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011-04-11王晓红
王晓红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以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王晓红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目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学习缺乏动力、人生目标模糊的现象。而以高校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党建工作;引领;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生力军,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较高的政治热情,可塑性强。大学是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职业发展目标的确立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目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学习缺乏动力、人生目标模糊的现象,这必然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具有较高整体文化素质青年人中培养接班人的工作,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高校党建工作以其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科学谋划人生,对于建设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不断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加快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以党建工作目标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不迷信、不盲从,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热爱党、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绝大多数同学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但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如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的交错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一些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价值取向趋于务实,理想追求日渐淡化,荣辱观念发生倒置,他们在职业选择时过多考虑自身利益,忽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有部分大学生从高考的学习压力中解脱,进入高校放松要求,学习缺少动力,人生目标意识淡薄,定位模糊,对未来少有规划。这都给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思想政治觉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党建工作目标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引导他们认清主观选择与客观需求、个人与国家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同时,党建工作的目标相对职业发展目标更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政治追求,可以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理想,让大学生懂得只有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过程中,通过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他人创造幸福,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生价值。
第一,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内化目标。
党建工作是内化社会要求的过程,是将党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要求,是解决大学生现有思想状况与党和国家对合格人才的要求之间矛盾的过程,是不断引导先进青年和学生党员树立远大理想,不辜负国家和民族的厚望,自觉接受党的教育,传承党的事业,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党建工作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通过大学生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让大学生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的要求,自觉调整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发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内化教育目标,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内化为自身成长的动力,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达到个体需求与社会要求的统一,向着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第二,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实现理想。
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有专家研究一些成功者的经历,发现他们走向成功前都有自己明确的发展目标。当对目标的追求成为一种执着时,所有的行动都会朝这个目标奋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得越快。人们职业生涯开发与规划的程度越高,高级需求特别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满足程度就越高。以党建工作目标引领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将宗旨观教育与成才追求相结合,通过评估个人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设定更高层次的职业发展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步骤,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调整实施方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人生价值观念,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第三,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主动培育职业成熟度,走向成功。
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职业发展水平,职业成熟度高的人比低的人更容易成功。在国外,职业成熟度是青少年职业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受到高度重视,并在指导大学生就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当代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规划;二是就业期望值较高,在职业选择上理想脱离现实;三是就业依赖性较强,择业独立性程度不高;四是就业准备不充分,与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和经验不足。以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培育职业成熟度和职业决策能力,把振兴国家、服务人民作为人生的一种抉择,合理调整职业期望,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时刻准备报效祖国,领悟人生成功的真谛。
第四,党建工作引领大学生善于发掘自身潜能,施展才华。
高校党建工作以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撑,[1](p114)用其引领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确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时代主旋律,教育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定位、突破障碍、激发潜能。2005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强调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基层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竞争压力较小,有利于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展示各种才能,把自己确定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上,最大可能地发掘潜能,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二、以党建工作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渗透到大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2](p30)从新生一入学直至完成学业,步入社会,甚至影响大学生一生的发展与抉择。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指导与切实的帮助。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围绕社会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学宗旨,又好又快地实现教育目标。以党建工作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保证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认清政治要求与业务发展、主观选择与客观需求、个人与国家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目标,勤奋学习,锐意进取,全面发展,自觉提高思想修养,不断调整规划方案,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第一,根据大学不同阶段加以指导。
大学生在校不同阶段的成长成才规律与特点不同,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也随年级的升高而循序渐进。大学低年级为探索引导期,可对其进行大学生活的合理规划指导,专业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层次的政治追求和理想信念指导职业规划,为积极分子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大学高年级为调整提升期,通过测评、咨询、心理辅导、专家讲座、先进典型报告、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大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中,经受锻炼,提高认识,将个人的成才提升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变“要我成才”为“我要成才”、“我能成才”,抛弃功利性想法,提高奉献意识,坚定政治信念。
