敏感不善与人沟通,有的同学法律意识、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也有个别学生自我期待值过高。显然,他们的素质层面急待扩展。

(三)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需关注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村籍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期以来的学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只有不懈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他们十分注重对自己人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具备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但由于农村籍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贫寒的环境中,突然进入城市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城市学生所拥有的优越条件,他们的心理常常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再加上亲人殷切的期望,往往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逐渐由自信转化为自卑、胆怯,从而引发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这一群体密切关注。

二、现阶段农村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多元化导致思想波动

1.学习环境变化不适应

农村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往往很明确,就是好好学习取得高分,顺利通过高考“独木桥”。然而到了大学后,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渐渐成为大学生的重头戏,这些活动展示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在这个由被动学习环境转变到主动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没有了老师的耳提面命和家长的督促,农村大学生往往容易心理失衡,常常无法主动适应环境,从而迷失了自己,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2.生活环境变化不适应

农村籍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农村籍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在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城市大学生存在较大差异。突然从落后的农村来到繁华的都市,从相对封闭的生活模式转变为较开放的生活模式,会使农村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波动。城市学生经常评论刚入校的农村学生为:衣着土、思想落伍、不讲卫生、没有幽默感、没文化、不善言谈等等。这种带有歧视味道的形容,容易让农村大学生抗拒城市,抗拒新的生活环境,价值观念和人生信仰都会产生很大影响。[3]

(二)城乡文化差异带来思想冲击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长期存在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发展的极度不平衡。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束缚农民的户籍制度在逐渐淡化,但行政主导城乡社会结构的传统力量依然很强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入和深化又进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这种结构上的分化,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渐渐突显出来。市场化和全球化使城里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创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而农村的文化和社会关系就要比城市里单纯得多。不同的文化特质和经济基础导致了传统性较强的 “农村文化”与 “城市现代文化”产生文化差异,决定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人生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农村籍大学生满怀梦想从农村走入城市,却由于城乡文化的差异,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在生活学习各方面出现或多或少的障碍。这种思想冲击的实质是由于城乡文化差异造成的心理不适应和习惯的被迫改变,是初到一个新环境不可避免的现象。[6]但部分农村学生却逐渐将城市大学生作为自己的参照群体,仿效 “城里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以此规范自己,通过不准确、不客观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造成自己心理的弱势,产生自卑情绪。再加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农村大学生往往面临更大的困难,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感、烦躁感甚至恐惧感等思想问题

(三)网络普及引发思想迷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媒体。据调查,62.1%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主要消遣方式是上网,有近44.8%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有57.6%的大学生在校园及周边网吧上网。[5]大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一方面吸收了大量科学的信息包括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正确的价值理念以及各类生活资讯,而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不可控性,网络中的大学生尤其是压抑的农村大学生极易在网上过度放纵自己的思想,甚至可以在网上塑造一个绝对自由的世界,不用担心由于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的任何后果,责任感及道德意识渐渐淡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四)就业压力产生思想负担

自从我国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到2010年全国高校招生接近610万人,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6]但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毕业走入社会,应届毕业生加上往届毕业生,庞大的大学生就业群体相对应的却是萎靡的就业市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而农村籍大学生处于家境贫困、社会资源贫乏、个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不利地位,面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体制下的激烈竞争,就业率更是持续下滑。不能就业的农村大学生,其中一部分便在城市从事低收入、无保障的工作,买房、结婚、生子等巨大的经济压力,使他们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形成了城市里新的弱势群体。而另一部分返乡的农村大学生,又由于没有相关农业技术和良好的事业平台,同样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成为了农村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三、解决农村籍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三观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仍然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广大青年大学生更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才能树立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三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这是十七大报告中对全党和全民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 “三观”的重要工作指导和有效途径。农村大学生在农村成长,亲身体会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坚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获得大学生们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二)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经济差距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而经济差距引发的城乡教育差距也在不断加大,主要表现为城乡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将直接导致未来城市和乡村居民在知识结构、经济地位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差距扩大。城市中很多学校可以凭借其本已很优越的办学条件,吸引更多的生源和择校赞助款,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而在办学条件原本就很薄弱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却得不到基本的教学资金投入。

农村教育迫切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着力将发达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继续加大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持力度,共同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建学校、培训教师、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给经济落后和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提供与城市孩子相同或相近的学习机会,从源头上提高农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三)完善高校相关管理体制,提高农村大学生综合素质

农村籍大学生因为求学而不得不离开他们所熟悉的乡村,来到大学校园。但面对全新的城市生活,城乡文化的巨大反差,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矛盾,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完善高校相关管理体制,引导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人才。

1.在高校中建立健全一个较全面的包括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政策的国家助学体系,拓宽对农村大学生贫困群体的资助渠道,对贫困生认定工作设定相关审核指标,确保各类助学金能够帮助真正有困难的农村贫困大学生,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同时鼓励农村大学生自立自强,一方面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获取奖学金,肯定自我价值提升荣誉感,另一方面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假期做一定的社会服务工作,通过自己辛苦劳动获得报酬,使资助与自助结合起来,自强不息。

2.加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建立特殊学生档案等途径和平台,形成高校师生全员参与机制,使每一名教师和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观点,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语言可能对特殊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有意识的将心理教育原则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让每一名农村大学生在面对各种不适应时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的友情,减少不良情绪。

3.农村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积极利用大学里图书馆、讲座等各种优势资源加强科技文化、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学习。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人生品格,正视贫困,正确评价自我,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应对生活、学习、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经得起时代浪潮考验的合格大学生和时代青年。

(四)建立开放、规范、有序的大学生就业机制

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更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首先国家要规范就业市场的各项法律法规,消除门类繁多的就业歧视,为农村大学生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其次,高等院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各类就业信息掌握不及时,没能对社会对自己有正确深刻的认识,因此高校应为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认真选派教师做好就业指导;最后,农村大学生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7]现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不再是 “天之骄子”。但是,传统的精英意识却使得部分农村大学生对自己对工作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要求,他们对工作区域、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的要求明显高于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求职屡屡失败。因此,要结合实际认清形势,客观评价自己就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降低姿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成长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张炜芦,爱江,潘秀山.关于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报告 [J].中国轻工教育,2006(3):23-24.

[2]赵海龙,毛一峰,刘纯明.农村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特征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工学院农村大学生为例 [J].重庆工学院学报,2010(6):45-49.

[3]范伟艳.农村大学生适应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1(2):108-109.

[4]李红兵.环境变迁视野下的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探索,2008(2):158-161.

[5]周先进,李颂明.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对策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75-79.

[6]许二梅,邓慧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J].科教文汇,2011(08):194-195.

[7]杨金平.解决好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以促进新农村建设 [J].市场论坛,2010(4):32-33.

猜你喜欢

思想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