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体育类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2011-04-10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34期
关键词:体育类精品课程湖北省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简称 《通知》),提出了全面建设精品课程的指导要求。自 《通知》颁布以来,湖北省在深刻领悟教育部文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到2010年为止,湖北省体育类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成绩斐然,但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笔者对2003~2010年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类精品课程建设的规模、发展速度、布局和科类结构分布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以2003~2010年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类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共26门)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搜集相关资料并通过INTERNET访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及湖北省教育厅等网站下载相关资料)、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 2007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和对比分析法(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 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2.1 精品课程建设规模

自从2003年国家开始评审精品课程到2010年为止,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类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果,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学校体育学》(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户外运动》(2008年)、武汉体育学院 《体操》(2009年)和 《篮球》(2010年)。在全国的排名中,北京共有11门排名第一,上海其次,有6门,湖北与天津并列第3。虽然湖北省国家级精品课程位列全国中上游,但数量上与第一名差距较大。

2.2 精品课程发展速度

湖北省国家级精品课程自从2007年开始到2010年一直保持每年1门,非常稳定。湖北省省级体育类精品课程从2003~2010年速度起伏较大。从2003年到2006年稳步提升,基本上保持了每隔一年增长2门的速度,到2006年达到一个高峰(5门),而从2007年到2009年基本上以每年1门的速度下降,到2009年只有1门的低谷,到2010年省级精品课程有飞速上升到5门。可见,从2003年到2010年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经历了稳步提升、稳步下降和急速上升3个阶段,具有发展速度不稳定的特点。

2.3 精品课程布局

1)地域布局 湖北省35所所普通高校共分布在武汉、荆州、宜昌、恩施、十堰、黄石、黄冈、孝感、咸宁、襄樊及荆门等11市,其中武汉有高校23所,占湖北省高校的65.7%。湖北省体育类精品课程有92.59%分布在武汉高校,宜昌和恩施各占3.70%。

2)院校布局 湖北省体育类类精品课程分布在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及湖北大学等10所高校,且武汉体育学院一所学校的精品课程数量就占据了湖北省体育类精品课程总量的半壁江山,高达55.56%。这充分说明武汉体育学院在湖北省体育学科课程建设中处于龙头地位。根据学校的性质把普通高校分为体育院校、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通过图1可见,体育院校的课程建设处于湖北省领先水平,其次是重点院校的体育学院和体育部,而湖北省一般院校,虽然在数量上占到一半,但课程建设却只占了22.20%。

图1 湖北省体育类精品课程院校类型与数量分布对比图

2.4 精品课程科类结构

1)公共体育课与专业体育课分布 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1]。按照专业将体育类学科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是指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体育课;专业体育课是指体育专业学生的所学习的课程,专业课分为理论学科和技术学科[2]。由表1可知,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类精品课程表现出专业与公共课的不协调发展,其中,专业课方面占较大比重,达到总数的73.1%;在专业课内部,技术学科与理论学科发展不平衡,技术学科占46.2%,几乎是理论学科的2倍;在公共课上,只有中国地质大学以户外运动的特色课程为内容,其他大学体育课都是综合形式,缺乏特色课程。在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日益下降和体育专业各个学科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公共体育课和专业理论学科课程的课程建设尤其重要,而在湖北省恰恰在这2个学科内容课程建设上相对薄弱。

表1 湖北省体育类精品课程学科内容分析

2)体育子学科分布 由湖北省体育类精品课程子学科的内容分布可知,湖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精品课程数量最多,达到11门。该子学科涵盖内容丰富,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体操、武术、健美操、游泳和散打等课程,但武术和篮球课程建设有重复;而体育人文社会学相关课程仅有4门,这说明湖北省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课程建设相对缓慢;民族传统体育学有3门,分别在武汉体院、湖北大学和湖北民族学院,虽然数量不多,但笔者通过浏览网站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学精品课程的设置是很有特色的,既有我国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学—— 《武术》,还有能够代表湖北省地方性民族特色体育的 《民族传统体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校体育学共有2门,其中1门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方面也有2门,分别是武汉体育学院的 《运动生理学》(2004年)和 《运动心理学》(2005年),建设时间相对较早。

3 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1)省级精品课程发展速度起伏性太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发展缓慢 2003年到2010年间,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经历了大起大落,发展速度极不稳定。这对于一些想冲击省级精品课程的校级精品课程来说影响很大,不利于优质校级精品课程的发展。国家级精品课程自从2007年开始到2010年每年只有1门,发展缓慢。

2)地域与院校布局过分集中 湖北省精品课程地域和院校分布存在过分集中的现象。体育类精品课程主要集中在武汉地区的武汉体育学院。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的原因。最近几年,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武汉高校的课程建设速度,而且武汉的地理位置优势必然会带来人才优势,最重要的是一些重点高校都分布在武汉,也就是说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基本都集中在武汉,这些都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三不均衡 所谓 “三不均衡”是指公共体育课与专业体育课不均衡、专业体育课内部不均衡和体育各子学科分布不均衡。由表1可知,湖北省体育类精品课程2/3集中在专业体育课,而湖北省普通高校的中拥有体育学院(系)的学校为数不多。可见,公共体育课精品课程建设潜力巨大。专业体育课内部理论课精品课程只占约1/3,其余为技术课程。同时,体育学子学科分布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训练学。诚然,在湖北省高校体育技术课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具有建设精品课程的巨大优势,但长此以往却不利于湖北省体育类课程的整体发展。

3.2 几点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要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逐步形成完整的精品课程梯队[3]。重点扶持具有湖北省民族特色的省级精品课程冲击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要保持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速度平稳。

2)利用武汉高校建设精品课程的经验及学科优势,向其他地区高校发挥辐射作用,重点扶持有希望冲击省级精品课程的校级精品课程。

3)对于重复建设的省级精品课程不予审批,积极鼓励公共体育课、专业理论课中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相关课程的建设,促进湖北省体育学课程的整体均衡发展。

[1]胡洪泉,吕艳丽 .国家级体育类精品课程发展分析 [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10):107.

[2]张登峰,居向阳.体育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2010(4):92.

[3]张志斌,刘瑛.影响和制约体育院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因素及对策 [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5):52.

猜你喜欢

体育类精品课程湖北省
浅析体育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以抖音为例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护理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