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研究

2011-04-10高艳波唐军武

海洋技术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产业化海水

方 芳,张 鹏,高艳波,唐军武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

我国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研究

方 芳,张 鹏,高艳波,唐军武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 300112)

我国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文章回顾了海洋科技成果发展的历程,指出了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对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海洋技术各个领域的产业化成果,揭示了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几点对策。

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对策

海洋科技及其成果产业化的发展,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防治和减少海洋灾害、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日益提高,实施海洋科技发展和产业化战略已成为国家政策。

1 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回顾和现状

我国的海洋科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走过了50余a的发展历程,与非常薄弱的基础相比,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海洋调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为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海洋高新技术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缩短了与海洋技术先进国家的差距;海洋科技国际合作呈现持续发展势态,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提高;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和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特别是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加快了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基本形成了服务经济建设,发展高新技术,加强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战略格局,促进我国的海洋经济持续保持快速稳步增长的态势[1]。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1 96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涉海就业人员3 27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52万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为进一步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海洋技术政策(蓝皮书)》、《“九五”和 2010年全国科技兴海实施纲要》等政策文件。2008年,又发布了《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这是我国首个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是指导未来海洋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规划指出了坚持“加快转化、引导产业、支撑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明确了要紧紧抓住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这条主线,尽快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海洋高技术产业化来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来支撑经济发展,同时注重区域之间的协调和区域内的协调,最终通过管理和服务,把海洋科技全面融入经济和产业[3]。

2 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1991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示,这不仅是“863计划”的核心,也是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发展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意义在于:(1)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使海洋产业发生深刻的变革,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升级换代。根据预测,到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2020年将达到6%。届时海洋将为我国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提供占总量20%的动物蛋白质和20%的石油天然气[4]。(2)促进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努力治理、改善和恢复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沿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支持减灾防灾和保障海上作业安全,海洋自然灾害常常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海委会的经验统计,及时准确的预报,可使海洋灾害的损失减少10%以上。

3 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

我国自“九五”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科技兴海”战略和国家“863计划”海洋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等工作的实施,海洋高技术及其产业化迈出了新的步伐,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3.1 海洋资源勘探开发领域

经过多年努力,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特别是浅海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了海洋油气产业的发展,并成为海洋经济的主要成份之一。目前我国已拥有了一系列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油气可采资源评价与复杂勘探目标评价技术;(2)海上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与天然气藏地震勘探技术;(3)稠油油田开发及提高采收率技术;(4)可控三维轨迹钻井技术与高温高压气藏固井技术等[5]。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海油气勘探开发成套技术和具有特色的海上边际油田开发模式,主要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钻探和开采水域正在逐渐向深海发展。2007年已开始第6代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研制[6],深水钻井平台制造技术正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回顾海洋油气产业的发展,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已从20a前的9万t油气当量,发展到2000年已超过2000万t油气当量,年平均递增17.83%(以1995年为基础年计算),远高于陆上油气产量0.9%的增长率[7]。2007年,海洋油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海洋油气勘探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中石油在冀东南堡新发现10亿 t大油田,中海油在渤海湾、北部湾等海域新发现10个油气田,其中9个为自营油气田,海洋油气发展潜力进一步提高[7]。

在深海矿产资源方面,开发了高精度多波束测深系统、长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6 000 m水深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系统、超宽频海底剖面仪(OBS)、多次取芯富钴结壳潜钻、电视抓斗、大洋固体矿产资源成矿环境及海底异常条件探测系统、海底热液保真取样器等一批深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关键技术装备[8],支持了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资源评估,使我们在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7.5万km2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主研制的7 000 m载人潜水器试验成功,成为了世界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达到世界99.8%的洋底,为深海资源勘查和评估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9]。

3.2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领域

我国地区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分布不均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我国沿海地区的缺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为使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和产业向规模大型化、环境友好化及循环经济产业链方向发展,2005年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

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是我国海水淡化工程的主流,2004年攻克千吨级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10]。自主设计、制造完成了山东青岛黄岛电厂日产3 000 m3淡水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并投入运行,实现蒸馏法海水淡化工程化“零”的突破,成本约4.8元/t。目前已建海水淡化装置为52套,在建工程(2006-2007)为8套,拟建工程25套,已建工程总产能20.47万m3/d,在建工程总产能(2006-2007)为8.87万m3/d,拟建工程总产能140万m3/d[11]。

在海水直接利用方面已全面开展了海水缓蚀剂、海水冷却塔等关键技术研究,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的碳钢腐蚀控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污垢控制、菌藻控制和海水冷却塔等方面亦取得良好进展。另外,我们已完成大生活用海水进入城市污水系统后,混合污水的生化处理和大生活用海水的海洋处置等技术研究,正在青岛和厦门等沿海城市进行利用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的示范。同时,海水提钾、镁等技术进入工业化阶段,初步形成海水资源利用和淡化资源利用的产业技术链体系。

