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A又B”格式及其对外教学
2011-04-11李孝娴
李孝娴
(华中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又A又B”格式及其对外教学
李孝娴
(华中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留学生学习“又A又B”格式时常出现一些偏误现象,通过对“又A又B”格式及其使用条件的分析,发现“又A又B”格式蕴含着量与程度,本身包含程度或从数量语义特征上不能被加强的形容词不能进入这一格式。“又A又B”凸显A与B两种状态的同时存在,不是所有动词都可进入这一格式。因而对外汉语课堂中需要向留学生讲清楚句法格式的表里值。
“又A又B”格式;偏误;对外汉语课堂
引言
“又A又B”是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句法格式,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常利用直观易记的格式“又+形1/动1+又+形 2/动 2”进行教学。
但是留学生在习得这一格式时常出现以下的偏误:
(1)*他又很高又很帅。
(2)*他的衣服又蓝又大。
(3)*我和朋友又走又谈话。
(4)*李老师又会唱歌又唱得很好。
这些偏误句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一年级留学生的习作,不仅在低年级甚至中高级阶段也会出现。本文从A、B的语义特征入手进行分析,寻找学生产生偏误的深层原因,进而探讨语法格式教学的相关问题。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形容词和动词都可以进入“又A又B”格式,“又A又B”格式受到句法、语义、音节、语境和习惯等多种因素的限制。[1][2]正如徐枢[3]指出“任何一个抽象格式的实现,都是语法、语义、语音等诸多因素层层限制的结果。不受限制的、绝对‘自由’的格式是不存在的,只是有的格式受到的限制多些,有的格式受到的限制少些罢了。”
一、形容词进入“又A又B”格式的语义、句法要求
(一)形容词进入“又+形 1+又+形 2”格式。
“又+形1+又+形2”中由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充当的A和B有以下几种情况:
(a)A、B为单音节形容词。例如:
又高又大 又白又胖 又红又肿 又沙又哑 又黑又瘦又累又饿
(b)A、B是双音节形容词。例如:
又努力又聪明 又年轻又热情 又安静又干净
(c)A为单音节形容词,B是双音节形容词。例如:
又好又便宜 又怕又着急 (走得)又快又稳当 又穷又懦弱(的教书匠)
(d)A、B是形容词短语,短语多是否定词“不”修饰形容词形成的状中结构。例如:
又好吃又不贵 又脏又不舒服 (她买来的虾)又小又不新鲜
一般情况下,当A和B音节不同时,倾向于音节少的居前,音节多的在后,寻找结构上的平衡。(a)类构成形式占明显优势,中国人历来偏爱四字格。这类构成形式中A、B有的是一个合成词的分化形式(如:高大、白胖、红肿、沙哑),语义上具有凝固性,A和B一般彼此不能互换位置。郭风岚[4]认为,能够进入“又A又B”格式的谓词性的合成词形式至少符合以下条件:首先,A和B是成词语素,或至少B是成词语素、A是构成能力较强的语素;其次,A和B是并列式结构关系;最后,A和B之间概念的核心意义完全不同,A和B是同类词,但不能是等义词。
从语义上来说,形容词A和B语义方向一致,如果A是褒义,B也是褒义,如果A是贬义,B也是贬义。不过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5)我党的历史又曲折又伟大。
(6)听说自己的好朋友落榜了,她拿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又高兴又难过。
按常理,“又曲折又伟大”中“曲折”属于消极类形容词,“伟大”属于积极类形容词,语义方向相反,所以不应该同现在“又A又B”结构中。但是在例(5)中,我们可以把“曲折”和“伟大”视为具有同一语义方向的一对形容词。“高兴”和“难过”是完全相反的心理感觉,但是(6)中它们也可以看作是语义方向一致的形容词。
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现象,“又A又B”格式中出现形容词A和它的否定式“不A”,用于列举现象。比如:
(7)轮到我了。跟在别人后面说话,又好又不好。好的是你大概能看出考官爱听什么不爱听什么。不好的是,前面人说过的话,你不能说了。
(二)A、B位置上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出现。
“又A又B”格式涉及量或程度。林晓恒[5]指出,“又+形1+又+形2”格式由于前后两个对称的“又”的存在,突出了前后项的并存,从而对前后形容词有强调作用,对形容词有所强调必然导致形容词的数量语义特征得到加强,所以那些从数量语义特征上不能被加强的形容词以及已经被加强的形容词不能进入这一格式。进入这一格式的形容词不能再进行量的扩展 (在口语中我们有时会听到对B项进行了量的扩展的例子,比如:又贵又很难吃)。
