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省“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现状分析

2011-05-28杨付军

河南电力 2011年9期
关键词:机井农网农田

_杨付军 李 屹

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是目前全国仅有的6个粮食调出省之一,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做好河南的“三农”工作,特别是抓好粮食生产意义重大。省电力公司从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试点工程的基础上,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多方努力、共同参与”的指导方针和“先配套后建设、先有井后有电、先新建后改造、先规划后实施”的建设原则,自2008年3月起,启动实施了“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在今年建设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又投入10亿元资金,用于“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占全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的1/3。机井通电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和农业部、国资委等国家部委的肯定。

图:农网改造施工现场 王 孟/摄

“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成效明显。一是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农田实行机井电灌后,能够增强农业抗御灾害能力,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促进农民增产节支。与柴油机灌溉相比,电力灌溉每亩每年可减少支出62.5元。粗略估算,河南省机井全部改造完成后,每年可直接减少农民支出近40亿元。三是促进节能减排。农业排灌线路改造后,线损大为降低,节电效益明显。如果原柴油灌溉耕地全部改为电力浇灌,我省每年可节省柴油52万吨以上。四是用电安全便捷。农田线路由架空线路改为地埋线,既安全可靠,又节约土地,便于大面积机械耕作。同时,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五是带动产业升级。依托“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传统农业便于向高效、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种植转变,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召开全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网改造升级的重点之一是解决粮食主产区急需的农田灌溉设施等农业生产用电突出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同时,文件明确提出,水利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日前,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在2010年河南、河北、内蒙古等5省(区)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的基础上,又新增了甘肃、吉林、山西等省。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促进农业现代化,已是大势所趋。

分析、研究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采取正确应对措施,稳步推进工程实施,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我省“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配套政策不到位。

“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是利国、利民的一项德政工程,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应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有序实施。按照“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投资范围界定,省电力公司的投资建设范围是10千伏延伸线路、配电变压器及其配电装置、预付费计量装置和台区无线防盗装置。配电房、低压400伏线路、井台及综合保护装置等由地方政府、县供电公司、群众配套资金建设。各市、县供电公司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争取出台配套政策和资金。但是,由于政府没有出台统一的支持政策,在2008年、2009年“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涉及的97个县中,只有40个县的承诺配套资金到位,仅有14个县政府出台配套政策文件,大多数县政府未出台配套政策且资金也没有到位,配套资金只能由县供电公司垫资建设,给县级供电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营压力,挫伤了供电企业的积极性。

二是供电企业灌溉供电亏损严重,急需电价政策支持。

按照我省电价水平测算,每增加一个供电台区,每年供电企业亏损17160元(其中,省电力公司亏损11362元、县供电企业亏损5798元)。目前,全省已建成13000多个配电台区,每年供电企业亏损约2.2亿元。省电力公司与县供电企业背负着十分沉重的财务负担和资金压力,今后随着节水节电的智能喷灌、滴灌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这部分配电变压器的供电量将大幅缩少,会造成更大的亏损。

农业电力排灌电网建设工程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水利、农业、国土、财政等多个政府部门,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各部门协调配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政策保障是前提,资金到位是核心,增产增收是目的。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多方努力、共同参与”的指导方针,整合土地、水利、黄淮海开发等资金,解决低压配套资金,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协调当地政府和群众,才能共同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同时,政府也应充分考虑电力企业的企业性质,出台电价配套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建设资金紧缺和灌溉电量大幅度增加给供电企业带来的经营亏损,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先有井后有电、先新建后改造、先配套后投资”的原则,规范建设标准,推广标准建设模式,明确产权范围、责任和义务。同时,创新农排电力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加大农村安全用电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用户的安全意识和防盗措施,真正使“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链接

网改经验展示台

洛阳公司:以标准化促安全

洛阳供电公司全面推行工程施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制度,强化作业现场危险点控制。同时,制定了农网升级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督导各县公司做好安全协议签订和安全措施落实,严细管理,强化监督。大力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所有工程项目均按照现场安全作业流程,工作计划编制、工程前期准备、停电操作、检查作业和送电操作等8个环节全部按规操作,实现“工作流程化、作业标准化、行为规范化、环境优良化”的目标。

三门峡公司:巧施工 保进度

三门峡供电公司统筹安排工程施工,多方协调工程物资,确保施工进度。工程前期,部分物资未能及时到货,项目部就组织施工单位首先组立电杆,等待金具到货后再组装架线;配电变压器不能及时到位的,就先组装配电台架,安装避雷器、令克、配电箱等,待变压器供货到位后,迅速安装,完成工程。对供货滞后的个别厂家,公司领导积极电话联系,物流中心和电网建设部人员到厂家上门催货,将物资供应对工期的影响降到最低。

安阳公司:严把物资质量关

在物资验收环节,安阳供电公司采取物资部门联合项目部、施工单位进行三方验收的措施,严格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电网;将到货检验报告装订入档,物资部门对送达施工现场的电杆、导线等物资积极配合项目单位到现场跟踪检验,并做好记录。坚决拒收无产品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的物资,积极协调技术部门对变压器、开关等物资按规定比例抽检,对未取得试验报告的物资坚决不予出库。

猜你喜欢

机井农网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小鲜农网”带庐江小农户脱贫致富
基于RFID技术的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设计
农田创意秀
分析低压集抄系统在农网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农网升级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相序相位错误
农用机井管理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
农田制作所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过程中应该重视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