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析阿格里塔对消费社会的解读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2011-04-11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福特社会化资本主义

王 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评析阿格里塔对消费社会的解读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王 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阿格里塔对消费社会的解读影响很大。阿格里塔表明自己是以马克思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基础解读消费社会的,并立足于劳动过程来审视消费过程,而且是从“工资”的角度来建构消费的社会化模式的。阿格里塔坚持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在他看来,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转型从根本上推动了消费活动的资本主义社会化。

阿格里塔;消费社会;劳动过程;福特制

阿格里塔对消费社会的解读集中于《资本主义调节理论》一书,他在书中分析了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化的原因及演变过程。在阿格里塔的分析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被尽可能多地保存了下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性的分析是阿格里塔分析资本主义的主要线索,这一线索在其对消费社会的解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仅就阿格里塔对消费社会的解读方法和路径做简要评析。

一、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解读消费社会

在《资本主义调节理论》的导言中,阿格里塔十分明确地指出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特征的,他认为:“我们的研究思路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能找到其逻辑基础。这种由马克思所阐述的方法不仅对于我们找到正确的研究和阐述次序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使我们确定那些基础性的概念,正是从这些概念出发,我们才可能发展出一种资本主义的调节理论。”[1]15阿格里塔坚持生产决定消费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消费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把消费看做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动态结果。阿格里塔坚持了马克思从生产领域中的本质矛盾的角度来理解消费过程的历史性。马克思认为:“无论我们把生产和消费看作一个主体的活动或者许多个人的活动,它们总是表现为一个过程的两个要素,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是实际的起点,因而也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消费,作为必须,作为需要,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2]

面对消费社会的到来,阿格里塔不满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从“经济人假设”出发把这种转型解释为人的自由发展的全面实现,也不满于同时期法国其他理论家舍弃生产过程而将消费社会当作既定事实来对待。因此,阿格里塔决定用马克思的经济批判的逻辑来研究消费社会。阿格里塔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泰勒制向福特制的转变,推动了消费的社会化形成进程。阿格里塔在《资本主义调节理论》第二章抽象地阐述“劳动过程的转型”,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构起对当代资本主义消费过程的分析。这种方法继承了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论的外表,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经验主义的方法论有显著区别。但阿格里塔的分析方法却没有从根本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在研究方法上,阿格里塔将自己与鲍德里亚等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消费社会的理论家区分开来。阿格里塔认为,鲍德里亚只是从统计学的层面讲述了消费对资本主义商品关系的隶属性,而没有回答资本主义条件下消费社会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来的,因此,在鲍德里亚那里,“消费社会”是一种既定的社会形态。对此,阿格里塔指出:“我们应当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转型对其消费模式的影响,并把这一理论层面与资本主义积累的规律联系起来。”[1]156因此,阿格里塔不仅认为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积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更强调的是资本积累是如何通过生产过程的转型而使消费模式社会化的。阿格里塔是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的角度来理解消费过程或消费模式的转型的,他坚决反对后马克思主义者把眼光只盯住所谓的消费社会大做文章,在他看来,所谓的消费社会就是福特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一部分,本身不具有独立性。而与生产过程的发展一样,消费的发展也是一个辩证过程,消费社会仅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动态过程的结果。

