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改造升级须三注重
2011-04-10张乃今
_张乃今
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均离不开电力行业的支持。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需求逐步增大,农村电网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例如,设备老化存在安全隐患,输电线路损耗居高不下导致资源浪费,供电能力不强出现“卡脖子”现象,管理不到位带来用电混乱,电网覆盖率不够,等等。这些问题表明,目前的农村电网已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于是,农网改造升级应运而生。农网改造升级有利于供电企业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有利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局,势在必行。如何保证农网改造升级顺利进行,笔者认为,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统筹规划是农网改造升级的重要前提
对农网改造升级的总体运筹直接决定其宏观方向,确定改造版图是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基础。所谓农网改造升级是相对于之前进行的农网改造而言的,有新的标准和要求。改造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改造后电网的运行使用也非三年五载,在开发、并网清洁能源,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发展现代农业等大趋势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农网改造升级问题,在统筹规划中体现前瞻性,将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科学的统筹规划离不开对被改造地区的深入调研和全面考察,农网改造升级不单单是供电企业一家的事,需要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居民的配合,共同协助完成。对当地电网现状、用电情况、地容地貌的准确评估乃至当地文化传统、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的了解有利于因地制宜地拟定合理的改造规划,及时避免和化解改造过程中的摩擦,减少工程实施中的困难,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顺利开展。规划时多一些未雨绸缪,改造时便少一些亡羊补牢,做到有备而来,对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强化监管是落实农网改造升级的有力保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问题是农网改造升级面临的首要问题,工程所需资金能否顺利到位,到位后如何分配利用,是决定农网改造升级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健全、严格的监管体制能够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资本运营效益最大化,避免因虚报、夸大等行为引发资源浪费现象产生。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论是需求评估、设备购买、开展施工还是项目竣工后的质量验收,都需要层层监管,完善的监管制度能够促进工作细化展开,保证项目逐条落实、环环相扣,确保施工到位,能够防微杜渐,严把质量关口。以往农网改造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诸如乱加价、乱收费、乱行政问题,工程进展缓慢、滞后问题,改造不到位、改造结果差强人意问题等,是强化完善监管制度的有益借鉴。强化监管还有助于扫清以往农网改造的死角,弥补以往改造工作中的不足,切实保障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合理有序进行。
三、建立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网是落脚点
实行农网改造升级是基础,但不是最终目的,改造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改造升级后农网健康运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供电服务。技术革新、电网升级势必会遇到许多新问题,由此将规定上升到法律层面,可填补法律空白,有助于形成配套的法律体系,解决原有法律体系相对滞后的问题,为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及电力设施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软实力,巩固电网改造升级版图。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农村电力健康发展的体制,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确保农网又好又快发展。此外,还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自觉接受内外监督,这将有助于提高管理透明度及企业公信力,通过软硬兼施确保农网改造升级按照既定目标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农网改造升级工作对供电企业的发展壮大、服务强农惠农工作、助力和谐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网改造升级工作中,我们应谨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强企强国之路,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