第二,根据时代不同主题加以指导。
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围绕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紧扣时代脉搏,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用创新的举措解决新问题,指导大学生了解新时期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明确人生奋斗目标要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来确立,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地将个人理想投入到祖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大学生积极接受创业教育,勇于投身创业,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创业就可以作为职业生涯规划与时俱进的一个目标,一种人生的追求。再如结合当前创先争优活动,学生党员公开承诺,践行“四个模范、三个一”的要求,对大学生中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把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崇高目标,并自觉为之奋斗。
第三,根据学生不同群体加以指导。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学生与关心学生相结合,塑造品质与服务学生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3](p8)党建工作以其特殊的思想教育功能和强有力的政策与制度保障,针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指导帮助的重点不同,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不同。在面上对全体学生进行党的知识、党性党章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坚定为国家强盛而努力的人生信念,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发展入党,不断把优秀的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对学生党员进行再教育,让他们明白入党只是暂时实现了人生的一个目标,应该以此为动力,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先进性,发挥示范性,朝更高的目标奋进。
第四,根据学生不同问题加以指导。
大学生中有的问题是共性的,可以通过面上、常规的教育形式进行指导与帮助。但有的问题是个性的,却是焦点问题,影响面较广,如“学而优则仕”的情结,“就业困难不得不选择创业”的消极观念等,这就要求党建工作必须拓展思路,创新方法,根据不同问题,制订“菜单式”教育方案,突破传统的班级界限,选择有共同特点或不足的学生组班,配备专门的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化、专门性的教育活动,破解教育难题。一是引入体验式教育,由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互动,将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透到有形的体验活动之中,依靠团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学会分享成功。二是开展类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集体的力量,积极探讨有效破解难题的途径与方法,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总结,促进主动学习,深化教育效果。
三、以党建工作创设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环境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目的与意义的理解,原则的掌握与应用,步骤的实施与调整,方案的评估与反馈,除了主观努力之外,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大学以校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层面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难以替代的导向作用、塑造作用和辐射作用。因此,有意识地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就必须以党建工作为主导,加强领导、适时调控,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精心打造崇高校园精神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在校园文化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认同建设和谐社会所需的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第一,提高校园舆论引导水平。
舆论对人精神的陶冶是全方位的,作用是层层深入的,功能是直接广泛的,影响是深刻长久的。大学生成长目标的确立,职业价值观的澄清需要正确舆论的引导。党建工作可以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技术引领校园舆论,提高校园舆论引导水平,一方面用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对舆论进行控制,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事业与谋生的关系、长远发展与眼前利益的关系,让对社会贡献越大、人生价值越能够得到最大满足的理念深入大学生的心灵;另一方面校园舆论在遵循社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发挥其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渗透力强的优势,用典型的事迹教育大学生,用成功的实例激励大学生,坚定大学生立志成才、奉献社会的信心、勇气和斗志。
第二,推进师德建设工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师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三育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化与推进,旨在教育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和中心任务,确立师德意识、规范师德行为,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以优良教风促进学风建设,以教学相长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期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实现教育目标,深化教育效果。
第三,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力度。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共青团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政治觉悟、努力成为合格人才,需要依托共青团组织。高校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肩负团结、教育、培养广大同学的光荣使命,[4](p124)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学生的沟通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作用。切实加强以党建带团建工作,充分发挥团组织贴近大学生的优势,营造适合大学生成长特点的积极环境,一方面能够巩固党在大学生中间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队伍基础对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发展入党,不断把优秀的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团组织在凝聚、带领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注重发挥同辈群体的教育力量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发掘网络资源的教育功能。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以其信息的新颖性与共享性、身份的隐蔽性与平等性、交流的直接性与开放性,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交流思想与情感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机会,强烈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发展和行为选择。网络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崭新平台,实现了党建工作的功能延伸,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展了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了保证网络教育的正确方向,必须强化网络管理,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正本清源,净化网络大环境,严防有害信息的负面影响。一是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红色网站,倡导奉献精神。二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正面引导与激励。三是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觉抵御网络消极影响,树立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
[1]赵建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
[2]谢军波,宣仕钱.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体系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3]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中国60年高校党建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J].北京教育,2009,(7-8).
[4]张大林,李政.高举团旗跟党走谋求发展谱新篇[J].求实,2004,(11).
G41
A
1003-8477(2011)10-0193-03
王晓红(1969—),女,南京工程学院外语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 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