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与评职称
2011-04-11江乃武
江乃武
论文乃是“专门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理解,或者有所创造,或者解决了某个问题,当然也就反映了作者在该方面达到的认识高度。在评定职称时,它可以作为测定其学术水平、操作能力的参考因素之一。
自古以来,写文章与考试就有“走捷径”的。如今,需要论文的人多了,在这上面动心思的人也就随之增长,花样也在不断翻新。就说写论文,有的人不是认真研究以后如实表述,而是投机取巧,妄图少劳或不劳而获。较为常见的手法是抄袭,成篇抄的不一定有了,但有大段抄的。自以为聪明的人是东抄一部分,西抄一部分,加以连接组合,人称“拼盘”。与此相近的有:以译代著、伪造数据,等等。另一类较为盛行的是假手他人:有请“枪手”代写的,有花钱买的,有他爸写文章儿子署名发表的;有别人根据研究写出论文,自己啥力没出,却在其上挂名的;有的领导甚而要求首位署名;等等。前三者人称“代庖”,后两者则被名之曰“坐车”。除了这些以外,也许还有其他见不得人的名堂。上述诸多现象是个别的吗?有的可能是。那么是极少数?有的可能已经有所超过。当然,对于广大正派的人来说,他们终究是少数。“一粒老鼠屎,败坏一锅粥”,对于这个“少数”,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评职称要求论文来说,上述小把戏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他的是:参与评审论文的评委都是伯乐?对较专的论文他们都能娴熟地审评?有没有可能摒弃了千里马而选择了驽骀?会不会因请托等干昧良心的事?另外,有的人埋头工作,兢兢业业,成绩斐然,众口称赞,就是写不出论文,你说怎么办?还有,评职称不是要论文嘛,有的人就一心一意奔它而去,工作嘛则心不在焉。要论文的本意是促进学习与研究以提高水平,在某些人那里却变成不良导引,甚而有可能演变成一种风尚。综合起来看,评职称要论文的做法,似有研讨之必要。
那么,评职称不要论文?非也!那样做是“因噎废食”。论文有其作用已如前述,在整顿歪风邪气的同时,要紧的是把论文放在适当的位置上,用得恰如其分、适当其时。图书馆是服务部门,它通过具体工作满足读者需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操作能力决定服务质量。论文固然是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表现,众多读者反馈的服务效果和累积的工作成绩,也是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反映,而且表现得更直观生动。就是说,论文和服务效果可以同样作为评职称的条件,只是在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副高职以下 (含副高职)侧重服务效果或工作成绩,报评正高职者则侧重论著,即前段引往做好工作,后段导向研究。
为了鼓励做好工作,需要制定图书馆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从管理员到研究馆员),具体地规定每一岗位的工作人员做哪些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有些什么要求,由具有什么职称的人来做。或者说,能胜任该岗位工作的人便具有相应的职称,调换工作岗位后职称另定。以服务效果为主,也鼓励研究与工作相关的题目,写的论文之发表者纳入服务效果内。同样,与工作相关的奖励也视作服务效果。无论哪个岗位的服务效果,都由主要服务对象背靠背评论。不直接与读者接触的岗位,按工作成绩评价,单位党政领导审核,最后与本人见面、认定。
对于申报正高级职称者的论著质量应予审慎把关,其论著应由学术刊物发表或正式出版社公开出版,然后交由与论著研究范围相应的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提供评职称之用。要求评职称的论著都应言之有物,论之成理,有新意,有创见,具有一定理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