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的辨证施护
2011-04-10周建华王正芳宋丽丽
周建华 王正芳 宋丽丽
(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大病门诊,山东 青岛 266042)
肺痨的辨证施护
周建华 王正芳 宋丽丽
(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大病门诊,山东 青岛 266042)
肺痨;辨证施护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近年有散发渐增趋势,治疗困难,虽然现代医学联合抗痨药物不断改进,但仍属疗程较长,缠绵难愈之疾[1]。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肺结核。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两脏有关,初期肺体受损,肺阴受耗,肺失滋养,日久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肺脾同病,导致气阴两伤。中医的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疾病的不同阶段,结合现代医学的抗痨药物,达到标本兼顾、恢复健康的目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辨证分型及调护原则
1.1 肺阴亏损[2]干咳,咳声短促,咯少量黏痰并带鲜红血丝,胸部隐隐闷痛,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干咽燥,有轻微盗汗,舌边尖红,苔薄,脉细或兼数。护理原则:滋阴润肺。
1.2 阴虚火旺[2]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稠黄痰,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急善怒,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绛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数。护理原则:滋阴降火。
1.3 气阴耗伤[2]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痰中带淡红色血丝,午后潮热,潮热一般不剧,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面色白光白,颧红,纳少,神疲,便溏,舌淡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护理原则:益气养阴。
1.4 阴阳两虚[2]咳嗽喘息少气,痰中带血,血色黯淡,潮热,形寒,自汗,盗汗,声嘶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五更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萎,女子经少、经闭,舌光质红少津,或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护理原则:滋阴补阳。
2 护理方法
2.1 情志护理 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联系,情志失调是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疾病又可以影响人的精神状态,《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说明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患病。肺痨患者长期治疗,常易产生悲观、忧虑等不良情绪。因此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家庭情况,给予安慰和劝导,消除不良因素,开展一些有益活动来调节患者情绪,以利于病情康复。
2.2 生活护理 护理时应注意室内保持一定湿度,避免干燥及灰尘。同时防止刺激气体或烟雾的吸入,痰不易咯出时可帮助翻身拍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护理注意患者的寒热,根据气候督促患者增减衣服。汗出较多时及时用干毛巾拭干,不宜立即换衣,勿吹风以免寒邪侵袭。嘱患者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方可下床适当活动,量力而行,切不可过劳耗伤精气。
2.3 饮食调护 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原则,注意补益肺阴及健脾。宜食新鲜蔬菜、水果、奶类、白木耳、山药、蛋类、羊肺、鲜鱼等。大蒜粥具有抗痨作用,宜久食。忌辛辣食物、烟、酒等温燥动火之品,以免助火伤阴。
2.3.1 肺阴亏损者宜多食猪肉、豆腐。咳嗽者可食川贝母炖鸭梨,每日1次。
2.3.2 阴虚火旺者宜食百合莲子粥、天门冬粥等,于睡前服用。恢复期、稳定期应加强营养,可食甲鱼、雌鸡、老鸭、牛羊乳、蜂蜜、百合、枇杷之类,以补肺润燥生津。
2.3.3 气阴耗伤者饮食尤宜细软而清,定时进餐,以保护脾气。配食山药、龙眼肉、薏苡仁、人参扁豆粥、黄芪大枣粥等药膳;食少便溏可加食莲子、芡实,煮沸食用。忌甲鱼、鳗鱼等滋腻碍脾之品。
2.3.4 阴阳两虚者宜食桑椹、芝麻、甲鱼、银耳、百合粥、阿胶粥以滋阴补肾,忌食油腻、煎炸、伤阴之品,戒烟、酒。
2.4 一般护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喷嚏时遮住口鼻,以免飞沫传染他人。及时彻底消毒处理好用物、排泄物。增加营养,饮食有节。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3 药物疗法
3.1 肺阴亏损月华丸加减。药物组成:北沙参15 g,麦门冬15 g,天门冬 10 g,生地黄 15 g,熟地黄 15 g,百部10 g,川贝母 10 g,桑叶 10 g,白菊花 10 g,阿胶(烊化)10 g,三七粉2 g,茯苓10 g,山药15 g。若咳嗽频繁而痰少质黏者,加百合15 g、杏仁10 g、枇杷叶10 g;痰中带血丝较多者,加白及10 g、仙鹤草15 g、白茅根15 g、蛤蚧粉3 g;若潮热骨蒸者,加银柴胡15 g、地骨皮15 g、青蒿15 g。
3.2 阴虚火旺 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物组成:百合15 g,麦门冬15 g,玄参 10 g,生地黄 15 g,熟地黄 15 g,当归10 g,白芍药 10 g,桔梗 10 g,贝母 10 g,甘草 6 g。骨蒸潮热日久不退,可合用清骨散;若火旺较甚,热势明显升高,加黄连6 g、黄芩10 g、黄柏10 g;痰热蕴肺,咳嗽痰黄稠浊,加桑白皮15 g、知母10 g、鱼腥草15 g;盗汗甚者,加乌梅10 g、麻黄根10 g、浮小麦10 g。
3.3 气阴耗伤 保真汤加减。药物组成:党参10 g,黄芪15 g,白术 10 g,茯苓 10 g,甘草 6 g,麦门冬15 g,天门冬10 g,生地黄 15 g,熟地黄 15 g,当归 10 g,白芍药 10 g,地骨皮 10 g,黄柏 10 g,知母 10 g,柴胡 10 g,莲子心 10 g,厚朴9 g,陈皮9 g,百部15 g。咳嗽痰稀者,加款冬花10 g、紫苏子10 g;湿痰盛者,加半夏9 g、陈皮9 g;咯血量多者,加花蕊石10 g、蒲黄10 g、仙鹤草20 g、三七粉2 g;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者,加扁豆15 g、莲子15 g、山药15 g。
3.4 阴阳两虚 补天大造丸加减。药物组成:党参10 g,黄芪 15 g,白术 10 g,山药 15 g,茯苓 10 g,白芍药 15 g,生地黄15 g,当归10 g,枸杞10 g,龟版15 g,鹿角胶(烊化)10 g,酸枣仁15 g,远志6 g。肾虚气逆喘息者,加核桃仁20 g、五味子10 g;五更泻者,加肉豆蔻10 g、补骨脂10 g。
4 体会
肺痨的转归取决于正气的强弱。若正气比较旺盛,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趋于好转。若邪盛正虚,病情可进行性加重,由肺虚渐损及脾、肾、心、肝,迁延难愈,且向五脏虚损,阴阳俱虚转变,甚至趋向恶化。辨证施护是中医学特色护理,是中医学的瑰宝。在以现代医学抗结核治疗为主的前提下,遵循中医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资料,明确证型,再根据不同证型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免疫水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病变吸收,以达到早日康复。
[1]袁宝瑞.从瘀论治肺痨[J].河北中医,2003,25(10):756-757.
[2]张伯叟,董建华,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8-79.
R256.170.1;R248.1
A
1002-2619(2011)09-1405-02
周建华(1965—),女,主管护师。从事护理专业。
201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