如果形容词本身包含程度的意味,也不能进入这个格式,过滤的标准就是形容词能否从程度语义特征上被加强,能否受“很、十分”等程度副词的修饰。偏误句(1)中“又很高又很帅”不成立。受“很、十分、特别、非常”等修饰形容词构成的形容词短语已经含一定级别的度量,不能进入此格式。
邢福义[6](p177)将汉语中形容词大致分为两大类:性状形容词和定质形容词。性状形容词又可以分为两种:典型性状形容词和非典型性形状形容词,前者的突出特点是有程度性,具有可变量度,形式上一般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这类可以进入“又A又B”格式。如“又努力又聪明、又年轻又热情、又安静又干净”。后一类形容词本身包含有程度,在构成上包含有程度的因素,特点是不能再加程度副词,这有两种情况:(a)用“X+形”形成的前加型状中式,X已经强调了程度,如:雪白、贼亮。(b)用ABB方式构成的形容词,如:湿漉漉、冷冰冰。这两种形容词本身含有一定的量或程度的意味,与“又A又B”特征重复不能同现。例如:*又雪白又贼亮、*又铁青又蜡黄、*又湿漉漉又冷冰冰、*又硬邦邦又凉飕飕。一旦排除量度或程度,改成典型性状形容词,就都可以成立。例如:又白又亮、又青又黄、又湿又冷、又硬又凉。
定质形容词性质固定,没有级度变化,这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基本功能是充当定语,但不能单独充当谓语或者成为谓语中心,如果用于谓语部分必须出现在“是……的”结构中,如:小型、彩色。一般称为非谓形容词。这类形容词完全不含量度,没有程度上的区别,与“又A又B”格式的语义特征不相符。
不过,非谓形容词的内部并不均衡,有些非谓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程度副词可以对其进行量的加强。例如:这种润滑油是射电望远镜用的,相当高级。因此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组合:又高级又奇特。还有一类性质形容词,例如“真、假、紫”,并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这些绝对性质形容词,虽然表示没有程度差别的性质,但是在人们的认知中认为有些可以有一定程度差异,因而可以出现在“又A又B”格式中,与这一格式蕴含的语义特征并不冲突。
(三)“又A又B”中形容词的选择及顺序受多种因素影响。
郭风岚[4]认为有三点因素决定A和B的顺序:(a)交际者对语言本身的认知能力;(b)交际者对言语交际环境上下文语境的把握能力;(c)交际者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觉而形成的知识经验的影响。我们说,在这些因素中,知识经验因素对“又A又B”的形成起关键作用。以下以一类形容词为个案进行分析。
中国人常说:“苹果又大又红”、“眼睛又黑又亮”、“头发又黑又长”。学生课堂练习时看见一位同学穿了件很大的蓝色T恤,于是说“他的衣服又蓝又大。”听起来并不合语感。“蓝”,我们可以说“天空又蓝又高”;“大”,我们可以说“衣服又肥又大”。为什么衣服不能说“又蓝又大”?这样的偏误并不是缘于语法,而是跟文化及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觉有关。对客观世界感知觉形成的知识经验在各国各民族之间有共性,也存在差异。就进入“又A又B”的颜色词问题,笔者对留学生进行小调查时发现了有趣的现象。该调查的对象是学了一年汉语的留学生,调查试卷采用填空方式,句子是从人民网上搜索到的,其中A、B有一个必须填颜色词。例如:
(8)九月秋高气爽,天空比以前显得又高又蓝。
(9)她一个人躲在屋里眼睛哭得又红又肿。
(10)老师拿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给了他。
(11)她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头发一直又黄/黑又少,用了很多药效果都不明显。
(12)她生下了一个4公斤重,又白/红又胖的女孩。
(13)他们做的豆腐又黄/白又嫩,大家都爱买。
(14)又黄/绿又硬的橘子,让人看着就已经酸得要流口水了。
(15)一个金发美女走入银行,她又大又黑/棕/蓝的眼睛非常迷人。
例8-10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全对。究其原因,从感知觉的角度,说到这些事物时自然就联想到相应的颜色,例8中九月的天空是蓝色的,例9中哭过的眼睛是红红的,例10的苹果是红的。这些颜色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大家看到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因而表达趋于一致。
