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资新战略威胁我国船舶产业安全

2011-04-10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许嵩韩光

中国船检 2011年6期
关键词:转产船舶工业造船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 许嵩 韩光

“十一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三大指标全面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近来,以韩国船企为首的国外造船企业改变了对华投资战略,屡次突破我国产业调控政策,不断在我国投资中低端造船厂,或将在华分段厂转产整船建造。不少投资、扩大产能行为已违反我国产业调控政策,对船舶产业安全,甚至国防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涉足中低端造船项目

“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对船舶工业而言,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完成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目前,我国政府已陆续出台多份政策文件,如《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文)等,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配套设备,限制低端产能扩张、重复建设以及无序引进外资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华投资的整船建造和分段厂有16家。其中,绝大部分新建、转产和扩能项目是上一轮造船高峰时期投入或启动的。国外船企投资中低端造船领域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方式上呈现多样化、独资化特点。目前,外资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投资整船建造。

独资兴建造船基地。如,STX(大连)集团在长兴岛兴建造船基地。据2006年9月签订的协议,韩国STX集团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建设船舶产业基地,总投资达9.02亿美元,涉及造船、海洋结构物、柴油机、曲轴等多个领域。该项投资涉嫌违反我国有关产业政策,曾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并就此事开展过调查。

通过与国内企业合资建厂。如,1999年,川崎重工株式会社与中远集团在南通合资建立了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业务领域涉及各大船型整船建造。2011年1月,大宇造船海洋有限公司与日林建设集团签订协议,拟在丹东开展合作。第一阶段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修船、造船、海洋工程设备维修和建造、钢结构制造。

通过船体分段厂转产整船建造。如,大宇造船海洋(山东)有限公司烟台船体分段厂转产建造整船。该厂是大宇造船海洋于2005年投资890亿韩元建设的,年分段产能为30万吨。目前已成功转产整船建造。

参与整船建造项目

一向对投资中国整船建造持谨慎态度的韩国、日本造船企业一改常态,开始积极在我国投资建造整船,或将现有分段厂转产为整船建造,主要动机和潜在动机包括以下几方面。

缓解国内岸线资源不足,间接实现产能扩张。韩国、日本船舶产业受其国内海岸线资源不足约束,难以实现产能快速扩张。韩日船企将低端产能移至中国,可以缓解其国内岸线资源不足,间接实现产能扩张。这种产能并不计入韩、日国内产能。在全球造船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韩日通过产能转移间接实现产能扩张的战略。

充分利用我国低价劳动力和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一直是国外造船企业在华投资的重要动机之一。据韩国业界估计,大宇造船海洋公司在烟台船体分段厂生产的分段,被运至韩国玉浦造船厂进行整船建造和组装,其生产分段成本加上至韩国的运费,总成本要比韩国国内生产成本低18%~20%。大宇造船海洋将烟台分段厂升级为整船厂,正是看好中国的成本优势。

将船舶市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引入中国。自中国全面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以来,中国在新接订单方面继续保持较大竞争优势,给韩国、日本船舶企业带来较大竞争压力。日本船舶企业较早通过合资等方式进入中国。韩国则以投资分段厂的方式先抢占岸线资源,再突破政策限制转产整船建造。韩、日在华船企不仅与我国船企竞争国际订单,还开始蚕食国内订单,通过这种方式,将造船业的主战场从日韩转移至中国,达到“以华制华”之目的。

转嫁造船产能过剩危机。全球造船产能整体过剩已成为现实。韩、日在中低端造船市场上难以与更具成本优势的中国造船企业展开正面竞争,面临产能过剩引发危机;同时,韩国和日本深受劳动力成本上升、钢材涨价等不利因素困扰,进一步加剧了其造船业危机。

韩日造船业基于长期战略发展需要,再加上看好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纷纷对华转移过剩的中低端船舶产能,同时保留高端产能以防止先进造船技术向中国溢出。这与韩国一贯秉持“造船技术绝不能外流中国”的政策是一致的。因此,韩国、日本船厂借此机会转移过剩产能,转嫁产能过剩危机的动机更加明显。

我国船舶产业风险系数大增

韩日等外资造船企业进军中低端造船领域,对我国船舶产业安全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风险。

削弱我国船企国际竞争力。将国际竞争的“战火”引入国内,使得船舶产业的“国际竞争国内化”,加剧国内造船市场竞争,恶化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环境。导致外国船企分食我国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结果是我们在扩大国外市场份额的同时,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源却遭到外企蚕食,我国船企国际竞争力被削弱。