3.3 海洋调查观测技术领域

海洋调查观测技术是集成和融合了现代高科技成果而形成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领域,是海洋科学发展和海洋开发生产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在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和科技攻关计划支持下,我国初步建立起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发射了海洋卫星、成功研制了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才掌握的合成孔径声纳(SAS)、相控阵ADCP、声相关海流剖面仪(ACCP)、高频地波雷达、自持式海洋剖面循环探测浮标(COPEX)、高精度CTD剖面仪、水下高精度定位深海实时传输潜标、小型无人驾驶海洋监测遥感飞机,开发了船载海洋生态环境现场快速监测系统、水下无人值守生态和动力环境工作站、海洋遥感信息提取通用技术平台MARS V1.0软件系统、全自动连续检测赤潮生物的综合分析系统。“十五”期间,建立了3个专业化的海洋监测高技术成果转化和生产基地,建立了上海和福建两个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示范区。几十项海洋监测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多项技术成果已实现产品化,并应用于国家海洋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例如:海洋台站自动观测系统已应用于我国100余个海洋站的业务化观测;中程和远程高频地波雷达,已分别安装在浙江和福建沿海,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测波浮标、和自持式海洋剖面循环探测浮标已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中型锚系浮标和大型锚系浮标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初步建设了近海锚系资料浮标观测网;海洋潜标系统先后开发和应用了实时数据传输技术、水下声通信技术、自动剖面观测技术,已连续多年应用于海洋调查业务,系统回收率超过90%[12]。

4 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成果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道路也是艰难的。这是由于它的特点所决定的。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项:

(1)海洋技术本身是一种多学科交叉、高难度、高风险、高投入且投资回收期长的技术门类。

(2)许多海洋技术产品社会需求品种多,但批量小,形成不了规模效益,难以吸引产业部门为其产业化投入大量资金。

(3)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海洋技术产品缺乏竞争力,国外技术封锁,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以我国海洋监测技术市场为例:国家在海洋监测技术的研发投资已超过30亿元以上,但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比例很低,不足10%,市场的90%以上被国外产品占领;多数观测技术掌握在几个国家研究机构手中;发达国家在带底跟踪的ADCP、投弃式测量技术等技术产品对我国实行禁运。

(4)海洋技术产业化良性发展模式尚未建立,以美国TELEDYNE公司为例,它是一家国际知名的分析仪表公司,该公司通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小型代理公司拓广市场并形成专业化。

(5)完善的转化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

以下就如何加速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几点对策:

(1)加大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形成以企业为主导、市场化的产品研发体系;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地方政府投资、风险资本加入海洋技术成果转化中。

(2)加大国家涉海规划中海洋技术领域的衔接力度,进一步增加投入力度,逐步调整科技投入政策,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以优惠政策来扶持新兴海洋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坚持跟踪与创新相结合原则,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激励原始创新,增强海洋科技成果的生命力,并鼓励创办成果转化产业,打造和创立品牌,努力扩大市场。

(4)切实建设一批海洋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加大示范力度。

(5)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增强国际交流。

[1]孙志辉.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实现海洋科技的大发展[M].中国海洋年鉴,2007.

[2]国家海洋局.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

[3]国家海洋局科技部.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R].

[4]亦土.中国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看好[N].中国海洋报,2008-03-14.

[5]董伟良,王伟元,等.高技术研究引领科技创新——中国海油"十五"科技成果回顾[J].石油科技论坛,2006,5(2):4-9.

[6]岳吉祥,綦耀光,等.基于作业流程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总体布局规划研究[J].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报(英文版),2009,2(4):117-122.

[7]国家海洋局.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

[8]哲伦.国际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装备发展一览[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5(1):38-40.

[9]崔维成,徐芑南,等.7000m载人潜水器研发简介[J].上海造船,2008,1(1):14-17.

[10]吕春香.海水淡化-机遇与挑战并存[EB/OL].http://news.h2o-china.com/technology/application/802951242640244_1.shtml.

[11]阮国岭,尹建华,等.海水淡化技术国内进展及其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7,3(2):89-94.

[12]赵进平.发展海洋监测技术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Abstract:In the support of related policies,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marin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have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China.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reviewed firstly.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for our marine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pointed out.The industrialization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are summarized then.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solutions in accelera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Key words:marin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industrialization;solutions

Study on Marin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FANG Fang,ZHANG Peng,GAO Yan-bo,TANG Jun-wu
(National Ocean Technology Center,Tianjin 300112,China)

P7,C93

C

1003-2029(2011)01-0103-03

2010-06-26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产业化海水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系统产业化之路
海水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