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区:国际化造就的创新集群典范
2011-04-10葛佳慧
文 葛佳慧
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区:国际化造就的创新集群典范
文 葛佳慧
当前社会,基于产业创新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并且正在以经济发展“加速器”的重要身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附近的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葡萄牙的生物技术产业,无不以创新集群自称。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相关企业集聚一地,抱团发展,共享信息、金融、政府服务和市场。
位于法国南部,风景迷人的地中海之滨的索菲亚科技园区就是全球性集群的典范。经过40多年的发展,该园区已经成为目前欧洲最大,法国最国际化的科技园区。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1300家高科技机构和研发型企业,拥有科技人员3万多名。园区项目和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命科学、环保和新能源等领域,代表着当今世界的研究方向和先进技术水平。而且,园区管理机构还与全球多数知名园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形成了完善的沟通、交流网络,为科技研发与合作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渠道。
索非亚科技园,创新集群的典范
索菲亚科技园区,成立于1969年,由一家全球整合企业出于非盈利性的目的而创建,之后,便开始商业化运作。为了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园区创始人拉斐特参议员到处招商引资,于1984年建立了以其妻子命名的“索菲亚基金会”,并由其担任主席。而后因为该基金能够促进园区内的创新政策实施,被国家的法令定性为公立机构。除此之外,园区还设立了其它的一些科技基金会,以资助新的科技项目和企业,为他们提供资金,有些还只能是大企业才可以提供的资金。
索菲亚基金会所担负的一大公共使命是:使国际、国内的科技界、企业界和文化界相互衔接,促进索菲亚科技园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工业园,以谋求更大的发展。所以说,该基金会从一开始就有了国际视野,具备了国际化的特点。于是,才促成了后期的多次国际合作,使得园区企业能够在国际舞台施展才能,推动其国际业务的开拓。
值得一提的是,索菲亚基金会的合作伙伴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包括中国的中关村、上海、苏州、韩国、印度以及非洲等地的工业园。此外,基金会还和突尼斯、摩洛哥、以色列、埃及以及欧洲其它国家的政府开展了合作,并与35个国家超过几千家机构协同,推出国际网络,如创新推动网络(ICN)。该网络是由多个机构和工业园组建而成的,其中包括慕尼黑以及其他国家。
1984年,正值索菲亚科技园的25岁生日,法国政府对其进行了扩建,并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计划,园区也因此有了“产业集群”的称号。这一举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园区企业、媒体、学术机构,还有其他新兴公司之间的合作,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项目支持和融资服务。在推动过程中,法国政府还对该政策和所有的活动内容进行了评估,并于最后决定让索菲亚科技园区扮演国际合作引导者的重要角色。
索非亚基金会,竞争力集群发展的有力推手
作为法国中小企业和外国中小企业对接的媒介组织,索非亚科技园区的发展得到了法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与此同时,索非亚科技园,更准确地说,索非亚基金会也为政府推动竞争力集群的发展助了一臂之力。
所谓竞争力集群,是指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一些企业、公司或私营研究机构以合作伙伴的形式联合起来,相互协同,共同开发以创新为特点的项目。这种合作一般以共同的市场或科技研究领域为基础,寻求提高竞争力所必需的最大范围的优势互补,以期在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力。其具体的实施途径是,选择有潜在竞争力和培育前景的地区,围绕创新项目,帮助企业、培训中心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这种集群的特色和难点都在于国际合作。竞争力集群形成的前提是要求了解集群中每个企业的具体信息,让他们能够在企业间创建联系网络,使得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和培训机构这四个支柱交叉培养,互相合作,尤其是在创新和协调政策等方面,难度更高。鉴于此,法国政府推出了促进生态技术集群发展的多项新政策,从2005年起,斥资15亿欧元在各地扶持了60多个不同产业的科技园区,其中就包括索非亚科技园区。
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索非亚基金也给予了竞争力集群以极大的支持,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更好地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合作模式成为了可能。这种交叉培养和培育的方式,更是推动了许多创新型活动和项目的顺利开展。
为了增加创新活力,索非亚基金会还创建了第一个早期的阶段性基金,一个孵化器和一个俱乐部。俱乐部的成立也推动了新的产业和新的思维方式的产生。因此可以说,索非亚基金会是第一个生物发展平台,所有相关的人员都能参与进来,共同探讨最有效的思维方式,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并且能够在合作中迸发新的思维火花,寻找到新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