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的环境效益分析
2011-04-10张惠良
张惠良
(行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河北 行唐 050600)
农田防护林的环境效益分析
张惠良
(行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河北 行唐 050600)
该文综述了农田防护林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在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保证了粮食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减轻了沙尘天气对本地人居环境的危害,对农业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和湿度、改良土壤、净化空气及水文等方面产生良好的效益。
农田防护林;生态环境;环境效益
近年来,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已成为与人类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对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生态学原理更加深入地应用到农田防护林领域,形成了农田防护林生态学研究高潮。防护林的生态效益通常包括生物效益、环境效益、旅游效益等。本文重点综述农田防护林的环境效益,包括风速、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指标,涵养水源、改善水质等水文指标及改良作用、保护作用等土壤指标。
1 防风效应
防护林体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是通过防风作用体现出来的。由于林带改变了气流结构,削弱了风的动能,从而使通过农田林网的风速降低。在林带背风面有效防护范围内,可使旷野风速降低25%~30%。如行唐县年均风速1991~1995年与1971~1975年相比降低了28%;“三北”防护林体系由于明显地改变了下垫面性质,因而产生了明显的防风效应,造林后风速平均降低20%左右,可见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2 温度效应
林带防风效应的直接后果是削弱了林带背风面的能量交换,改变林带附近热量收支各分量,从而引起空气温度的变化。林带对大范围的空气温度的影响表现出季节性变化,春秋季有增温作用,平均增温1℃左右;夏季具有降温作用,平均降低8℃左右;冬季有升温作用,幅度为2℃。林带间夏季平均温度比空旷草原低,而冬季平均温度较高。
3 湿度效应
由于林带降低风速,使林网内气流交换减弱,蒸发量减少。因此,产生明显的增湿效应,一般可提高相对湿度5%~10%。在三北地区由于湍流交换减弱、风速降低等原因使得被防护地区的蒸发量平均降低14%左右,林网内相对湿度较空旷地高6%~10%。
4 水文效应
由于树冠对雨雪水有截留作用,因而能延缓地表水径流速度,增加降水的渗透性,从而使地表径流减少,也减少了泥土的流失和河渠泥沙的淤积,产生很好的水文效应。农田防护林的水文效应主要表现为减少径流、减少蒸发量。
5 净化空气
林带具有吸收二硫化碳、释放氧气、杀菌等作用。据科学测定,1hm2阔叶林每天大约吸收1t二氧化碳,相当于1000多人的呼出量,同时生产氧气730kg,相当于970多人的氧气吸收量。树木还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据测定,农村无林区每立方米细菌数目为3~4万个,而在林区只有55~400个,相差100多倍。防护林中许多树种还有吸收有毒气体及滞留、吸附、过滤烟尘污染的作用,如臭椿、旱柳能吸收二氧化硫,刺槐、银杏等有较强的吸氯气能力,其他如桑树能吸收铅尘,紫杉能吸收氟化氢等。另外,农田林网还有减少辐射、改善湿度、降低噪音等功能。
总之,防护林的营造形成了以林网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不仅可提供生产原料,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系列的相关功能和服务,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对整个地区的气候、土壤、农业生产等都具有重大的防护与调节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高效能生物工程。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的日益关注,农田防护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环境问题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而农田防护林的生态研究应结合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新趋势,着力探索农田防护林对农田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以及农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
[1]张庆良,乔璐,张连芝.乾安县农田防护林经营技术及综合效益分析[J].吉林林业科技,1998,(3).
[2]刘章勇,邱春鹏.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
[3]刘俊花.两种杨树农田防护林综合效益评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27).
[4]李继红.绥化市秦家镇农田防护林网络架构及生态农业效益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6).
X171.1
A
1002-3356(2011)05-0082-01
201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