二、消费社会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阿格里塔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泰勒制向福特制的转变,推动了消费活动在资本主义中的社会化。当机械化原则被贯彻到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必然会带来资本主义消费模式的社会化。因为在机械化劳动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一起进入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之中,劳动力商品的再生产是由工资合同依托的,与此前为其提供消费资料的家庭或其他共同体已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对大规模生产所造就的商品的个体性消费,成为雇佣工人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唯一联系。此外,劳动过程的机械化也必须以消费模式的资本主义社会化为前提。因为尽管资本主义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因劳动过程的机械化降低生产资料的单位成本而受到抑制,但是劳动过程的机械化却通过降低劳动力商品的再生产成本而使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因此,从总体来看,资本有机构成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决由此带来的生产过剩问题,消费的社会化成为必然选择。“这就是为什么随着由生产条件的转型而带来的资本积累必然导致大众消费模式的出现,并且这种消费模式必然成为下一步资本积累的基础的原因。”[1]154因此,在阿格里塔看来,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转型是消费社会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阿格里塔立足于劳动过程来审视消费过程,这与鲍得里亚等人从社会学角度经验描述消费社会的方法不同,这得益于阿格里塔分析角度的不同,他是从“工资”的角度来建构消费的社会化模式的。可以说,阿格里塔对工资理论的分析架起了其从劳动过程角度分析消费社会的桥梁。在阿格里塔看来,工资绝不是资产阶级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所说的仅仅是劳动者的报酬,而是一种历史性的社会经济关系的体现。在阿格里塔看来,工资以给劳动者支付报酬的形式实现了雇佣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伴随着劳动过程的转变,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也在变化,从资本主义最初的计时工资发展到泰勒制资本主义时的计件工资,再发展到基于产量指标的集体性红利与基础性的计时工资,尤其是在福特制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工会组织的强有力介入,雇佣工人通过劳资谈判所获得的集体性红利成为有效建构福特制消费过程的重要支撑。但是,在福特制的工资形式下,“如果他因增加劳动强度而生产出的超额产品不能以一定的价格销售出去,从而无法实现超出原有计划销售量的货币增值,那么,这些已经完成了的额外劳动就只是一种纯粹的浪费,它们不会被赋予报酬”[1]148。因此,这种工资形式的缺陷是:无法保证工人工资量和由此带来的工人消费量的稳定。而雇佣工人消费量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不稳定。劳动过程发展到后福特主义时期,工资基金形式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缺陷。工资基金形式有效地避免了个体工资的波动性,使雇佣劳动者的工资具有了相对稳定性,为社会化消费形式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在阿格里塔的理论分析中,工资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工资”是阿格里塔连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理论桥梁。

三、消费模式的资本主义生产

阿格里塔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转型的角度引出消费模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分析了福特制和后福特制资本主义消费模式的特点。阿格里塔对此分析的切入点是以阶级身份出现的工人阶级的消费行为或消费过程,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承担者。

1.福特制资本主义消费模式的特点。福特制资本主义下的消费模式是与其劳动过程相对应的。福特制资本主义下,劳动的紧张程度有了很大增加,同时劳动过程中被浪费的时间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从而雇佣工人不太可能在劳动场所中恢复自己的体力和精力,他们只能依靠劳动场所之外的家庭来恢复体力和精力。但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劳动场所与居住地之间的距离被拉长,工人在交通方面花费的时间较多,而用于恢复体力与精力的时间并不多,也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受到了制约。而消费模式的社会化却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工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消费由资本主义社会所提供的消费资料来完成身体和精力的恢复。由此可见,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建构了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化模式。此外,阿格里塔还进一步分析了福特制资本主义下社会化消费的内容。福特制消费模式被两件核心商品统治:标准化住房与汽车。但这两样商品的价格远超过普通工人的购买力,因此,雇佣工人的社会化消费需要一个前提——金融社会化,它可以对工人的财富和花销进行严格的控制,“使个人消费过程保持有序与稳定是十分重要的”[1]159。标准化住房和汽车作为福特制资本主义下的核心产品,其作用就是培养工人的消费习惯,从而将工人逐步纳入资本主义消费模式中。在福特制下,拥有标准化住房对工人来说成为一种身份的符号,而这种身份的认同是由社会上其他成员的认同来建构的,消费习惯对这种身份认同感的建构更加直接。福特制资本主义恰恰利用这一点,将雇佣工人逐步纳入资本主义的社会化消费模式之中。