例11-15答案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在于不同民族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述有不同。对颜色的选择,对自身生活环境中色彩的感受,中国人自然有一种本位观。例11有的同学写“又黑又少”,中国人心理上认为头发黑是好的,与消极意义的“少”不能同时出现在“又A又B”格式中。例12学生认为刚生下的孩子是红的,中国人则选择“又白又胖”。例13主要是韩国学生出现偏误,据了解韩国的豆腐有白色、黄色两种,因而有学生选择“又黄又嫩”。例14市场上刚上市的橘子是绿色的,所以学生选择“又绿又硬”。例15对金发美女的眼睛每个人认识不同,中国人则多选择“又大又蓝”。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出现颜色词进入“又A又B”的例子,例如:
(16)咖啡来了,居然又黑又香。(钱钟书《围城》)
(17)有的说娃娃皮肤现在又红又皱,将来一定白嫩。(杨绛《见不到阳光的女人》)
(18)朱丽眼睛不大,特地把眉毛修镊描画得又长又弯又细又黑。(杨绛《“大笑话”》)
(19)你看他带的白硬领圈,给汗浸得又黄又软。(钱钟书《围城》)
(20)今年我萝卜好哩,又白又长的,够你吃的。(贾平凹《黑氏》)
例16-20中“又A又B”A或者B是颜色词,描写生动。进入“又A又B”格式的颜色词一般语义范围包含于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质中,说起该事物时联想到的颜色一般看作该事物固有的。如果不是固有的不能进入格式中,偏误句(2)中“*衣服又蓝又大”不合法。
颜色词的使用不仅限于颜色本身的意义,往往包含有更深的隐含意义。这种意义与文化的差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同文化之间的颜色词的文化涵义是在社会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例2偏误形成的原因不是语法上的,而是文化认知方面的。要真正了解与使用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观念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才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颜色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而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又作用于留学生汉语的学习,影响着学生的判断。
二、动词进入“又A又B”的语义、句法要求及与相关句式的对比
(一)动词进入“又V1又V2”格式。
“又V1又V2”格式中,以单音节动词最常见,也有动词短语,一般V1和V2结构类似。能进入“又A又B”格式的动词主要包括描写具体动作的动词,以单音节居多。还有描写精神等心理动词,爱恨,喜欢之类,及表示能力、状况的动词。例如:又说又笑、又蹦又跳、又爱又恨、又会说英语又会说汉语、又是倒茶又是递烟、又修房子又买家具。
有褒贬情绪的一类心理活动动词不仅可以带宾语,最重要是它们还可以跟程度副词组合,与这一格式蕴含的语义特征并不冲突。例如:“又爱又恨”、“又气又笑”。
也有A和B中其一为动词,另一个是形容词。例如:
(21)(鸿渐)满肚子又羞又恨,却没有个发泄的对象。(《围城》)
(22)(李梅亭)已经又疑又慌。(《围城》)
(二)“又V1又V2”与“一边A一边B”及日语、英语中相对应的表达。
“又V1又V2”与“一边A一边B”不同,后者表示A和B两种动作同时进行。“又A又B”表达两种情况或状态同时存在。例如:
(23)a.我又会跳绳又会踢毽子。
b.*一边会跳绳一边会踢毽子。
(24)a.* 他们又走又谈。
b.他们一边走一边谈。
我们把两种格式加以比较,“会跳绳”“会踢毽子”表示“我”掌握的技能,是对“我”的特点的静态陈述。偏误句(3)应表达为“一边走一边谈”,“一边……一边”强调同时进行的两个动作,是动态的。
光杆的单音节动词在句中通常不充当谓语,“他跳”“他唱”作为句子不成立(除了对举句),但可以在“又A又B”格式中独立使用。A、B所表示的性状得到了凸显。汉语中“一边A一边B”也可以使不成词语素能独立使用,具有缔构分句的功能,但是它表示动作同时进行。句式体现了说话人的表达重心,通常后一个动作B是表达重心。
汉语中“一边A一边B”在日语中有4种对应的翻译形式[7]。因为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归纳起来是两种。例如:
(25)他一边擦汗一边讲给我听。
(26)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谈。
(27)我的母亲一边自己学习编织,一边教给其他人。
(28)居里夫人一边指导学生,一边进行自己的研究,因此每天都很忙。
例25、26两句表示同一动作主体同时进行A和B两个动作,后一个是主要的动作。27、28两句则是某一段时间里同一动作主体有时间差地进行A和B两个动作,表示着力做某件事的同时顺便做另一件事,或者是以一件事为主兼做另一件事。再如:
(29)她一边作为女演员活跃于舞台,一边作为亲善大使为贫困的儿童奔走于世界各地。
“一边A一边B”不同于“又A又B”,因位置前后不同,所强调的重心主次不同。“又A又B”没有主次之分,语义重点在强调两种状态同时存在,有很强的主观评价色彩。通过英语的翻译形式也可见一斑[8](p1023)(p1078)。
(30)这匹马又肥又壮,讨人喜欢。This horse is big and strong,and very likable.
(31)这种洗衣机又节水又节电,很受欢迎。This kind of washingmachine saves both water and electricity,it`s very popular.
(32)他高兴得又唱又跳。He sang and jumped for joy.
(33)她又会说英语又会说汉语。She speaks English and Chinese.
(34)他们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天。Those two chatted as they strolled.
(35)老王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LaoWang kept on working while undergoing treatment.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又A又B”用英语翻译时运用表并列的连词“(A)and(B)”。“一边 A 一边 B”则采用“as/while+从句”,A和B并不是并列的,有主次之分。从语用表达来说,“又V1又V2”不在于两个动作是否同时发出,而在外层意义上渲染一种状态、性质,或烘托一种气氛(开心、愤怒、热闹),因此“又A又B”经常带状态词词尾“的”构成“又A又B的”[9]。例如:
(36)昨天就为买了条好烟,她又喊又跳的,还威胁日子没法过了,要离婚。
(37)崔大林接过我怀中的猪油坛子,说,潘大嫂,你可真能耐,领着仨孩子,又倒火车又换船的,还捧着个坛子!
“又A又B”格式中,A、B两部分是并列的。偏误句(4)中“唱得很好”是对“唱歌”的进一步表述,因此二者不能同时出现在“又A又B”中。教材中有时把这一格式译成“not only……butalso……”,也容易误导学生。
三、结语
通过对进入“又A又B”格式的形容词和动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又A又B”格式蕴含着量与程度,凸显A与B两种状态同时存在。本身包含着程度的形容词或者从数量语义特征上不能被加强的形容词不能进入格式中,形容词的语义还应蕴含于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质中。动词进入“又A又B”,这一格式有很强的主观评价色彩,渲染一种状态、性质,或烘托一种气氛。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留学生的偏误产生的原因不仅来自句法,更有来自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语法格式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语法形式,更应该传达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教师应讲清格式的表里值,讲清格式与意义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做到格式与意义并重。
[1]金周永.“又A又B”格式之考察[J].汉语学习,1999,(4).
[2]王丽彩.“又VP1又VP2”格式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1).
[3]徐枢.“又+形1+又+形2”格式的限制[J].中国语言学报,1988,(3).
[4]郭风岚.“又A又B”格式的认知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3).
[5]林晓恒.关于“又…又…”结构形容词的数量语义限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1).
[6]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谢亦瑜.“一边……一边……”的日语译法[J].日语知识,2005,(8).
[8]王还.汉英双解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9]朱德熙.说“的”[J].中国语文,1961,(1).
H031
A
1003-8477(2011)11-0135-04
李孝娴(1979—),女,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语言学博士。
责任编辑 邓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