严重恶化我国船舶产业结构。我国船舶产业“低端过剩,高端不足”问题突出,结构性过剩严重,亟需转型升级。外国船企进入我国中低端造船领域,严重恶化我国船舶产业结构。一方面,韩、日船企一直秉承防止对我国技术溢出的原则,来华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时,不会输出我国船舶工业真正需要的技术;另一方面,韩日船企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上发力,抢占高端海工装备以及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以此进一步强化对我国的技术优势,从而保持行业领跑者角色。若应对不妥,可能造成我国船舶工业“低端混战,高端失守”局面,严重恶化我国船舶产业结构,与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背道而驰。

削弱我国船舶产业控制能力。就产业集中度而言,我国船舶产业集中度相比韩国、日本要低很多。如,2008年韩国船舶产业集中度典型指标CR4和CR8分别为68%和92%,日本为43%和66%,而中国仅为37%和52%。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船舶产业集中度呈现整体下滑趋势。产业集中度CR4指标从2002年的48%下降至2008年的37%,CR8指标从2002年的71%下降至2008年的52%。此外,商务部《2009年中国船舶产业安全年度报告》指出,我国船舶产业利用外资的项目数量没有增加趋势,但利用外资的金额却逐年增加,外商投资独资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外资船企过多投资我国船舶产业,必将削弱我国船舶产业的控制能力,降低我国船舶产业集中度,对船舶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难度增大。我国中低端产能过剩,供过于求,船价一直萎靡,船企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外资兴建或转产中低端造船领域,致使竞争加剧,中低端船舶价格面临下跌压力。结果导致我国造船完工量剧增,造船工业总产值却并未同步快速提升的局面。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7%,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7%;2010年完工量同比增长54.6%,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5.2%。这使得我国船舶行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难以摆脱低附加值“加工车间”的角色,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难度增大。

占用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所需资源并带来环境压力。造船业的发展对岸线要求(如水深等)较高。在上一轮造船高峰期,海岸线及土地资源紧缺成为我国本土船厂产能扩张的瓶颈之一。而外资船企利用我国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资的心态,以极低廉的成本抢占了我国最优良岸线。不少船厂位于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地区,造船活动可能对宝贵的海岸线造成永久性损害。同时,外资船舶企业进入低端造船业,将低端产业链转移至我国境内,必将挤占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源空间,将使我国无法获得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却承担着高污染、高耗能带来的后果,增加我国沿海地区环境压力。这既不符合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也不符合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

增加政治谈判风险。围绕中国、韩国、日本造成产能过剩,限制全球造船产能历来是国际造船谈判(如OECD造船工作组、中日韩三方会谈、JECKU专家会等)中不可回避的主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在国际谈判中,一些国家必将把限制产能的矛头指向中国。韩国、日本转移低端造船产能,在通过在我国投资间接扩大产能获利的同时,却在国际谈判中指责我国产能过快扩张,应予限制,致使我国在国际造船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增加了政治谈判风险。

成为加剧国内资源性通胀的一个因素。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不容乐观,铁矿石等原材料以及能源价格仍在不断攀升。造船行业对原材料(尤其是钢铁)及能源需求很大。外资在华投资中低端造船厂或转产整船建造,并不断扩大产能,必将扩大对铁矿石等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可能成为进一步加剧国内资源性通胀的推手。

国防安全受到威胁

近年来,朝鲜半岛局势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天安舰”、“延坪岛”事件更加剧了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美、日、韩同盟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西太平洋、东海的军事演习活动不断升级,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水面舰艇参与其中。同时,美、日、韩针对我国的军事侦察行动日益频繁。这使得我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海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韩国在我国造船厂或分段厂的投资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大连、威海、青岛等地,其造船产业布局所在的环渤海地区旅顺、大连、青岛等地向来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军基地所在地,这些外商独资、合资造船厂、分段厂设立之初是否存在军事侦察动机已经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们已经具备十分有利的条件,可能被发展成美、日、韩等国刺探我国海军军事设施和军事活动情报的前哨。从而增大了上述地区军事设施和军事活动泄密风险,威胁我国国防安全。

韩国在华造船产业布局的大连、青岛等地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舰船建造基地。韩国情报机构可以以这些船厂、分段厂为掩护,对我国舰艇建造、试验等情况进行密切监视,获取新建军舰、潜艇的重要参数。同时,造船厂人员交叉流动,也增大了舰船建造活动被暴露的风险。如,韩国船厂在当地招募的工人,也有可能为一些有军品任务的船厂提供过劳务。而他们完全有可能被韩国情报机构利用。

猜你喜欢

转产船舶工业造船
复合肥转产管控注意事项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海洋渔户转产转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山东省5个地级市的渔户调查数据*
山东出台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路线图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帮助农民转产增收的具体措施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13项船舶工业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不惧的船