阿格里塔认为,尽管福特制具有将生产过程与消费模式相结合的特点,从而降低了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价格。但是资本主义消费模式的性质和变化是由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决定的,因此,所谓的消费社会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阿格里塔认为,福特制下,半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带来了生产能力的急速提高,这就要求商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流通,市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扩展。尽管福特制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社会化消费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依然会使资本主义的生产能力和社会消费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协调,标准化消费品生产的扩大也带动了生产这些消费品的生产工具的生产模式的扩大。因此,面向固定资本的投资会不断增加,固定资本投资的不断增加又会对剩余价值的实现带来一定风险。福特制资本主义在 20世纪 60年代下半叶遭遇经济危机,危机的根源恰是福特制下劳动过程的危机,因为它不能解决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问题。

2.后福特制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阿格里塔在《资本主义调节理论》中将后福特制称为“新福特主义”[1]122。他认为,后福特制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自动化的生产控制及由此带来的生产的弹性化;劳动者的“去技术化”带来的劳动的更加抽象化。这一劳动过程是为了应对福特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缺陷而产生的。后福特制消费模式的建构是在福特制消费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并对其缺陷进行了弥补。福特制资本主义下社会化消费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完成:一是通过商品购买的方式,二是通过由公共政府机构提供的方式。因此,福特制资本主义需要不断地推动由商品购买方式来实现社会化消费,同时还要不断推动由政府机构提供的方式来实现的社会化消费,如公共卫生服务、教育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资本积累的社会负担。因此,后福特制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就要在推动第一种方式所实现的社会化消费水平的同时,削减第二种方式所实现的社会化消费。后福特制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就是要朝此方向建构的。由于阿格里塔是在 1976年出版《资本主义调节理论》的,而此时后福特制资本主义刚刚开始,因此对后福特制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没有深入的分析。但是阿格里塔认为,后福特制资本主义以弹性生产为特点的劳动过程必然会给社会化消费资料的生产带来转变。

四、对阿格里塔消费社会理论的评价

阿格里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消费社会的理论家中比较深刻的一位,他的最主要贡献是将消费社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归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内在矛盾,并从劳动过程转型的角度分析了消费活动的资本主义社会化。这一点遵循了马克思的经济批判逻辑。马克思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的角度来理解历史发展过程的,他从生产领域中的本质矛盾的角度,来理解消费过程的历史性[3]。在马克思看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生产决定消费,它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方式和动力。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生产总是具有天然的主导地位。从这一点出发,阿格里塔给出了消费社会的来源和本质,消费社会在本质上只是资本为了再生产雇佣劳动力而构建出来的一种社会状态。消费社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福特制之后,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社会化时才建立的。它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阶段性质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自身范围内的扬弃,它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和矛盾。因此,阿格里塔坚持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矛盾并会产生新的矛盾,资本主义存在经济危机。这对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是有力的反驳。

当然,阿格里塔对消费社会的分析也有不全面的地方,他主要从劳动过程的转型角度对消费社会产生的原因、模式进行了分析,却没有对消费社会电子网络中的符号作用进行分析。此外,阿格里塔认为,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的危机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消费和金融领域,他没有看到这种危机也可以转嫁到第三世界国家,从而使危机得到缓解。对此,左派思想家阿明在《资本主义的危机》中指出:“调节理论的贡献是有限的,不完全的。因为这个理论像是在用放大镜来仔细研究‘福特主义’资本主义,却没有看到落在放大镜之外的区域和问题。换言之,这些理论只是聚焦于资本主义发达的中心地区,而却忘记了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性体系,中心地区本身不能构成未来世界的全貌,而且只有把它们放在整个世界体系的关系中,才能真正地了解它们。”[4]

[1] M ICHEL A.A Theory of Capitalist Regulation[M].London:NLB,197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

[3] 唐正东.“消费社会”的解读路径:马克思的视角及其意义——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消费社会观的方法论缺陷谈起 [J].学术月刊,2007,(6).

[4] 萨米尔·阿明.资本主义的危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97.

F11

A

1007-4937(2011)02-0127-03

2010-12-08

王娟 (1982-),女,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陈淑华〕

猜你喜欢

福特社会化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探索未知——2022款福特BRONCO EVERGLADES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福特领裕
福特EVOS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